好心人将郑凤香(右)救起,并叫来了救护车。(□视频截图)
□ 本报记者 王浩奇
“太感谢这几位好心人了,要不是他们及时出手相救,我妈不知道会被压在车下多长时间,后果不堪设想!”10月12日,在江苏省人民医院的病房,汶上县郭楼镇张马庄村村民亓文才通过视频电话,向老家3天前救助其母亲的曹务民、邓玉宝等好心人表达感谢。
时间回到10月9日。上午10点多,亓文才的母亲郑凤香骑电动三轮车到县城看望老母亲。连续降雨导致道路湿滑,行驶到246省道郭楼、寅寺两镇交界处时,年已七旬的她突发眩晕症,瞬间失去意识,连人带车倒地。“只记得一阵眩晕就歪倒了,醒来时头也疼、腿也疼,身子被上百公斤的三轮车压着动弹不得。”郑凤香回忆。当时路上车流密集,货车穿梭,情况十分危险。
紧急关头,卖完菜回家的汶上县郭楼镇郝营村村民曹务民恰巧骑车经过。他远远望见马路对面一辆三轮车轮子朝天还在空转,底下压着一个人。“不好,出事了,赶紧救人!”他来不及多想,赶紧停下车,穿过马路准备施救。“老太太满脸是血,必须先抬车。”曹务民回忆。然而,年迈的他使出全身力气也没抬动车。
正当他着急时,从郭楼镇返城的装修材料店老板邓玉宝驾车途经此地,见状立即停车小跑过来。同时赶来的还有一位路过的年轻人。三人合力先抬起三轮车,又将倒地老人扶到了车座上。
紧接着,邓玉宝拨打了120急救电话,曹务民则帮老人找到手机拨通了家人电话。急救人员赶来后,首先对老人的皮外伤进行了简单处理,见其已经意识清醒、能正常跟家人联系沟通,征求老人意见后便又返回。曹务民始终守在路边,直到老人的亲属赶来,他才放心离开。
“这有啥,有困难谁见了不得帮一把?”10月12日,面对亓文才母子的感谢,曹务民反倒有点不好意思。事发当天,冷雨淅沥,他第一个冲上前施救、最后一个离开,在路边守候了一个多小时。回家后,他对救人之事只字未提。镇上通过救护车的行车录像找到他时,他正忙着收菜装菜。这样“平常”的善举,他已不是第一次做。七八年前,有位老人骑车拐弯时不慎在他家门前摔倒,他赶紧喊来儿子一起扶起老人,并送到卫生室救治。“有人说,这种事能不管就不管,说不定就会被人讹上。可我还是相信世上好人多!”
邓玉宝也不止一次救人。大概五六年前,一位年轻妇女从他店门口路过时,不小心被绊倒,无法起身。他连忙上前将其扶进店里休息,等其状况稳定后才安心送离。“救人不是为求报答,而是因为不救心里过不去。”采访时,邓玉宝还反复提到和他们一起救人的年轻人,当时只看见他开了一辆白色轿车,救完人就悄悄离开了。由于事发路段没找到可用的监控录像,现场大家都忙着救人,也没拍照记录,至今没能找到这位好心人。
“当时着急给母亲看病,也忘了留下好心人的联系方式,等母亲出院后,一定当面感谢。”亓文才在电话里说,他和哥哥都在南京工作,母亲平时也随他们在南京居住,这次回老家是为了看望姥姥,没想到出了意外。关键时刻,几个陌生人无私伸出援手,这让他深受感动:“今后会多向好心人学习,把正能量越传越广。”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汶上县郭楼镇党委副书记路笃存告诉记者,亓文才身在南京却不忘报答家乡,每年开学季和教师节都会联合老乡向家乡捐资助学,保守估计捐款已超20万元。“无论是路边救人,还是捐资助学,类似的好人好事都不算轰轰烈烈,但却连成了一个闭环,营造出向上向善的社会氛围。”
(□实习生 张颖 赵冠宇 通讯员 姬生帅 参与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