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20日讯 充电基础设施对于保障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人民群众绿色出行需求十分关键,特来电公司持续开展技术攻关,成长为国内电动汽车充电行业的头部运营商。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3689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2553.9万辆,特来电公司在全国366个城市运营公共充电终端超79万个,累计充电量突破500亿度,均位居全国第一。
记者来到特来电运营的青岛崂山区的一座充电站看到,中午充电高峰,一辆车电量还剩50%,十几分钟就充满了。这个充电站今年运营以来平均每天服务400多辆电动汽车。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数量的增加,“充电焦虑”困扰着许多车主,大规模车辆“无序充电”也会影响电网的稳定运行。
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产品事业群总监徐威介绍说:“比如一个园区或者一个小区,用电高峰的时候,100辆车都进来,传统的充电桩是先到先得,后面(电量)再紧张的车也得排队,大规模的车辆同时充电,让电网的整个容量立马就上来了,但是如果大规模停止充电,电网的峰值也会跟着快速下来,对电网安全会造成很大冲击。 ”
瞄准这一痛点,2014年,青岛特锐德电气公司成立名为特来电的子公司,提出“不做充电桩,而要做充电网”。如果说充电桩是单独作战的“士兵”,只能解决一辆车的充电需求,那么充电网就是“作战部队”,需要把汽车、充电桩、电网有效连接起来,进行统一调配。
特来电新能源股份限有公司群充产业线总经理秦超:“要做到怎样的动态分配能快速满足车辆需求,需要一个顶层的系统架构来支撑,包括软件和硬件两个层面。全国这块都是空白的,我们摸着石头过河,从0到1,在市面上没有这样的场景给我们测试,逐个的去排查问题。”
企业的创新步伐,也踏准了政府的规划设计。近年来,青岛市加快打造覆盖广泛、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大力扶持特来电这样的新能源企业。
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运行调节处(电力处)处长段树保介绍说:“我们为特来电争取各类扶持资金近3亿元,协调国有平台公司与特来电合作打造城市级充电网、建设充电站,为企业提供测试场景,引导企业发展车网互动等项目,支持特来电做大做强,来引领充电产业发展。”
经过上千次的测试,企业开发出一套“智能群充系统”,打造智能化设备,放在每个充电站,让各个分散的充电桩有了“控制大脑”。
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群充产品线产品经理李涛介绍说:“将原有充电桩里的充电模块和功率分配组件,都集到在智能控制设备里边,有更迫切需求的车辆,系统会智能分配更大的功率来快速满足,就像是一个大的“蓄水池”,可以根据车辆的需求,调节每个‘水龙头’放水速度。”
充电更为有序,但随着充电需求的增加,根据市场反馈,原有的充电枪十分粗重,车主使用不够方便,不过枪线越细,它承载的电流就会减少,充电速度容易变慢。对此,企业又开发出一款新型充电枪。
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群充产品线高级工程师时彬彬:“在充电枪的枪头和枪线中设置了绝缘的循环管道,充电桩中设置了水泵,水泵会把冷却液注入到枪线中,快速的带走热量,我手上拿的充电枪线直径比传统产品降低一半,承载的电流能力提升60%,充电速度反而提升了。”
不仅是充电更快、更方便,新能源车还能够变身供电宝还能反向放电。在上海市静安区一个园区里,一处充电站是特来电最新打造的车网互动示范站,用手机扫一下充电桩上二维码,车辆就能启动向电网放电,现在中午时段放一度电,会有1元左右收益。
上海市民介绍说,近一周进行了3次放电操作,覆盖掉充电成本基础上,还有四五十的收益,没想到车停这里,就能赚钱了。
今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部门联合发布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名单,特来电在上海、成都、青岛等地实施的9个项目入选。
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能源运营中心副总经理崔怀磊介绍说:“我们在全国布局超1000个双向充放电的终端,在电网的供应比较宽松的时候,引导车主来充电,促进新能源消纳,减少电能的浪费。用电高峰时候车主放电,减轻电网负担,降低车主用车成本,未来两年将会布局超过9000座充电站,参与车网互动里,更加有利地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对能源的安全有一个保障和提升作用。”
记者手记:在特来电总部大楼里有一面专利墙,展示了企业11年来获得的1000多个专利证书,平均三四天就有一个成果推出,跑出了创新“加速度”,但创新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登高望远的眼光、敢为人先的闯劲,厚积薄发之日,也是创新成果“来电”之时。
1 条记录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