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家所思所盼,正是民营经济所急所需。
8月7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听取民营企业家对全省经济工作的意见建议。倾听民企心声,部署关键任务,释放出切实为民企纾困解难、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鲜明信号。
以心换心,才能共铸信心。为民企解难题的过程,就是强信心、增动力的过程。当前,受国内外形势影响,民企发展面临诸多困难挑战。比如,民间投资下滑、拖欠账款问题、部分行业“内卷式”竞争加剧、融资难融资贵等等。越是困难之时,越要有针对性地拿出务实举措,鼓舞广大民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以顽强斗志有效应变局、开新局。
解难题、铸信心,先要解“燃眉之急”。民企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就是精准施策的切入点。比如,拖欠民企账款问题,当务之急是加快清欠进度,多措并举筹集资金,让企业资金链转起来。再有,部分民企抗风险能力不足,融资渠道还比较单一,必须构建更高质量普惠融资服务体系,让金融“活水”润泽民营经济。集中优质要素和政策资源,把广大民企一个个“急难愁盼”解决好,才能激发信心和干劲,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活力。
解难题、铸信心,也要解“后顾之忧”。短期纾困固然“解渴”,但真正决定民企发展后劲的,是良好的环境和生态。近年来,从印发《政商交往负面清单》,到规范涉企执法,再到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正是主动作为、靠前发力,让越来越多的民企愿意投资山东、扎根山东。放眼长远,只有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着力破难点、畅堵点,营造尊商重商的浓厚氛围,才能让民企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心无旁骛谋发展。
信心的建立,是一场双向奔赴。近日,山东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突出贡献奖名单公布。名单之中,既有各地骨干企业和企业家,也有机关单位、街道办等为企服务的典型。政府部门“靠前一步”,企业家敢闯敢干,筑起的就是民营经济爬坡过坎的信心基石。只要我们继续保持定力,上下协同、合力攻坚,就一定能在困难挑战中看到光明、看到未来,书写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1 条记录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