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米长钢管前后贯穿胸腔,市人民医院专家40分钟竞速救援!—诸城新闻网 
当前位置:诸城新闻网 > 新闻 > 诸城 > 1.2米长钢管前后贯穿胸腔,市人民医院专家40分钟竞速救援!

1.2米长钢管前后贯穿胸腔,市人民医院专家40分钟竞速救援!

2025-07-10 15:48:17 来源:诸城新闻网

 40分钟开始手术,50天全力救治,3小时急症手术,11u红细胞悬液,3治疗量血小板,30余名医护人员参与抢救……这一串数字,记录着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一位胸部贯通伤患者惊心动魄的抢救过程,诠释了医院对严重创伤患者的综合救治能力和公立医院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大爱与担当。

 7月4日上午,当笔者在胸心外科病房见到刘先生(化名)时,他正与科主任曹瑞实、主管医生鹿文峰热情交谈,笑声爽朗且积极阳光,完全看不出刚刚经历过一场生死。今天是他康复出院的第12天,遵医嘱回院复查、换药。

 时间拨回到5月2日下午2点,劳动节假期中一个寻常的午后。刘先生在一场惨烈的车祸中,被一根1.2米长的钢管前后贯穿胸腔,命悬一线,急需手术。接到急诊通知的胸心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曹瑞实没有丝毫犹豫,马上组织人员术前准备,一场与死神的极限竞速就此开始。

 与此同时,急诊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王栋带领急救团队早已枕戈待旦。10分钟前,他们通过创伤中心救治群得到预警:院前急救工作人员正从市内某医院接到该患者,车内迅速注射氨甲环酸,此时患者烦躁、大汗、呼吸急促、血压测不到,配血血样无法抽取,静脉通路建立困难。院内立即启动胸部多发伤快速反应小组,开始抢救准备并同步联系消防队。

 下午2点37分,救护车和消防同时到达抢救室。患者已休克状态,生命体征在崩溃边缘挣扎。快速反应小组立即启动“急救三板斧”:火急输注O型血、骨髓腔通道快速补液、消防队员切除多余钢管,为后续手术抢得“黄金窗口”。

 为争取时间,患者由急性创伤绿色通道直接送入手术室。

 手术间里,气氛凝重却秩序井然。患者到时,曹瑞实已带领团队完成术前讨论与准备,所有人员、器械、耗材全部到位。麻醉团队在科主任赵念峰的带领下,迅速建立高级生命监测通路,实施精准麻醉与呼吸管理,为手术提供坚实保障。

 术中探查发现大量胸腔积血,钢管贯穿左肺、紧邻左肺动脉、胸主动脉,距离心脏仅1.5cm!同时,多发肋骨骨折、肩胛骨骨折、左肺裂伤、活动性出血。

 面对如此严重外伤,曹瑞实带领团队仔细认真修补肺组织、进行肋骨重建防止胸壁塌陷变形。经全力抢救,手术历时3小时顺利结束,患者成功脱离生命危险。

 手术成功只是第一步,术毕,经过多方团队的共同努力,患者勇敢闯过了感染关、呼吸关、营养关、心理关等重重险隘,已于6月22日康复出院,重获新生。

 胸部贯通伤是胸外科最严重的一种多组织复合损伤,是指外物穿透胸部组织又穿出人体所致的损伤,有进出2个伤口。常伤及胸壁、肋骨、软组织、胸膜和胸腔内脏器,如肺、心、大血管等。伤者可在短时间内出现血胸、气胸,心脏、血管大出血,心包填塞、乳糜胸等严重并发症。由于病情复杂且发展迅速,如不及时抢救或处理不当,患者会因呼吸和循环衰竭而死亡。

 “从患者入院到完成检查送入手术室,全程不到40分钟,刷新了我院严重胸外伤救治的响应纪录。“急诊科副主任王栋回忆道。这条由多学科共同铺就的“生命绿色通道”,硬生生从死神手中抢回了时间。正如曹瑞实主任所说:”每一次极限抢救,都是对医学边界的突破,更是对生命至上的最好诠释。”

 近年来,市人民医院着力加强大急诊大急救平台以及多学科协作机制建设,急诊救治和服务能力不断增强。2024年全年,急诊诊疗137934人次,创伤中心ISS评分大于16分重伤患者221例,抢救成功204例,抢救成功率达92.31%。

 大急诊平台能够精准判断、准确把握病情,迅速调集院内所有资源,为创伤患者成功救治提供有力保障。今后,医院将继续依托多学科联合救治机制,打造高水平的急救平台,提高综合救治能力和服务水平,为护佑全市人民健康,推动诸城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管培兰 于文杰

  1 条记录 1/1 页
编辑:岳娜

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

娱乐新闻



关于我们 - 诸城新闻 - 娱乐新闻 - 网站公告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鲁ICP备2021025553号-1  主管:中共诸城市委宣传部  主办: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诸城市和平街173号 邮编:262200 安全狗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