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河东区政务服务中心综合受理一件事联办窗口,群众前来咨询相关事宜。(□资料片)
□记者李振孙源泽整理 制图马立莹
核心提示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历史性超过煤电;首条百兆瓦钙钛矿电池中试线成功运行;高铁通车里程突破3000公里,全国第一……细数一年来齐鲁大地涌现出的标志性成就,无一不是因改革创新而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深刻阐述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并要求山东“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当好排头兵”,为山东纵深推进改革提供了科学指引、注入了强大动力。
迎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号角,牢记总书记嘱托,山东锚定新的目标定位,发挥改革先导和突破作用,纵深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 本报记者 李振 孙源泽
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
济钢集团钢铁产能全部退出后,存续产业“小、弱、散”,他们果断调整,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从零起步造火箭、造卫星,一手抓人才转型培育,一手抓外智连接,广泛对接项目、匹配资源。从“钢铁巨人”变道“航天新锐”,济钢集团的蜕变之路是不断以改革破题之路。
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济钢之变背后正是山东以问题为导向深化改革的强大推力。
问题在哪里?措施是什么?山东聚焦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有悖公平正义的焦点热点问题,围绕自身实际列出“问题清单”,摆出改革对策。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后,谋划414项具有山东特色的改革举措;今年“新春第一会”置顶改革创新,部署10项标志性改革,推进落实今年92项改革任务,持续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
培育西瓜新品种16个,申请植物新品种权8个,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研究员邓云硕果累累。但由于发表学术论文数量不足,入职时被聘为副研究员。去年,该院作为全省试点推开科技人才评价改革,取消对主持课题和发文数量的硬性要求,将是否有突破性应用成果作为关键评价指标,手握多个国审品种的邓云顺利“晋级”。
改革以问题为导向,意味着改革举措需要刀刃向内,直击高质量发展的要害。山东在全国率先探索扩大科研单位科技人才自主评价权,20家试点单位“量体裁衣”考核人才,让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持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省属企业非主业业务清理退出54户、转型升级12户,国企主责主业更聚焦;出台21条措施全方位规范涉企行政检查,进一步扫除企业成长发展中的痛点。
聚焦重点抓突破,一年来,系列改革举措“破壁”而出:省级层面,推进“无证明之省”“无押金城市”“无人工审批”等改革协调联动;地方层面,枣庄“水电气暖网联合报装一件事”将办事环节从9个压缩为1个,东营广饶县通过创新土地托管唤醒闲置资源……齐鲁大地,改革之笔处处生花。
以创新之“力”应变局开新局
日前,烟台产研鑫合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烟台产研鑫合”)成功研制国内首台超声波增减材一体式加工制造设备。“首台”的诞生源自多向奔赴的创新。烟台产研鑫合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12年坚持不懈技术攻关;黄渤海新区和山东产研院(烟台)给予企业精准的政策和科技支持,帮助相关技术迅速成熟并进入产业化。
创新是改革最本质的要求,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山东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构建创新生态,持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
科技创新如同培育雨林,需要阳光雨露全方位滋养。山东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创新多元化投入机制,精准滴灌创新主体。“小升高”梯度培育,为6000余家企业及孵化载体兑现奖补资金超6亿元,为1.2万家企业发放研发补助7.9亿元。去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达2386亿元、增长9.4%、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
延续去年销售收入大幅增长的好势头,山东东科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的车间里,工人们正在赶制订单。“去年,我们从山东科技大市场买下山东科技大学持有的两项发明专利和关键技术,化工产品的制备和合成效率大幅提升。”公司负责人徐建弟说。
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科技成果转化是关键。山东搭建科技大市场,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牵线搭桥,科技成果持续“上新”。
科研成果的诞生需要肥沃丰沛的创新生态,金融“活水”就是重要的创新生态要素之一。作为全国首个获批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的城市,济南引导银行机构创设88款科创企业专项信贷产品,为科创企业提供专业的资本支持。今年,山东省财金资本管理有限公司通过股权融资方式注资2000万元,帮助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山东北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拿下成立以来首个千万元级订单,创新发展之路迈出新一步。
前不久,山东印发《关于加快构建一流科技创新生态的意见》,明确围绕科技创新政务生态等8个方面全面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到2030年,“企业安心、人才舒心、科研顺心、投资放心、服务暖心”的创新氛围全面塑成。
从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发力点和突破口
新生儿出生,手续繁杂,以往家长需要跑好几趟,多次填表。临沂把《出生医学证明》签发、《预防接种证》发放、户口登记、社保卡申领、医保参保登记等5个“单事项”集成为“一件事”,实现“零跑动”,得到群众认可点赞。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和专家座谈会上明确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6.0版优化营商环境方案,山东围绕教育、消费、就医、养老等个人全生命周期各环节,提出59条改革举措。数字政府建设一体化综合改革,聚焦群众呼声反馈,提出加强线下“办不成事”窗口、政务服务“好差评”系统等诉求办理渠道联动处置,纳入群众意见,形成改革闭环。一件件改革方案,大写的“人”字贯穿始终。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是一个动态变化、不断提升的过程,山东注重从就业、增收、入学、就医等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依靠改革解决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问题。
以往业主在购房后,想要拿到房产证,短则几个月、长则一两年,“办证难”“办证慢”成为购房业主的一块“心病”。潍坊率先探索“交房即交证plus”模式,让业主“一手拿钥匙、一手拿房本”,并逐步实现“交房+缴税+交证+水电气热”一站办理。“现在交房当日就能拿到证,心里格外踏实。”在寒亭浞河公馆项目“交房即办证”现场,购房业主纷纷夸赞。
破除制约、释放红利,改革带来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山东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超过60%,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数量跃居全国第一;完成职工医保门诊共济改革,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率90%以上……
“家人们,看我们小井西瓜的‘爆汁’瞬间!”5月4日,“95后”瓜农李强的直播间里,东明县小井村的3000斤沙地西瓜不到10分钟就被抢购一空。“打通网络通道,让我们优质的西瓜成为乡亲们的‘致富瓜’。”1978年,小井村的“分地”会拉开了山东农村土地承包的序幕。今天的小井村依旧牢牢握紧改革主线,创新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时代的小井村焕发发展新活力。
一项项改革成果,强了信心,暖了人心,聚了民心。面向未来,山东锚定“走在前、挑大梁”,坚定不移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努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以排头兵的姿态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