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记者 陈英
臧栋说:“做警察,我从不后悔,尽管一路充满艰辛,但收获的成功和喜悦,是多少金钱也买不到的。”市公安局箭口警务站站长臧栋跟记者这样说。自2007年臧栋从部队转业至公安局参加工作,历任派出所民警、副所长、教导员、经侦副中队长等职务,现任市公安局箭口警务站站长,三级警长。工作中,他冲锋在前、主动作为,高质量完成了各项工作,用担当与敬业的爱民奉献业绩,赢得了辖区群众的一致赞誉。他曾先后荣获“全市优秀政法干警”“百优政法干警”等荣誉称号,被潍坊市公安局记个人三等功三次。
化解矛盾纠纷 筑牢平安基石
臧栋到箭口警务站任职之初,就遇到了一个难题———2006年夏,当时箭口还属于开发区派出所的管辖范围,牛某与同村的张某因为土地划分的问题产生了矛盾纠纷,牛某大打出手,致使张某受伤,牛某也因故意伤害罪锒铛入狱。牛某出狱后便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上访之路,对公安机关的处罚表示极大的不满,期间曾多次因为寻衅滋事受到行政处罚。臧栋深入了解此事后,决心要解决这个“沉积”多年的难题。而事情发生至今时隔太久,很多与案件相关信息很难取证,臧栋整天埋头在档案室翻阅当年的案件卷宗,面对这十几年来积累的成千上万的卷宗,臧栋不眠不休几个日夜,抽丝剥茧了解真相。臧栋说:“那段时间,晚上睡觉闭上眼睛全是密密麻麻的卷宗文字”,最终让他对当年的基本情况有了全面、系统的了解。臧栋知道要化解牛某心里持续十几年的不满不是件容易的事,他多次到牛某家里与他交流,牛某情绪激动,及其不配合。正当臧栋感到无计可施时,他想到了牛某的儿子,经过多方打听,臧栋找到了牛某儿子所在单位,希望牛某的儿子与父亲对此事多沟通消除他心中的不满,谈话过程中,臧栋了解到牛某在生活上很拮据,一到节假日,臧栋便自掏腰包买一些生活用品前往牛某家中。就这样接近两年的时间,臧栋用心感化了牛某,牛某终于对他敞开了心扉,这个前前后后十几年的“难题”终于划上了句号。臧栋常说,一个民事纠纷调解不好,就可能发展成治安案件、刑事案件,要防患于未然。
记者在箭口警务站的警民联调室看到,辖区居民赵某紧紧握住臧栋的手,道不尽的感谢!这份警民之情要从一次调解纠纷说起。赵某和李某是邻居,几年前,赵某、李某的房屋先后进行重建,重建时,李某的房屋比赵某的高出一块,两家从此结下了矛盾,而李某出入要经过赵某家门口,赵某便不让李某的车从门前经过,一来二往双方矛盾不断激化,李某又好酒,喝了酒就满村的谩骂赵某,两家矛盾不断加深。了解事情原委后,臧栋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耐心劝导,在多次走访调解过程中,与当事人双方以及网格干部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不仅当事人双方最终握手言和,积怨化解,对他今后的工作也奠定群众基础。
多措并举构建防范违法犯罪天网
箭口撤并乡镇之后,因地处城乡接合部,维护安全稳定责任非常艰巨。为此,市委、市政府决定设立综合警务站,以加强该辖区社会治安工作。2021年6月,臧栋受命担任箭口警务站第一任站长。当时,辖区各类案件频发,治安状况较差,是一个老后进单位。面对基层基础薄弱、辖区治安案件频发的境况,他积极探索农村群防群治模式,有效打击、防范和控制违法犯罪,形成“以防促打,以打促防”的良性循环路子。面对农村集体经济较弱的实际困难,他想方设法协调驻地街道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给予支持,多方筹措资金发动辖区村村安装了监控探头,建成防范违法犯罪的“天网”。在履行主防责任的同时,臧栋始终把打击主业亲自抓在手上,只要发生大要案件,他每次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亲自指挥,调度警力全力破案。有时案件一工作就是几天几夜,他就坚持吃住在警务站,始终全程跟踪指挥开展侦破工作,在辖区内营造了公安机关雷厉风行、震慑犯罪的强大声势。截至目前,共破获刑事案件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7人,调解行政案件43起,行政拘留12人,抓获逃犯3人。
铸就“五小”工作观念 就会稳定铜墙铁壁
警务站辖区人员流动频繁,各类矛盾纠纷复杂多发,尤其是信访维稳任务艰巨繁重。臧栋上任后就深入社区开展实地调查,深入分析社会矛盾存在的类型、原因及工作措施。工作中,他组织民警、辅警、警务助理等,加强信息搜集和实时管控,对辖区涉稳重点人员进行教育和管理帮教,建立重点部门和重点人员常态化、信息化查控机制,编织起点面结合、整体联动的安全“信息网”。他提出维护社会稳定,不忽视“小矛盾”;打击违法犯罪,不忽视“小案件”;规范执法办案、不忽视“小问题”;实施民生警务、不忽视“小事情”;强化队伍管理、不忽视“小漏洞”的“五小”工作理念。在臧栋的主持和领导下,原来辖区遗留的5起信访积案,全部予以化解。
从警16年来,臧栋同志虽然变换过工作岗位,从事过不同的工作,但他那种始终保持人民警察忠诚本色和献身公安事业的精神却从未改变。在自己的警察生涯中,臧栋无怨无悔,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和人民警察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铮铮铁骨书写着守护正义、保民平安的从警誓词。
1 条记录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