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荣
在齐鲁大地上,有一种秋后野外蔬菜———坡豆角。它鲜嫩、可口,特别受人们青睐。
坡豆角,顾名思义,是一种生长在坡里的豆角。多种在田间地头、沟沟岔岔。
坡豆角很泼实,不计较土地的贫瘠肥沃,不需要像在菜园里种菜那样翻地、施肥、浇水、打药、锄草等精心管理。只要勤快、腿脚不懒,春末夏初时节,随便到坡里的田间地头、沟沟岔岔上刨几个窝,朝里扔几粒种子,它就会生根发芽。一到夏天,长得翠绿、茂盛,秧拖得很长很长。立秋后,它便忘情地开花、成长,你追我赶地变粗、长长。
秋分之后,是坡豆角生长的旺盛期。随便哪一天,只要你挽起裤腿,不怕豆角秧的羁绊和露水打湿裤子、鞋子,弯腰走到地头或爬上沟沟岔岔,低头就可看见一丛丛结满豆角秧的豆角。当目光落在那一根根、一丛丛或长或短,或粗或细,或趴在地上、或挂在秧上的豆角时,那种碧绿,那份收获,定会让你感到一种激动和喜悦。
坡豆角与菜园里种的那种豆角相比,它的味道特别鲜美爽口。我想除了生长环境不同之外,应与秋天的气候有关,只有通过气温变化大的秋天,饱受秋风秋雨的洗礼,才能让它具有了营养更丰富、味道更可口的品质。
坡豆角虽然长得泼实,对生长环境不苛求,但它的产量较低,远远比不上长得细长、上搭下挂瀑布一般的园豆角。然而,“物以稀为贵”,加之它的口味好,坡豆角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价格比园豆角高出许多。
摘坡豆角是要费心费工夫的。因为它们多种在地头、沟沟岔岔上,你须小心谨慎,不然极容易被豆角秧绊倒或滑倒。还有,它们多和杂草搅和在一起,豆角像跟人捉迷藏似的躲在草丛底下,这时你须瞪大眼晴,一边翻动那些杂草,一边仔细寻找。一会儿工夫,鞋子、半截裤子、袖子都被露水湿透了,脚踝、手背、手腕上被毛草、豆角秧划出道道血杠杠。露水一浸泡,生疼生疼的,那滋味很不好受,使人叫苦不迭。但当你看到摘的冒鼓鼓一篮子鲜嫩的豆角时,皮肉之苦随之就抛到了九霄云外。
坡豆角的吃法很多,熬着吃、炒着吃、包包子吃都很鲜美,但最好的吃法是炖鸡吃。在鸡炖烂出锅前,将切好的豆角下到锅里再开一个滚出锅,那是相当的美味,吃上一口菜,喝上一口汤,其鲜味顿时润透五脏六腑。当然,不管怎么吃,它都能满足你的味觉和肚子的需求、舒服你的味蕾。正因为坡豆角独特的口感和味道,赢得了人们特别是好吃食客、美食家的青睐,这也是坡豆角在今日之大酒店、宾馆受欢迎的原因。
坡豆角受人们青睐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坡豆角收获的时候,正是乡下园子里的青菜青黄不接的时候。不与春蔬争翠绿,只为秋天菜味鲜。这时节,坡豆角的悄然登场,起到了缓解的作用,弥补了菜市场蔬菜供应不足和种类单调的缺憾,充实了城乡人的菜篮子、餐桌子,使人们在缺菜的季节尝到了更美味、更具营养的蔬菜。虽然大棚菜丰富、多样,胖大鲜嫩,可坡豆角依然是秋季不可多得的时令菜。走亲访友,招待宾朋要是端上一盆坡豆角熬肉或坡豆角炖鸡,那是相当的上档次、受欢迎。肉或鸡可能剩下,豆角会一扫而光。
坡豆角,由于秋后才下来,是个缺菜季节,乡下邻居间你摘了时给我点,我摘了时给你些,成了邻里之间互通有无,增进感情的纽带。也成了乡下人给城里的亲戚要送的稀罕蔬菜。老人们自己少吃点,也要留着给在城里成了家的子女。
坡豆角,被人们喜欢,受人们青睐,它就像朴实、勤劳的农民,不求环境,不讲条件,种在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发芽。长长的枝蔓,匍匐在田间地头、沟岔,与杂草为伍,默默地开花、结果。然后,将果实无私地奉献给勤劳的农人。
(作者地址:桃园片区石河头村)
1 条记录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