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诸城新闻网 > 文化 > 端午

端午

2023-06-20 09:36:40 来源:诸城新闻网
 朱焕武
  早前有一支谣儿,单唱农家端午:“五月里来五端阳,大麦上场小麦黄。拿起木锨去扬场,心里想起俺的郎”。
  以前的端午节,新粮未下,旧粮告罄,农村口粮正处在青黄不接之际,男人外出扛活,挣个三升半斗的粮食养活家中妻儿老少,女人在家包揽粗活,拉扯家小,十分不易。故有民谣流传,唱出了农家女人的艰辛,曲调凄凉婉约,深含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古时打下麦粒,是年后第一次新粮,要举行祭祀仪式,用新粮敬农神以祈求五谷丰登,保佑百姓安居乐业,以期天下太平。
  我小时候吃过端午新粮,采一些七成熟的鲜麦穗,搓出小胖猪似的麦粒来,用石磨粗粗地磨成片状,熬成麦粒粥,又鲜又香,相当好吃,只因肚子里也缺。心想农民还有这好处,竟然生出一丝自豪来。
  端午是个大节,民族节日中这个节日雅称最多,据说有20多个名字:端午节、端阳节、重五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节、诗人节、五蛋节等等。
  既然是大节,当然有各种纪念方式,赛龙舟南方最兴,一是地域老传统,二是因为水乡水源丰富,地理条件在那儿,也因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现今赛龙舟不受地域性限制,已成为国际性体育赛事。
  小时候过端午节,印象最深的就是戴五丝。一觉醒来,母亲早给孩子们戴上了五彩丝绳,只觉新鲜又喜庆,跑街上去与小玩伴们比一比谁的好看。这五丝也有讲究的,红黄白蓝青五色也代表东西南北中五行。能除瘟疫,保平安。戴上后逢下大雨摘下来顺水冲走,据说能变成小龙,还传说有人亲眼看见变成一拃长的小龙,随雨水摆动而去,不一会儿电闪雷鸣,大雨暴至。小龙借着滂沱大雨,身形巨变,头上长角,身上长鳞,脚像鹰爪,腾空而起时还回头看你一眼,那两只龙眼通红,然后一摆尾,啪一声巨响,腾飞而去。这个传说又怕看见又想看见。
  听到这个美丽传说后,我就盼啊盼啊,梦里都是云彩。终于来一场大雨,忐忑不安地解下彩色五丝来,放水深之处,站屋檐底下看了良久良久,令人失望的是一直也没看见它变成小龙,心里纳闷呢,莫非只有大出息的人才能看见吗?
  插艾子,门口与窗户的上方,也就是屋檐底下,插一排艾子,艾草那特殊的香味能驱避毒虫入侵,防止蚊虫叮咬,有勤快的人把艾草割回家晒个八成干,扭编成茶碗粗细的蚊绳担到集市出售,熏蚊子效果最好。
  最有代表意义的是包粽子,这粽子大约也有十几种,南方还有肉粽子,咸味粽子。最好吃的当数山东诸城市的粽子,选取河南省西南部深山中一种槲树的叶子。像个大人巴掌,其叶有一种独特清香味,无污染,还有止血活血利尿止渴等多种药用价值。此叶包出的粽子呈长方型,成对捆扎起来,捆扎的草也有讲究,去小河边拔了油草,这草有韧性,携了这粽子送朋友走亲戚,人家看一眼就知道是有心人。用了这叶这草,煮出粽子放多日也不变质,每一个粽子里放两个大红枣,味道更加独特。
  值得一提的是在煮粽子锅里放三把鸡蛋(十个鸡蛋为一把),这样煮出的鸡蛋又好吃又耐存放,任何烹炒煎炸的味道都无法与它相比,经过长时间煮出来的鸡蛋,不老反嫩,蛋白晶莹而弹脆,蛋黄面绵而不腻,一口下去唇齿留香,这都是那神奇的粽叶起了作用。
  文化方面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为主题,昔战国时期屈原遭谗报国不得志,于五月五日怀抱大石愤投汨罗江,百姓沿江打捞时防止爱国诗人被鱼类咬吃,往水中投掷米块,后来演变成粽子流传至今。
  屈原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政治家。内政上主张举贤修法,亲民恤民。文学上创作骚体新诗,著作颇丰。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二十多篇名著流传至今。从他开始中国才有了著名于世的作家,也可以说中国的诗歌受他的影响最大,现今的文人雅士亦称为骚人、骚客,便是因了屈原的离骚诗体。
  屈原精神已形成一种文化。两千多年来,纪念屈原的诗词歌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爱国人士,屈原精神已深深地根植于人民心中。在屈原去世两千多年后,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成为纪念世界文化名人,自古至今为国献身者不计其数,独有屈原受此殊荣,何故?一是因了他的正直与爱国精神,二是他的诗歌对后世贡献极大,影响颇深。
  “世代思端午,骚风万古传。”一年一度的传统端午节已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粽子传情,诗文寓意,深厚的文化内涵牵动着时代脉搏。传承优良传统,就是对自然万物的尊重与敬畏。
  (作者系市作协会员,潍坊市作协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
  1 条记录 1/1 页
编辑:岳娜

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

娱乐新闻



关于我们 - 诸城新闻 - 娱乐新闻 - 网站公告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鲁ICP备2021025553号-1  主管:中共诸城市委宣传部  主办: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诸城市和平街173号 邮编:262200 安全狗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