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黄河入海口,在济南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要求山东“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
国家战略,山东担当。作为黄河入海的地方,山东牢记总书记嘱托,保黄河安澜,保黄河水量,保黄河水干净,保沿黄人民群众日子好、地方发展好,保黄河文化传承弘扬好,实施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获得重大进展。进入全国“两会时间”,本报推出“黄河大合唱”系列报道,全面展现山东贯彻落实总书记指示要求,努力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的举措成效。
□ 本报记者 王建
最近,在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营市观鸟爱好者杨斌,一次观测到两个大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丹顶鹤种群,这让他惊喜不已。“一次修复、自然演替、长期稳定”,作为“中国最美六大湿地”之一,黄河三角洲现在每年吸引着数百万只鸟儿来此越冬繁衍。
实施好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对增强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至关重要。政府工作报告在回顾过去五年工作时指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深入实施”。扛牢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使命担当,山东出台实施系列规划,扎实推进沿黄生态廊道建设、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全面完成,一批重大项目引领高质量发展,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加速昂起。
系统谋划 统筹推进
推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走深走实
为保护“黄河水”,山东沿黄九市携手立法!1月10日,在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一次会议上,山东沿黄九市制定的九件“黄河水资源保护与节约集约利用”法规获集中批准,这是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全国首次流域协同立法。
“大河流域的有效治理需要跨越行政边界,高效的流域统筹协调机制是确保黄河安澜与实现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讲师于棋说,率先开展黄河流域协同立法,充分彰显了山东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中的责任与担当。
一点映照全局。深入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山东加强总体设计,建立党政同责、一贯到底的协调推进体系,成立由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各市县相应建立领导和推进机制,构建起“省负总责、市县落实”的高效机制,实施黄河战略专项监督,开展黄河战略专项巡视,凝聚起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高质量的规划至关重要。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山东强化规划引领,出台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决定,编制实施黄河发展规划、“十四五”实施方案及9个专项规划,出台支持沿黄25县(市、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全面加强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实施方案、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办法,加快推进101项重点任务、50项重要政策、55项重大工程落地,形成了完善的规划引领和政策保障体系。
规划落地,需要项目支撑。山东建立省级黄河战略重点项目库,细分生态保护修复、污染综合治理、防洪能力提升、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产业高效发展、基础设施建设6大领域,动态储备、滚动实施,组织黄河下游绿色生态走廊建设重点项目现场观摩等重大活动,近三年累计实施支撑性引领性项目700余个、完成投资3800亿元以上。
“山东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建立了系统完善的政策体系,推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一步步走深走实。”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孙爱军代表说”
生态优先 综合治理
描绘山清水秀黄河生态画卷
2月2日,第27个世界湿地日,在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通过线上监测平台,在大汶流湿地恢复区一处东方白鹳人工巢中发现产卵一枚。这是保护区在2023年东方白鹳繁殖期监测到的第一枚卵。
“2002年,东方白鹳开始在这里筑巢繁殖,我们就设计了一个人工巢,到现在已经搭建了115个人工巢,2022年繁殖幼鸟470余只,保护区已经成为东方白鹳在我国最重要的繁殖地之一。”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级工程师王安东说,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活以及迁徙至此的数百万只鸟儿,保护区启动了“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进行生态监测,全力守护好候鸟的家园。
生态保护是推进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首要任务。山东强化系统治理,打造沿黄生态廊道,统筹沿黄重点区域生态治理,在全国率先实现县际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全覆盖,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全省特别是黄河流域主要环境指标连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优水平,2019年以来黄河干流水质稳定在二类水平。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暖温带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对维护黄河下游和黄渤海生态安全意义重大。按照总书记“提高河口三角洲生物多样性”的要求,山东把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修复放在突出位置,累计修复湿地20.6万亩,黄河口国家公园加快创建。“我们以创建黄河口国家公园为牵引,系统推进水、林、田、湖、草、湿地、滩涂、海岸线治理,着力打造大江大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治理的重要标杆。”东营市市长陈必昌代表说,东营先后实施16个湿地修复项目,退耕还湿、退养还滩7.25万亩,修复盐地碱蓬、海草床4.7万亩,建立野大豆、天然柳林、柽柳林保护基地,开展珍稀濒危鸟类救护、贝类原种场保护恢复,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数量从187种增加到371种。
3月1日一大早,东平县戴庙镇河道巡视员王才久开始了每天一次的例行巡查,第一站是位于东平湖西侧的金山坝,“金山坝加固后,感觉心里踏实了。”
让王才久感到踏实的金山坝,一度因修建年代久远、风化浸泡严重成为东平湖防汛的一块“短板”。“东平湖是黄河下游唯一的重要蓄滞洪区,确保河湖安澜责任重大。”泰安市市长李兰祥代表说,泰安持续构建防洪减灾保障体系,抓好大汶河、东平湖、黄河防洪工程建设,实施黄河东平湖防洪工程和分洪闸除险加固工程,对全市617座水库、482条河道、133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等10类防汛重点进行了摸底排查,新组建6支专业抢险救援队伍,对45条道路排水管网进行清淤,全力筑牢黄河安澜屏障。
黄河宁,天下平。水安全是黄河流域最大的“灰犀牛”,既要保障黄河安澜,也要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山东加快构建抵御自然灾害防线,推进黄河防洪减灾工程建设,开工建设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山东段),全面建成黄河河道标准化堤防,全面完成黄河滩区迁建工程。同时坚定不移落实“四水四定”,制定涵盖174个行业类别的1045个用水定额,用水效率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优化布局 加强联动
高昂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
4205.34亿元!不久前,“黄河入鲁第一市”菏泽亮出2022年经济发展成绩单。数据显示,菏泽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4000亿元,稳居全省第8位。近年来,在突破菏泽、鲁西崛起等政策赋能下,菏泽实现了由“全省垫底”到“跻身中游”的历史性跨越。
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是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坚定践行总书记“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推动沿黄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山东不断优化完善“一群两心三圈”发展格局,编制出台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和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规划,谋划济南都市圈、青岛都市圈建设,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加快推进,实施新一轮突破菏泽、鲁西崛起行动,省级新区加速起势。2022年,山东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7万亿元,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更加凸显。
2月27日,临清三和纺织集团生产的418件印花布,在临清内陆港完成海关申报验放手续后,通过铁路班列运抵青岛港前湾港区,直接装船出口至多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青岛海关牵头建立的黄河流域“11+1”关际一体协同机制。这一机制提出的“陆海联动、海铁直运”物流监管新模式,让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的临清内陆港不仅吸引了很多当地企业,还帮助河南、河北不少企业把货物出口到了全球市场。
黄河贯穿东西,合作共赢势在必行。推动建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省际合作联席会议制度,牵头成立黄河科创联盟、黄河流域产教联盟、黄河流域自贸试验区联盟等,在黄河流域布局建设31个内陆港,使沿黄地区出口货物境内段综合运输成本下降20%……作为黄河流域唯一的沿海省份,山东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主动加强沿黄省区联动,推动黄河流域省际交流合作不断走向深入。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原材料和基础工业基地。山东把新旧动能转换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坚定落实“三个坚决”,加快培育壮大“十强产业”,“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沿黄9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9000家,比2019年增长96%。山东黄河两岸,正奏响高质量发展澎湃乐章。
在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去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赋予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大历史使命,为山东在更高起点上推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提供了重大机遇。“山东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进出口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居沿黄省区首位,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将带动整个黄河流域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中国侨商联合会监事长、德迈国际产业集团董事长施乾平委员认为。
大河奔腾,气象万千。“十四五”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山东紧紧扭住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动摇,全力打造生态保护样板区、黄河长久安澜示范带、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对外开放新高地、文化“两创”新标杆,奋力书写新时代“黄河故事”的山东篇章。
(□记者 贾瑞君 曹儒峰 孙源泽 参与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