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诸城新闻网 > 文化 > 读书 > 历史与艺术的碰撞

历史与艺术的碰撞

2013-08-02 09:12:12 来源:诸城新闻网

——我市博物馆陈列侧记
 
本报记者 张泽青
 

  一块不起眼的石头记录了怎样漫长而坎坷的人类历史?一把土迹斑驳的陶壶见证了怎样艰难而曲折的文化变迁?数不清的文物当中隐藏着多少古老的信息?看不够的展览中又将揭开多少不为今人知的秘密?这些问题,你都将会在我市博物馆内寻到答案。
    我市博物馆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潍河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内,总建筑面积22000平方米,陈列面积18000平方米,总投资三亿元,是目前国内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县级博物馆。馆内设有基本陈列诸城通史、书画揽珍、石刻艺术、佛造像艺术、陶瓷艺术、文房珍宝、远古奥秘、诸城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诸城规划展等。

石刻艺术陈列


    石刻艺术陈列厅位于博物馆一楼西侧。厅内展示了1967年发现于我市前凉台村汉墓中的13块刻石,刻石分弧面高浮雕,平面浅浮雕,细线阴刻等雕刻技法。刀功精湛,内容丰富。其中有题铭刻石、髡笞图刻石、疱厨图刻石等。
    其中的髡笞图刻石,高152 厘米,宽76厘米,厚23厘米。刻石上方及右边缘处刻12个头戴进贤冠者,执笏端坐,前面放置奁、尊、盘、杯、勺等器物。石的左边缘处刻12个头戴进贤冠者执笏站立,中间有20名蓬首赤足者,正在遭受刑罚,有的跪着,有的坐着,有的被打得伏卧在地,还有的正在受到笞打和髡顶。下半部分刻出各种百戏杂技。有身姿婀娜的长袖舞,活泼跳跃的七盘舞及抛丸、掷剑、倒立等高难度的杂技表演。将对犯人施刑和娱乐欣赏合刻一处,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对比,有深刻的政治含义。髡笞图不但印证了史书文献中有关髡刑和笞刑的记载,还形象地记录了施刑的具体现场,是研究东汉时期有关刑法及执行过程的珍贵资料。
    刻石中较为引人注目的当属疱厨图刻石。该刻石高152厘米,宽76厘米,厚23厘米。细线阴刻了宰牲、炊作、酿造等组场面,形象地再现了宰杀牛、羊、猪、狗、鸡以及劈柴、烧火、汲水等劳作细节,最有意思的是该刻石中清楚地记录了当时人们烤肉串的全过程,其中的切肉、穿串、烤制等过程刻画地惟妙惟肖。该刻石全图刻画人物40余个,劳作现场20余处,家禽牲畜20余只。画面宏大,人物众多,主次分明,繁而不乱,表现出了我国东汉时期娴熟的绘画艺术和雕刻技艺。
     另外,馆内还陈列着刻有苏东坡隶书真迹“半潭秋月”的砚洗等珍贵文物。

诸城通史陈列

  二楼斑驳陆离的通史展厅内,记录了我市境内从新石器时代到近现代的延革过程,其中展示的每一件藏品都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让人目不暇接。
    这里展示有新石器时代人们使用的石磨盘、石磨棒,也有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原始生产工具和陶器;有代表着古代冶金铸造工艺的青铜器,也有古代王公贵戚的殓衣葬具——玉衣;有保存最为完好的铜獬豸,也有代表西汉时期货币制度改革的五株钱范……在陶器中较引人注目的是代表山东龙山文化的黑陶,该陶器的器形主要有杯、壶、豆、罐等,多用快轮制作,陶土细腻,质地坚硬,造型规整,漆黑油亮。烧制工艺极为复杂,先用鹅卵石、骨器等在半干的陶胚上进行打磨,使其表面平滑而有光泽,再入窑在摄氏1000度的高温下烧制。由于在烧成晚期封窑严密,并用烟熏法进行渗碳处理,所以烧出的陶器便乌黑油亮。
    在二楼展厅中,有两件藏品堪称稀世珍宝。一件是“公孙朝子”编钟、编 ,另一件是鹰首提梁壶。这两件藏品均出土于我市臧家庄战国墓。编钟一组9件,最大者高38厘米,最小者高16厘米。顶部有长方扁形钮,椭圆筒形体,下口凹弧,内壁有当时的乐师和工匠们在校音时因锉磨而留下的痕迹。外壁通体装饰精致细腻的三角雷纹、浪花纹和龙纹。钟的下端口部外侧,铸有铭文“立事岁十月乙亥莒公孙朝子造器也”17个字。编 一组7件,最大者高51厘米,最小者高30厘米,椭圆筒形体,平口,器身的纹饰与编钟相同。顶部的悬钮由两条互相缠绕的蟠龙组成,形体流畅,线条细腻。下端口部的外侧铸有与编钟相同的铭文。
    鹰首提梁壶通高56厘米,口径12.5厘米,足径15.6厘米,重10公斤。器口与盖作鹰首形,双目圆睁,喙启闭灵活,提梁穿过盖上的双环,并于颈部的双耳衔接。颈长腹深,鼓腹平底,矮圈足,通体饰瓦纹,腹背有一环形纽,一手提梁,一手提环形纽,鹰首可自动张开。体态行动,设计合理,使用方便,是战国时代青铜铸造艺术的精品。

佛教造像陈列

  提到博物馆佛教造像陈列,就不能不提中国北朝第一笑佛——卢舍那石佛头。该佛头陈列在博物馆一楼的佛教造像艺术陈列内,佛头为石灰岩质,1979年秋出土于我市城区的一处建筑工地上。该佛头颈部及其以下缺失,顶部的肉髻和面部的鼻尖亦残缺。整个头呈前倾状,顶部正面发丛中留有一髻珠的凹座,长脸圆颐,睁目微笑,面容慈祥和蔼,眉间上端饰有白毫相,整体具有北魏晚期至东魏时期佛教造像的特征。该像原是北魏大觉寺的主尊,唐代重建龙兴寺时,重新开光,成为龙兴寺的主尊。根据同一地点同时出土的“卢舍那放光碑”记载,该像为卢舍那佛。头残高132厘米,宽78厘米,厚79厘米,是我市境内亦是全省内发现的最大的圆雕佛头,被专家誉为“山东第一头”、“中国北朝第一笑佛”。
    与佛头一同出土的还有卢舍那放光碑,该碑也为石灰岩质,通高285厘米,宽103厘米,厚33厘米。半圆形碑首,边缘雕4条蟠螭,碑额作圭形,内篆书“卢舍那放光碑”,碑座缺失。碑身四面刻文,正面刻“大唐密州龙兴寺卢舍那丈八圣像放光碑铭并序。太中大夫、使持节、都督洪州诸军事、守洪州刺史、上柱国、京兆韦同书并额,前诸城县尉陈郡殷履冰撰”。碑文中盛赞了佛法恢宏之威力,记述了重修圣像与龙兴寺的经过,描述了经过重修后的圣像大放佛光的神圣情景。落款为“开元二十年岁次壬申朔一日壬申建”。碑阴及左右侧面刻施者姓名及颂文。
    另外,该陈列厅内还展示了在我市境内出土的各类圆雕、浮雕和铜佛造像。形象生动,造型逼真,千姿百态的各种造像,充分展现了我国古代艺术家和工匠们的杰出艺术创造力和高超的雕凿技艺。

书画与化石陈列


    我市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历史上涌现出一大批书画家,从北宋的张择端,赵明诚到清代的刘墉,窦光鼐等数不胜数。同时,我市的文人墨客,结社会友,广交天下朋友,特别是明清时期,以董其昌为会友的“东武西社”,由张氏四逸创建的“放鹤园”等文学社团,活跃繁荣了诸城地区的文学书画艺术,留下了珍贵的名人书画墨迹。在博物馆二楼东侧,是书画揽珍展厅,其中精选馆藏历代书画作品,陈列展出,以飨观众。让人们在舒适优雅的陈列环境中,领略古人的书香墨韵,感受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
    博物馆三楼的远古奥秘专题陈列,沿着逆转的时间隧道,把人们带回到远古那充满奥秘的神奇世界。这里陈列着我市境内出土的巨型象牙标本。牙长3.57米,围粗0.76米,形体硕大,宛如小舟。陈列的标本中,还有粗壮如柱的古象腿骨,平面布满脊棱的古象臼齿。另外,这里还陈列着我市出土的其它古生物化石。
    同时,博物馆内还设有诸城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和诸城规划展等版块,以文物、文献、图片、绘画、场景、模型为主,辅以声、光、电及高科技视听、电子触摸屏、虚拟翻书等国内先进展陈手段,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我市历史沿革过程,全面展示我市历史文化的内涵。


□记者手记

 博物馆是典藏人文自然遗产的重要场所,一座博物馆往往就是一部物化的发展史。人们常说,了解一个地方的过去和现在就要从博物馆开始。在这里,人们通过文物与历史对话,穿过时空的阻隔,俯瞰历史的风风雨雨,遥想这片土地的未来。
   博物馆如同历史长河,源源不断地将过去的故事输送给现代人。博物馆的文物靠陈列、展出、宣传、服务等,达到历史与现在的对话,去博物馆不仅可以了解这里源远流长的地方历史,还能窥探到人类、社会发展的足迹。如今,博物馆已成为城市文化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人类文化遗存、自然遗存管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当然,博物馆不仅仅是一个市民回顾过去、温习历史的地方,它还应该是一个市民文化休闲的主要场所之一。让人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享受一下难得的静谧、幽雅气氛,并在这个气氛中放松心弦,这也是博物馆的功能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博物馆的职能仍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不容质疑的是,博物馆已成为传播历史和科学文化知识,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重要平台。


 

  1 条记录 1/1 页
编辑:王秀丽

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

娱乐新闻



关于我们 - 诸城新闻 - 娱乐新闻 - 网站公告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鲁ICP备2021025553号-1  主管:中共诸城市委宣传部  主办: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诸城市和平街173号 邮编:262200 安全狗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