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鄙的我2》
今年上半年,国产片的票房和口碑一路飘红,成了影迷们的新宠。而相形之下,进口大片则黯然失色,逐渐失宠。不甘示弱的好莱坞企图挽回颜面,抓住暑期档,奉上了一堆火爆大片。这招还不能力挽狂澜,《好莱坞报道》用一个标题倒是将了国产片一军:《卑鄙的我2》无缘内地影院。据说此举是为了抑制国人对好莱坞动画的热情,于是影迷们被成功引爆。
这何尝不是一出活脱脱的宫斗戏呢?其实,看过《卑鄙的我2》的人大多觉得远不如第一部精彩。这些黄色的小胶囊本没那么不可错过,只是大家觉得这样硬生生地被错过总归是可惜又可气。实际上,这气愤主要还是指向那些被披上黄马褂的国产动画片,影迷们怒其不争。
瞄一眼暑期排片表,国产动画片真是占比不小;再瞅一眼网上的评分,又真是惨不忍睹。看来,国产动画片仍是停留在幼儿园水平,上网打分的大人们不想被辱没了智商。国产动画片目前完全低估了观众的智商,当然好莱坞动画片看多了也未必能益智健脑、提高智商。
好莱坞动画片几乎是最安全稳妥,也最程式化的类型电影。相似的叙事结构套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经历,视觉效果越来越赞,情节也越来越跌宕起伏,但无论中间有多少个回合,最后必然是英雄主义的反击。它让你哭,让你笑,但是唯独不会给你结尾的惊喜和意外。的确,好莱坞动画片老少咸宜,全民欢乐。但然后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也许你要说,动画片嘛,何必要有“然后”呢?显然,我们对动画片的要求和眼光已经被首尾两端的好莱坞和国产动画片给压低了。我们都快忘了,其他一些优秀的动画片是可以给出“然后”的。比如,宫崎骏的《千与千寻》、亚当·艾略特的《玛丽和马克思》。这些耐人寻味的动画告诉我们,“动画”只是指一种表现形式,并不是幼稚病的正当借口。但我们似乎从没为这些动画片打抱不平,从未为此争取过放映的空间和机会。好莱坞动画如大山般,挡住了我们的视线,掏空了我们的钱包;国产动画如尘土般,被我们踩在脚下,连吐槽都懒得。
所以,没必要再为《卑鄙的我2》的被毙而唏嘘感叹,也没必要再给那些劣质的国产动画片撑起保护伞。仅仅锁定好莱坞作为效仿或排挤的对象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的国产动画片已经充满了各种英雄人物,各种“历险记”,上演了无数场“最后一分钟营救”。好莱坞动画尚且缺乏想象力,我们山寨下来更是不堪入目。国产动画是该好好补补课了,真该翻过好莱坞这座大山,向那些遮蔽在大山后头更有趣味的小山头取取经了。
尼尔·波兹曼认为,电视就是童年消逝的罪魁祸首。无论这断言是否依然有效,但截至目前,大多数的童年仍与电视有关。电视、动画与孩子总有一种天然的关联,所以,我们为动画片捉急也是应该的。拿目前的国产和好莱坞动画来喂我们的孩子,那必定是营养不良。所以,我们还是得问动画片要“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