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舍那”石佛头陈列在诸城博物馆一楼的佛教造像艺术陈列室内,佛头为石灰岩质,1979年我市五金公司在基建施工中发现。颈部及其以下缺失,顶部的肉髻和面部的鼻尖亦残缺。整个头呈前倾状,顶部正面发丛中留有一髻珠的凹座,长脸圆颐,睁目微笑,面容慈祥和蔼,眉间上端饰有白毫相,整体具有北魏晚期至东魏时期佛教造像的特征。由此可知,该像原是北魏大觉寺的主尊,唐代重建龙兴寺时,重新开光,成为龙兴寺的主尊。根据同一地点同时出土的“卢舍那放光碑”记载,该像为“卢舍那”佛。头残高132,宽78,厚79厘米,是我市境内亦是全省内发现的最大的圆雕佛头,被专家誉为“山东第一头”、“中国北朝第一笑佛”。
与佛头一同出土的还有卢舍那放光碑,该碑也为石灰岩质,通高285厘米,宽103厘米,厚33厘米。半圆形碑首,边缘雕4条蟠螭,碑额作圭形,内篆书“卢舍那放光碑”,碑座缺失。碑身四面刻文,正面刻“大唐密州龙兴寺卢舍那丈八圣像放光碑铭并序。太中大夫、使持节、都督洪州诸军事、守洪州刺史、上柱国、京兆韦同书并额,前诸城县尉陈郡殷履冰撰”。碑文中盛赞了佛法恢宏之威力,记述了重修圣像与龙兴寺的经过,描述了经过重修后的圣像大放佛光的神圣情景。落款“开元二十年岁次壬申朔一日壬申建”。碑阴及左右侧面刻施者姓名及颂文。
1 条记录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