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钱流入步伐正减缓
多重迹象表明,巨额国际热钱流入中国的步伐正在减缓。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5万亿美元,与一季度末1300亿美元的增幅相比,二季度增加约600亿美元,速度明显放缓。
而同期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和贸易顺差均有所扩大。海关数据显示,上半年1079.54亿美元的贸易顺差是200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6月贸易顺差由5月的204.3亿美元扩大至271.24亿美元;从外商直接投资情况看,上半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19.84亿美元,同比增4.9%,6月当月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20.12%。
“外商直接投资、贸易顺差和国际资本流入是外汇储备的重要来源,据此粗略计算,目前热钱确实不再快速流入,但也尚未大量撤离。”广东金融学院院长陆磊说。
此外,6月份央行口径的外汇占款比上个月减少412亿元,年内首次出现负增长。上海证券研报认为,5月份后热钱开始退潮,当前由“热钱”推动的基础货币增长回升格局已改变,从而导致银行间流动性紧张程度上升。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谢太峰表示,在中国加强“热钱”渠道管控、美国释放退出QE信号、人民币升值预期减弱等多重因素作用下,热钱流入中国步伐减缓。
陆磊表示,全球量化宽松格局未变,欧债危机并没有完全解除,尚无国家或新兴行业对“热钱”有足够的吸引力,因此说热钱“大量撤出”中国为期尚早。
热钱快速撤离风险需防范
业内人士认为,在热钱逐渐减缓流入的形势下,一方面我国资产泡沫可逐渐消除,另一方面,未来热钱抽离的可能也给我国增添了不稳定因素,经济下行风险值得防范。
“热钱进入中国的重要环节是结汇成人民币,外汇占款增加促使央行不得不增发基础货币,”谢太峰说。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银行代客结售汇顺差较4月份缩减了一半,热钱流速减缓将使得人民币大规模投放停止,缓解国内资产通胀压力。”
“观察2009年到2012年,中国资产价格快速上涨与热钱流入有明显的相关性。”陆磊说,现在看来,房市和股市等资产将随热钱流出而降低吸引力,中国的资产泡沫有望被挤出。
被认为是热钱主要流向的一线楼市已经出现涨幅趋缓迹象。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6月我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降至63个,上涨城市数量比上月减少5个,其中最大涨幅为2.4%,涨幅较上月收窄。
中投顾问产业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扈志亮认为,热钱的投机本质决定其抽离迅速,由此带来的经济下行风险值得防范。目前中国经济面临内外多重不利因素,热钱流出与其他因素叠加,中国经济增速下滑风险需要防范。
经济结构调整正当时
热钱流入“刹车”,存量资本凸现“稀贵”;基础货币大量增发不再,资产价格大起大落几率减小。专家认为,当前的重点在于盘活“存量资金”,经济结构调整迎来良机。
从7月20日起,央行决定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利率市场化迈出重要一步。陆磊认为,在资金资源更加稀缺的背景下,通过市场之手配置金融资源,意味着资金总量的扩容让位于资金结构的安排,资产泡沫的繁荣时代终结。“不能再靠社会融资总量实现增长,而是要专注于经济结构调整而带来的内生动力。”
此前,金融“国八条”着力促进“盘活存量”,银监会提出银行理财投资业务结构调整,外管局挤压外贸套利水分,相关部委从不同角度强调了“盘活存量”和“结构调整”的主题。
扈志亮认为,调结构需要夯实实体经济基础,缓冲热钱快进快出带来的冲击,但目前我国实体经济缺乏投资吸引力,产能严重过剩,边际收益率也在下降,企业现金流量无法满足增长需求,这对于培育企业创新能力和发展专利技术、加速淘汰落后产能、着重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等都提出了迫切要求。
此外,拉动内需也能抵御热钱撤离对经济下行造成的风险。谢太峰建议,多措并举稳定人民币汇率,鼓励外汇流入企业、个人,增加居民收入水平,同时补齐养老、医疗、社保等公共保障制度的“短板”,真正实现“藏富于民”,继而提高消费“马车”的引擎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