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诸城新闻网 > 文化 > 读书 > 诸城臧氏第一个进士:臧惟一

诸城臧氏第一个进士:臧惟一

2021-08-27 15:15:31 来源:
    臧惟一画像    吴国贤绘

    《臧氏文化通览》一书中记载的明万历三十七年,朝廷下诏赠臧惟一为南京工部尚书的圣旨原文

  臧家军 
  臧惟一(1542—1607),字守中,号理轩,是诸城臧氏四世祖,生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四月初四,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中进士。臧惟一不仅仕途通达,官至兵部右侍郎,赠兵部尚书,而且良好的家教使6个儿子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功名,从而使诸城臧氏家族成为名门望族,居诸城五大家族“臧、王、刘、李、丁”之首。 
  臧惟一十七岁时补弟子员(县学生员),于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力夺经魁,四十四年又联捷进士。 
  臧惟一性情刚毅,为官时关心民事,常常赈济灾民,兴利除弊,为百姓所尊重。公元1565年登进士后,便被朝廷任命为今安徽省西部的宿松知县。第二年冬天,因臧惟一政绩突出,与宿松县相邻的太湖县知县出缺,他又被调往太湖县任知县。太湖和宿松很不同。清乾隆《诸城县志》卷引《臧惟一传》记载这件事的时候,用了一个“繁”字,概括了太湖县的特点。所谓“繁”,就是情况复杂,事务繁剧。他被调太湖,是朝廷对他的信任。 
  臧惟一一到太湖,就深入到父老乡亲中去,征询他们的意见,哪些事该抓紧办,哪些事可以缓一缓,哪些事可以不办,做到心中有底。他首先把办好县学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亲自到县学给读书人讲课,鼓励他们发奋学习,造就自己成为有用人才,并想方设法扩大县学的规模。他为太湖县知县二年,给老百姓办了很多好事:整顿衙门作风,提高办事效率;规范水陆税收、徭役,行均摊之法;谅解百姓困难,分期、分批上交拖欠的应上交钱谷;捐献自己的俸银,为老百姓建桥……等等。《乾隆诸城县志·臧惟一传》说他知太湖县“治行第一”。由于他突出的治绩和治才,朝廷调他到京师去。他离县之日,老百姓从四面八方赶来,围住他的车子,车子无法行走。他也恋恋不舍,频频向老百姓致意。臧惟一走后,老百姓自发地为他立了碑,学宫里为他立了像。碑文是县中清慎之士吴肇东写的,题目是《邑令臧侯去思碑记》,收在乾隆《太湖县志》卷14。全文如下: 
  太湖与宿松接壤,咸皖属邑。先是,越峰王侯令于湖,理轩臧侯宿令也。两邑相比,政通民和,称二良焉。嘉靖丙寅冬,王侯以治绩最,入补南台,湖民皇皇为相遇语曰:“王侯行矣,谁其嗣之?”未浃旬,部檄至,以臧侯有治剧才移令湖,民复诉诉然曰:“召父去,杜母来也,湖曷幸哉!” 
  侯入湖,首谒文庙,进诸弟子讲明道义,集父老诹咨利害,次第兴革焉。侯方青年高第,人意多所赫厉,矧湖之繁难再倍于宿,治匪易也。侯惟端己帅人,政尚简静,老成持重,屹然如山。遇事剖决如流,里甲浮费裁省殆尽。兴学造士,尤所悉心。驭左右不少假借时,积书舞文立诛之,彰瘅严矣。水陆徭役敛滋重也,侯行均摊之法,制由给募,无贫富咸便之。往岁钱谷类多侵累,侯令分征节解,夙弊允厘。城北冲流,旅行所病,侯捐俸为浮梁,利涉永赖焉。清畏之操,出自天植。一丝一粟,不以取诸其民。居湖二载,当路者交章荐剡。今夏被召,简陟铨部。去之日,四民奔走号泣,拥侯车至不得行。侯亦踌蹰罔忍置,湖人感之。迄于今,士思其教,民思其养,赋思其宽,役思其均,讼狱者思其平。譬诸赤子之于慈母,顾复是赖,一离其侧,靡所恃以为生,思其可已乎。 
  庠生郑良仁辈以告学博傅先生暨二司训。适予奉使南还,傅顾谓曰:“学校之设,风化其攸司也。有贤若此,盍章之为贞教勖耶?”予沐侯之化亲且渥矣,焉得辞?昔夫子论政,必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言匪诚不足以得民,匪恒不足以终得乎民之思也。侯之德政一本由衷,表里洞彻,无毫发矫,可以言诚矣。自宿之湖,自履任以逮迁,始终一日,未尝少变其塞,可以言恒矣。诚故恒,恒故感,感故思。其无忘于去后宜也,思至是公矣,阿私云乎战?心有同然,理无异尚。流风所留,虽历百千年,其民同、其向慕同也。思至是永矣,一时云乎哉?傅先生然之,偕群弟子勒珉,用彰风教。 
  侯讳惟一,字守中,号理轩。登嘉靖乙丑进士,山东诸城其贯云。 
  他在吏部任职时,考察任用人才、提拔或调任官吏时,均“人地南北,远近差次,莫不得宜”。大学士高拱器之,转稽勋司郎中、授阶奉政大夫。 
  万历元年(1573)以生母焦太淑人病告归。不久,母亲去世,服除后补原官,仍任文选司郎中。时万历皇帝神宗仅十多岁,“值张居正柄国,每迁除部尚书,必伺其旨,公持不可,尚书不能夺”,惟一见张居正,势可炙手,屏绝不与。但他决不随波逐流,坚持秉公办事。有次,新、旧选郎中,为保职位,多次去拜访臧惟一,乞求帮助,其旧先郎中为张居正的亲属,他多次拒绝。后来臧惟一升太常司少卿,提督四译馆。 
  明万历八年(1580年),臧惟一调任大理寺少卿(大理寺,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掌刑狱案件审理;大理寺少卿,相当于最高法院的副院长),代理大理寺正卿(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事务。在一次视察监狱时,臧惟一发现有不少积案未结,便立即提案卷审阅,并多方调查取证,亲自升堂审问囚犯,结果“查无实据”,他立即上奏皇上,奉旨释放了数十名无罪之人,为百姓所敬服。 
  明万历九年(1581)春,臧惟一护驾皇上阅兵式,皇帝亲赐红罗鸾带一条。之后,臧惟一又升任太仆寺卿,转光禄寺卿,专管皇室祭品、膳食及招待酒宴等事宜。臧惟一凡事崇尚节俭,为朝廷节约消费“以百千计”。当时,张居正已秉政十多年,虽然广结党羽,也想推荐一、两个正直有为之人,以掩朝廷内外众官吏之口,正好佥都御史一职欠缺,张居正想让臧惟一担任,因曾被臧惟一拒之门外的那个旧选郎中从中作梗,张居正最终没有提升臧惟一。几年后,张居正败落,其党羽皆被排斥罢官,唯独臧惟一没有受到牵连。不久,臧惟一升任顺天府府尹,任职期间,对于权贵的一切不正当要求均严词拒绝。后,惟一又提升为河南巡抚,他恪尽职守,秉公办事,剔除一切苛捐杂税,让百姓安居乐业,深受士民爱慕。 
  在任河南巡抚时,臧惟一取消严酷扰民的规章制度,给百姓以休养生息的机会。明万历十三年(1585),河南遭受旱灾,蝗灾严重,地里粮食绝产,百姓生活困苦,臧惟一立即下文要各府、州、县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同时上奏皇帝,请求免除本年租赋,得到批准,百姓得以生存,无人流亡外地。期间,广山县有一农户家产一牛犊,貌似麒麟,过了一宿即死亡。县令上报给臧惟一,说是“祥瑞”之物,欲上奏朝廷,被臧惟一阻止了。当时,有一好事者,将怪胎牛犊画下来,拿到长安市上出售。消息传进皇帝耳朵里,很高兴,以为“祥瑞”,便派人立即去河南取来观看。臧惟一上书说,这实际上是个牛犊怪胎,世上哪有麒麟?安邦定国,皇上爱民,官吏尽职,上下同心治理天下,这才是真正的上天赐福啊!皇上不听,臧惟一无奈,便以终养告归,回到故乡诸城。以写诗编书、养花浇园为终焉之计。他布袍毡巾,时与乡邻野老为伍,历十三载,不与豪门显贵结交。 
  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神宗皇帝忽然想起臧惟一,认为他对朝廷忠心不二,遂起用他为南京兵部右侍郎。臧惟一出任南京(留都)兵部右侍郎,授阶通议大夫,资治尹,赠资德大夫,正治上卿。南京驻军素来骄悍不驯,经常骚扰附近百姓,人们深受其苦。臧惟一到任后,对军队严加整训,并耐心教育士兵。经过整顿,军队士气大振,秩序井然。工部申请移用军队购买战马的银子20万两治理运河,臧惟一说:“留都南京是国家的根本重地,没有购置马匹的款项就是没有南京了。”由于他上疏力争,终于留下了10万两银子。后臧惟一发现沿海诸军战船年久失修,有的已坏,士兵锐气不足,便千方百计维修旧船,打造新船,军威为此大振,加强了沿海防务,保证了沿海民众的安全。 
  后来,臧惟一忽患风痱病,便辞职回乡治病,因医治无效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九月初六卒于家,终年66岁。皇帝闻听后十分哀痛,于次年四月十四日下诏赠臧惟一为南京工部尚书,赐祭葬。御葬林就在城西南瓦屋庄东北,臧惟一墓就在土墙庄后东北约一二百米处(瓦屋庄正北,横沟子正南,西土墙偏东北),坟墓用三合土、石灰等建成,埋得很深。林中松柏参天,林木森森,树干粗数人抱不过来。臧惟一墓地仅石碑群就有五亩地占方。石门坐北朝南,自南向北,有石牌坊、石门,石马、石狮子、石碑等相对排列,昂首林立。那造型,做工可谓精细,栩栩如生。当地人称“大林”“石人坡”。墓葬和林木解放前就被毁坏,墓葬边的石碑群却一直留存到1958年。在1958年修三里庄水库和1959年的扒坟运动时,臧惟一墓和御葬林被彻底毁坏,石人、石马等砸碎烧了石灰。 
  臧惟一为人坦荡,为国家利益坚持正义。他常说,正直忠厚是立朝之本,勿以簠簋损家声,勿以阀阅凌乡里。居家时,施德于乡人,劝赈、立学、还婢、释盗,所做之事颇得民心。其事迹均载于乡人记德碑。他的一生事迹卓著,俱载明史山东通志、府志、县志。 
  诸城臧氏能成为名门望族,官宦世家,书香门第,列诸城“臧、王、刘、李、丁”五大家之首,臧惟一的贡献最大。 
  诸城臧氏后代子孙,遵循臧惟一“正直忠厚,立朝之本。勿以捷径赴权门,勿以簠簋损家声,勿以阀阅凌乡曲”家训,成为科举世家,名门望族。据不完全统计,从明代万历年间到清道光年间的三百年间,仅诸城臧氏就有进士7人,举人24人,武举3人,拔贡2人,贡生28人,廪生7人,监生136人,附生77人,官生5人,庠生4人,武生4人,增生5人,秀才多人。兵部右侍郎2人,赠尚书2人,布政使2人,兵备使2人,主事郎中5人,巡抚2人,翰林院招待1人,翰林7人,翰林院译馆官生1人。知府3人,知州5人,州同13人。知县17人,经历11人,工部屯田主事1人,锦衣卫千户1人。吏目3人,守备2人,主簿1人,巡检1人,大理司丞2人,县丞1人,州判1人,司务1人,寿官4人,提举1人,刑部主事2人,中书舍人1人,理问8人,训导6人,教谕10人,八品12人,九品15人,通判1人。 
  民国初年,有诸城臧汉臣、臧济臣、臧少枚、臧文山等人响应孙中山号召,参加同盟会,组织起义,推翻了诸城清政府衙门,建立了诸城民政府,臧汉臣任民政长(县长),其他人办学堂培养人才,推动民主革命。现代有臧克家、臧亦蘧,臧乐源,臧东升,臧云远,臧云飞,臧鸣亚,臧恩堂,臧松年,臧云衢,臧星望,臧子望,臧坤等,从三十年代起拥护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参加革命,现在有的成为高级领导干部、作家、诗人、作曲家、艺人等。 
  诸城臧氏家族自臧惟一起,经历明、清、民国、新中国四个时期,在不同时期为社会均作出了很大贡献,充分体现出臧氏家族世代传承的那种家族和社会责任感,那种渗入臧氏子孙骨髓中的家族精神。 
  今天的臧氏子孙,虽然许多已经散居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但他们秉承着臧氏家族的优良传统和家风。他们身上的族魂让他们铭记着自己是臧家的子孙,并激励自己为社会做贡献。臧氏已成为诸城的一张名片,永远镶嵌在诸城的相册里。 
  (作者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山东省当代文学院院部委员)
  1 条记录 1/1 页
编辑:

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

娱乐新闻



关于我们 - 诸城新闻 - 娱乐新闻 - 网站公告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鲁ICP备2021025553号-1  主管:中共诸城市委宣传部  主办: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诸城市和平街173号 邮编:262200 安全狗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