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全国人大代表、聊城市茌平县贾寨镇耿店村党支部书记耿遵珠在接受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几年耿店村回村就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棚二代总人数达到了110多名。“人往高处走,如今村里发展好成了高地,年轻人自然愿意回归。”他认为,“收入有保障、配套服务好、生活有品质”是吸引耿店村年轻人回村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各地像耿店村“棚二代”这样返乡就业创业的“新农人”越来越多,他们活跃在田间地头,用双手将过去的“穷乡僻壤”变成“生活富地”。
航拍茌平县耿店村蔬菜大棚和新居民楼
种大棚、做电商……“新农人”变身“领头雁”
聊城市耿店村村民曹有忠从大学毕业后,回村后流转了60亩地,把自己和乡亲们种的蔬菜放到网上销售,一天最多能接好几千单。不仅蔬菜卖出了高价,远销黑龙江、广东等地,还成了小有名气的“电商达人”。
1986年出生的胡春青是大连理工大学材料加工专业的博士生。2017年,博士毕业的胡春青和妻子孟晓霞回乡成立了曹县辰霏服饰有限公司,租用了村内的扶贫车间,开起了自己的加工厂,当起了老板,同时还能带动周边20个村民和3个贫困户就业。2019年销售额已经突破了900万元。
青岛绿色家园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宋江富返乡创业,从2013年开始成立了食用菌、肥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构建了紧密型“企业+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如今,低价供应周边种植业户高品质有机肥料8000吨/年,年销售收入实现1.5亿元。同时,免费为种植户、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与市场保障,有效带动周边3000余农户进行产业循环,为周边群众提供了400个就业岗位,每户每年增收3万多元,已成为青岛市乃至山东省的农业现代化典范。
种大棚、做电商、带动群众增收就业......如今,山东的“新农人”已变身“领头雁”,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
推进乡村人才振兴保障干事创业 山东有大招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耿店村的“棚二代”们正是如今众多返乡“新农人”一个缩影。近年来,为吸引更多人才返乡就业创业,山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重磅举措。
2018年9月,山东出台《关于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若干措施》,提出大力实施乡土人才培育工程,培养更多的“土专家”“田秀才”,形成百万规模的各类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立职业农民职称制度。职业农民参加职称评审不受学历、专业等限制。
2019年11月,山东推出“青鸟计划”,针对“双一流”高校山东籍学子,推送“真金白银”的岗位和政策,吸引优秀学子返乡干事创业。
2020年3月,出台的《山东省人才发展促进条例》,把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作为重要内容,明确了向乡村人才倾斜的政策措施,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提出分步提高乡村基层的高级岗位设置比例,规划到2022年,高级岗位设置比例从5%提高到10%,到2028年提至15%,2035年提至20%,为基层人才发展拓宽了空间。
3月4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发布会提出,“十四五”期间山东将全面放开城镇落户限制,并允许部分进城农民返乡落户。这一制度创新使城乡人口双向流动,进一步优化了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传统渠道,同时开启了城市人口向农村流动的新渠道,为有“三农”情怀的莘莘学子、专业技术人员、商界精英、退休人员返乡发光发热提供了空间。
3月5日,就在全国两会期间,山东印发《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山东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全面安排部署。其中明确提出强化乡村人才支撑、加强乡村发展用地保障、强化财政投入保障、加大金融支农力度等具体举措。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丝毫不亚于脱贫攻坚。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唯有接续奋斗,真抓实干。越来越多的“棚二代”“新农人”回村就业创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主力军,同样值得期待。
(大众网·海报新闻编辑 刘旋 综合大众日报客户端、新华网、半岛网等)
1 条记录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