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月份以来,国务院多次提出金融改革的具体要求,从利率汇率市场化、资本项目开放到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等等,种种迹象表明,中央正着手启动新一轮金融改革大幕。
而在6月29日召开的2013陆家嘴论坛上,中国一行三会的重要领导高层齐聚一堂,纷纷就未来的金融改革蓝图发表看法,这次大会更像是一场金融改革的“吹风会”。
那么在未来,银行等机构如何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对于日益庞大的影子银行系统又该怎样引导?汇改和利率市场化改革又将如何开展?
央行出手引导
7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安排增加再贴现额度120亿元,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信贷投放。再贴现是央行提供流动性、引导金融机构信贷投向、促进信贷结构调整的货币政策工具。市场认为,央行此番“放水”,不再是单一的“注水”,而是通过再贴现将资金引导到小微企业、涉农行业领域内去。
今年以来,央行已累计安排增加再贴现额度165亿元。截至目前,全国再贴现额度为1620亿元,再贴现总量中,小微企业票据占比为45%、涉农票据占比为27%。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央行将对小微企业、涉农行业等融资需求较大的地区适当增加再贴现额度。
事实上,今年以来,金融改革被国务院屡次强调提出。在5月初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就表示今年要提出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操作方案。
到了5月下旬,国务院发布《关于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就提到2013年金融体制改革,将着重从利率汇率市场化、资本项目开放、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等领域开展。
6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又首次提出了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观点。
为激活存量货币,挤出金融市场 的泡沫。6月底,“央妈”翻脸变“后妈”,拒绝“放水”,银行因出现流动性短缺从而导致“钱荒”。
在陆家嘴会场上,“钱荒”是绕不开的话题。参加论坛的专家普遍认为,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改革将成为化解流动性僵局的突破口。
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对此表示:“总体上看,我们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并不短缺。”尚福林说,截至6月28日,全部金融机构备付金余额1.5万亿左右,高出正常支付清算需求量一倍还多,而且存款准备金率20%左右,支付头寸充裕。近期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紧张的问题不会影响我国银行业平稳运行的总体格局。
尚福林还表示:“一些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和业务结构方面存在着一些缺陷,这些应该引起银行业的高度重视,”并称这需要银行业加大风险管理、结构调整和业务转型力度,“下一步我们将统筹银行业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钱荒”或许正好是个机遇,来倒逼中国金融进行改革。其中,包括加强对金融机构监管、理财产品的清理、加快利率和汇率市场化的步伐等。
“坏孩子”影子银行
“钱荒”与“影子银行”的问题纠结在一起,要解决这问题,澳新银行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刘利刚认为,“应该从结构上对中国的金融体制或是金融结构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官方数据显示,中国的影子银行大约占GDP的5%,而摩根大通则认为,这个数据应该是36万亿元,占GDP的70%左右。但各界都认同,自2008年以来,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规模在迅速扩大。
实际上,中国的影子银行主要是以银行理财产品、信托产品和民间融资的形式存在。业界认为,某种程度上,影子银行是“坏孩子在做好事”,它填补了现有的银行体系业务的一些空白,如小额贷款。然而,它同时也有潜在的高风险,如2011年温州企业资金链断裂背后就有影子银行的推动,所以需要将现有的影子银行纳入到银行体系和市场体系当中。
“中国的影子银行不是太大,而是太小,完全有更多更大的发展空间。”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大中华区经济研究部主管朱海斌认为,现在中国的影子银行问题要害不在于规模有多大,而在于它的效率。“比较担心的是中国的影子银行在过去几年发展的速度太快,太快的过程中影子银行没有起到我们希望它起到的作用,也就是由于利率管制、信贷管制方面造成的信贷体系不足,因此希望发展一个银行体系之外的影子银行来作为一个补充。这从目前看有一定的功能,但是更多伴随这个功能的是银行风险的加剧。”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以来,社会融资规模的膨胀非常快,然而这些增加的资金在金融体系当中空转,并没有进入实体经济,中国的经济并未真正有起色。
“一方面是钱太多了流动性泛滥,另一方面是实体经济中小企业的资金饥渴。”邦明资本合伙人董事长蒋永祥表示,“大量的中小企业贷款受到严重的制约,遇到了发展的瓶颈。”
那么如何利用好影子银行,使金融市场变得更加有效,同时又避免它可能造成系统性金融风险?这引起金融各界的广泛热议。
“要真正治理和监督影子银行的运作,涉及到整个金融体系的改革问题。”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严弘认为,要改革影子银行的整个运作模式需要做到几个方面。
“一方面要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步伐,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金融工具;另外还需要改变银行体系的奖惩制度、考核机制,因为现有的考核机制造成银行不做银行该做的事情,让银行外的机构去做银行该做的事情。”
华泰保险公司总经理赵明浩也指出,影子银行存在的根源是利率双轨,即金融定价的双轨制,双轨制的并轨应该尽快地推行。
对此,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大中华区经济研究部主管朱海斌表示,央行可能分两步走:一是在金融体系里面把影子银行相关的虚高的那一部分挤下去,让信贷变得“实”一点;第二步就是让信贷流向一些实体经济,比如三农、小微企业或是政府支持的行业。
人民币国际化进入窗口期
对外界期待回应的“钱荒”问题,央行行长周小川在陆家嘴论坛上表示:“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进程会有所提速。”但并未给出具体的时间表。据周小川透露,央行正在研究出台多项措施,包括支持跨境人民币投融资业务的双向开放等。
周小川的表态被媒体解读为“已经比以往的谨慎表态迈出了一大步”。
而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在论坛上明确指出,当前是加快推进人民币资本账户开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开放资本账户总体利大于弊。“人民币资本账户开放的三阶段路径图为:短期,放松有真实交易背景的直接投资管制,也就是鼓励企业走出去;中期,放松有真实贸易背景的商业信贷管制,支持我国的贸易发展;长期,审慎开放房地产、股票、债券等领域。而对投机性很强的外债短期项目,可以在比较长的时间都不开放。”盛松成表示。
其中,盛松成重点指出,开放资本账户的步骤中应优先放松对企业“走出去”的管制。他解释说,这是由于“长期内我国主要面临的是外资流入的压力,而不是流出的压力”。
盛松成认为,利率、汇率改革和资本项下开放应协调推进,长期以来理论界有人提出先内后外的观点,即利率、汇率必须完成改革后才可以开放资本账户,这种观点不适合中国的国情。利率、汇率和资本账户开放,并不存在严格的先后顺序,它们是相互协调、相互配合。
而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也认为,人民币资本账户开放不存在什么时候是最好的时机推动这个问题,而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情,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改革和开放应该是平衡的,就像机器的两个轮子,要配套推进。我们既不能等到条件成熟再来说资本账户开放,也不能说条件不具备就不谨慎的开放。”
“人民币的国际化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发展和成熟的过程。人民币成为全球结算、投资和储备的主要货币之一,我们预计应该需要15年左右的时间。”中国银行行长李礼辉给出一份人民币国际化的“时间表”。他认为,第一步,在3~5年内,应实现资本项目的基本可兑换。除了对流动性较强的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实行总量控制外,其他的资本项目可以逐步放开;第二步,在10~12年内,实现资本项目的全部可兑换。“在这种情况下,要加强宏观的统计分析和建设,加强和完善反垄断的审查,加强反洗钱的控制。”
“未来5~10年是中国金融国际化的关键时刻,这个窗口给每个国家的时间不会很长,我们要抓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国际部主任范文仲也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