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驻地更换垃圾桶
本报记者 巩向红 通讯员 王忠基
许是因为今夏雨水特别充沛,一入秋,天就变得格外高远、格外蓝。清晨,九龙口巷早早热闹起来,卖早点的各种小店里人来人往、热气腾腾,店外的红灯笼摇曳中透着喜庆。一家店铺外的树荫里摆着排椅,一位姑娘坐在排椅上,看书正入迷。九龙口巷共有商铺139家,在今年的“双城同创”工作中,投资210万元,将两侧沿街门店按古街复新风格进行统一改造,灰瓦青砖、照壁飞檐、古色古香,成了城区的新“网红街”。这是密州街道统筹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一个实例。
今年以来,密州街道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民心工程,统一思想认识,强化资金投入,狠抓责任落实,统筹有序推进,农村环境面貌得到显著改善,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明显增强。
提高站位部署“攻坚战”
街道坚持从政治上来认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意义,从讲政治的高度抓好整治落实。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充实完善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具体工作举措,认真排查摸底,分解工作任务,制定整治标准,明确整治重点,严格把握时间节点,从严狠抓落实。
街道通过微信公众号、发放《倡议书》、悬挂条幅、出动宣传车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目的、意义,让群众自觉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全力营造环境整治“人人参与、家家行动、户户受益”的浓厚氛围。
在广泛开展各类宣传活动的基础上,街道在各社区组织开展卫生文明户等评比活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共同建设生态宜居家园。对整治工作中的典型事例、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做法、经验,在全街道范围内进行大力推广,对整治不力,环境脏乱差现象进行通报,限期整改落实。
全面开花布下“攻坚阵”
街道直击整治“痛点”和“盲点”,迅速打响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在全街道范围内点线面遍地开花。积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周”和“提升月”行动,重点针对道路两侧、垃圾集中堆放地、河道塘坝等区域实行重点突击,集中人力、集中物力、集中治理,大街小巷、村庄内外,党员干部群众齐动手,清掉“老底子”,搬走“四大堆”,畅通“老胡同”,全力营造清洁优美人居环境。
街道累计投入1.5亿元,新修硬化连村路、街巷胡同78万多平方米;修建排水沟23公里,安装路灯1580盏,栽植各类绿化苗木41余万株,粉刷墙面52万多平方米,喷涂文化墙2.7万平方米,完成农村改厕4072户。街道57个经联社中,有39个经联社完成潍坊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类村庄验收。
健全机制打出“攻坚拳”
街道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制定综合整治规划,实现整治工作一村一策。
加强整治督查,建立“周例会、月点评、季通报、半年小结、年度总结”工作机制,持续跟踪问效。创新考核办法,实行量化打分,考核结果与村(居)干部绩效工资挂钩,以检查督、奖惩促带动干部齐动手、干实事。
推进保洁管理常态化,探索建立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对保洁员的日常管理、督促检查、考核奖惩,让制度进村入户、公布上墙,确保保洁员队伍规范有序、稳定高效,实现了由短期突击整治向规范常态管理的转变。
推进村民参与主体化,指导各村(居)制定村规民约,明确群众环境卫生责任义务,落实好房前屋后卫生“五包”,通过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成立“五老”志愿者队伍、设立群众义务监督员等方式,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做好环境监督管护,确保扫得净、管得好、保持得住。
示范带动当好“攻坚兵”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行动中,街道坚持领导班子成员带头,下一线、上工地、靠现场,引导全街道广大党员干部主动担当、以上率下,组织农村党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带头承担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项任务,引导带领身边群众从点滴入手,从小做起,全力投入到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大力发扬“白加黑”“5+2”的精神,不怕苦、不怕累,培养一批敢担当、讲奉献的先进典型,体现新时代党员干部的优良作风。
坚持将“美丽庭院”创建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细胞工程”,积极发动“半边天”力量,组织全街道妇女投身整治行动,打造安居乐业、美丽舒适的家居环境,共创建“美丽庭院”示范户1070户,打造了前曹阵、大王门2个“美丽庭院”市级示范村。广泛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携手参与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1 条记录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