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研究机构已将6月金融机构整体信贷投放预期由1万亿元下调至8600亿元左右。而交通银行金研中心则做出更低预计,预计6月新增人民币贷款8000亿元,余额同比增长为14.0%。
信贷投放遭遇“过山车”行情
消息人士透露,6月四大行新增贷款投放仅约2700亿元,其中最后一周再度负增长约230亿元。今年1至5月,四大行新增贷款投放分别约为3700亿元、2160亿元、3300亿元、2455亿元、2080亿元。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四大行6月信贷投放经历大起大落。据消息人士透露,6月上旬,四大行新增贷款已达约2160亿元,在遭遇央行窗口指导后,中下旬开始压缩、负增长,至16日,四大行新增贷款投放规模萎缩至近1770亿。
市场传言称,6月初多家银行认定面对经济下行政府会出台相应刺激政策,由此提前信贷布局,导致月初信贷井喷,前10天信贷投放就接近1万亿元。6月第一周,在24家主要银行中,当时有半数银行的新增贷款超过此前一个月的新增贷款。由于部分金融机构贷款增长较快,尤其是票据业务增长过快,出现头寸紧张。
然而,在市场资金偏紧的情况下,相关部门并没有大幅向银行间市场投放流动性,导致货币市场利率大涨,存款吸收难度加大,由此也对6月信贷投放带来限制。
“在外汇占款持续低迷、货币政策维稳以及月底货币市场资金紧张的影响下,存款增幅可能不及历史同期,从而对贷款投放形成限制。”交行金研中心认为。
当然,有效信贷需求不足仍是今年以来信贷增长疲弱的主因。
交通银行金研中心认为:“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疲弱的现象已愈发明显。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自年初下滑后持续低迷,特别是上游原材料采掘及制造业经营状况持续恶化。大型与中小型企业经营展望分歧加大,显示宏观复苏总体趋弱,形成了目前企业信贷需求不足的现状。”
记者日前在江浙多地调研时,多位接受采访的银行人士亦证实,由于对未来经济增长前景不乐观,特别是投资实业获利微薄,江浙民营企业对未来发展非常迷茫,企业扩大再生产动力不足,相应融资需求减弱。
展望全年,交行认为,地方政府带动的固定资产投资将受到持续抑制,而利率市场化、央行的货币中性取向、私营部门去杠杆的现象也将持续限制银行业的信贷投放速度,维持全年信贷投放适度增加的判断。
信贷结构亟待调整
6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指出,金融和实体经济密不可分,要“在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稳定性、连续性的同时,逐步有序不停顿地推进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
“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无疑是当前信贷工作的首要任务。但从6月信贷投放来看,信贷结构仍存较大问题。
消息人士透露,6月份中长期贷款投放较5月份回落,短期贷款和贴现票据的绝对规模和占比均出现较大幅度的提升,且在6月上半月,票据融资占比一度超过70%,票据空转逃离实体经济的倾向值得警惕。
对此,央行在6月份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事宜的函》中明确要求,各金融机构要合理把握一般贷款、票据融资等的配置结构和投放进度。
从贷款投向看,近期信贷资源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失衡。
相关管理部门人士认为:“一般性贷款增加不多,这被各方认为是信贷空转,银行支持小微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的政策没有落到实处。”
“当前信贷需求的增长点在于少数细分行业,如房地产和汽车制造、销售;另外,地方政府有较强融资冲动。”交行金研中心亦认为。
对此,农业银行行长张云近期出席陆家嘴论坛时表示,盘活存量信贷资金具体来讲就是银行要在实际工作中限制“两高一剩”类的贷款投放。但其中也要有所选择,对具有竞争能力、具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和产品仍要投放贷款。
此外,要控制过热的行业和产业,如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房地产贷款等。同时,对新兴产业,如新兴能源、清洁能源和有利于促进生态平衡、有利于推动科技发展的产业或行业的企业投放贷款。
“在资本充足率、风险管理能力、存贷比等多重约束下,商业银行信贷总量不可能持续高速增长。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方式将由新增信贷投放拉动向增量优化及存量信贷结构调整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转变。”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表示。
吸收存款压力较大
二季度末,金融机构存款“冲时点”现象依旧严重。消息人士透露,四大行存款最后一周即增加1.5万亿元,全月四大行存款增长1.23万亿元,但这一增量低于去年年底1.4万亿元,亦低于今年一季末2.3万亿元的增量。
亦有业内人士预计,6月全行业新增存款在2.2万亿元左右,且6月底之前,商业银行还需根据自身外汇贷存比情况补缴外汇头寸,资金需求约2000亿元,存款压力进一步上升。
交行研究报告认为,这一状况有可能进一步延续至7月。
“银行业6月末吸收存款压力已有进一步增加,在季节性考核告一段落和货币市场形成利率总体上扬的预期后,预计7月银行将经历明显的存款流失现象,并对7月信贷投放形成明显约束。”报告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