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遗址发现于1973年,1979年列为诸城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班,由
遗址在未发现之前的1972年秋,因排涝泄水,曾在遗址东侧,挖过一条南北长的深沟,挖出了大量的陶器、陶片以及大型陶尊等。1973年9月8日,再次调查时,又在这一深沟中采集一大型陶尊的残片。上刻有涂朱的“五峰山形”图画 ,山左侧已残,山上云气左侧也失,呈 形。据莒县陵阳河遗址出土的完整陶尊上的图案 ,推断前寨所发现的陶文与其当属一致,经我国古文字研究专家及考古学者确认为我国最早的文字鼻祖。由我撰写的《山东诸城县前寨遗址调查》一文,在1974年《文物》第1期刊发,重点介绍陶文时代为大汶口文化晚期,浅释陶文为“旦”字,引起了全国考古学界的极大关注与重视。随后,莒县陵阳河遗址及泰安大汶口遗址也相继发现了此类陶文,更引起了专家们的兴趣,掀起了研究古代陶文的热潮。当时,古文字研究学家于省吾从画意上释为“旦”字;古文字研究专
远古时代祭天,是祈求上天太阳神保佑,以获得农业丰收,人畜兴旺。据《尚书·尧典》、《史记·五帝本纪》、《淮南子·天文训》等史书记载,我国夏代以前祭天,是祭太阳祈年的,殷周以来祭天皆用火。《周礼》记有:“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 燎祀司中、司命、观师、雨师”,注:“三祀皆积柴……燔燎而生烟”,《礼记·祭法》:“燔柴于泰山祭天也。” 最近,《中国文物报》第77期刊发了周谦、吕继祥所写的《大汶口文化陶文浅释》一文,认为陶文为“炟”无可置疑。他们认为“炟”字与泰山封禅和虞舜祭天有关,并说“泰山是古代中国的神山、圣山,泰山封禅的缘起与这个陶文有关。”关
在历史传说时代,诸城、莒县一带为东夷活动地域之一,东夷为少昊之后,为我国较早的部落之一。故徐旭生认为蚩尤为东夷部落之长,涿鹿之战蚩尤败北,炎黄部落文化东进,至尧舜时期。《论语》颜渊篇记:“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东夷少昊氏崇拜鸟,以鸟为图腾。就近几年诸城考古发掘所获到的考古资料而言,在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如呈子和前寨遗址,出土了大量陶鬹,造型生动,极像伸颈而鸣的雁鸠形象,其它还有鸟喙形鼎足等。呈子遗址曾出土两件盆型鬼脸式鼎足大陶鼎,足形状,高鼻梁,两只大眼睛,恰似雄鹰类鸟头的塑形。这些丰富众多的鸟形生活用具,真实地反映其以鸟为图腾的精神面貌。就历史文献而言,《左传》昭公十七年郯子谈到他祖先少昊氏以鸟名官,共有五鸠、五鸟、五雉、九扈等二十四官,无一非鸟,可见少昊氏,确是一个鸟王国的部落。
东夷少昊部落,崇拜鸟的同时,还十分崇拜太阳,《尚书·尧典》云:“分命羲仲,宅, 夷,旸谷。”注曰:“宅,居也,东夷之地称 夷;旸明也,日出谷而天明,故称旸谷,旸谷, 夷一也,羲仲居治东方之官。”说明了古代人对日出东方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东夷之祖少昊,所谓“昊”字,从日从天,《拾遗记》云:“昊者,明也。”被孟子称为“东夷之人”的虞舜,与太阳也有密切的关系。《史记·五帝本记》云:“虞舜者,名‘重华’。”重华即神华,为太阳之别称。北京大学在前寨遗址考古发掘时,曾出土一彩陶罐,画有八个圆圈之图案,按陶文之意,当释为八个太阳,它同样有着崇拜太阳之含义。就此可以充分证明东夷之人,特别是前寨遗址的先民们崇拜鸟、日,这与分布在山东各地的东夷部族同样是崇拜一个图腾的。
地处泰山前的大汶口文化遗址,距前寨遗址有数百里之遥,所出土的“五峰山形”陶文,反映在泰山上祭天,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泰山祭天不同于一般祭天,而是帝王或者部落联盟首领的祭天,如虞舜东巡于泰山上祭天;莒县陵阳河所发现的陶文之祭天,可能系当地氏族一级的祭天;诸城前寨所出土的陶文,当属部落一级的祭天。从前寨遗址丰富的内涵及复杂的地层关系可以看出,该处的先民是一个崇拜鸟与日的较为先进的部族,也是当时部族的文化中心。值得注意的是,该地距相传舜生地“诸冯”不远,同属于潍河流域,很有可能是虞舜在未被推选为部落首领前,曾在此活动过或者就是他所属的部落。当然,莒县陵阳河遗址,也同样与虞舜有关,甚至是虞舜在前寨或陵阳河两地,曾经进行小规模、部族级的祭天,而被推选为部落首领后,又把诸城前寨所祭天之习俗,带到泰山之上,上升为帝王级的祭天了。
另外,据北京大学在前寨进行发掘所发现的一条深沟,当系先民们村落外围之壕沟,当时虽未成为古代城堡,但可能是远古城堡的雏形。这毫无置疑的是当时社会开始向文明时代前进,并且已经快要步入奴隶社会的门槛了。□
(作者系山东省诸城市博物馆原副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