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上午,诸城市桃园生态经济发展区(下称“桃园区”)红薯种植基地上,20多名农民正在用镢头人工抢收红薯,每棵红薯结果5-8个,长条状的红薯个头均匀,密密麻麻摆成长龙呈现在眼前,农民脸上笑逐颜开。
桃园区组织107名村社党组织书记、种植大户带头人召开红薯种植现场推进会。
东贾家沟村负责人贾玉山首先分享了种植成果,他今年种植红薯360亩,亩产在3300公斤左右,其中商品薯占60%左右。商品薯是指厂家签约收购的红薯,重量要求在0.15-0.5公斤,每公斤收购价2.8元,超过1公斤的红薯,每公斤收购价1.6元,0.15公斤以下的,通过电商销售,每公斤1.8元左右。亩均地瓜收入在6500元以上,其中亩均种植成本3000元左右。“有的地块亩产达到4000公斤,商品薯占80%以上,栽培管理技术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明年计划扩种到1000亩。”贾玉山说。
烟台祥丰食品有限公司采购工作人员左言涛说,发展红薯产业需要解决两个难题,一是种植管理技术,公司派驻技术人员,全过程指导种植管理服务。二是销售难,公司与种植户签订收购合同,保低价回收,随行就市还可以浮动上升价格。桃园区的土壤很适合红薯生长,市场对高端红薯需求量很大。
潍坊市农业农村局专家顾问团成员郑以宏重点讲解了种植管理技术,从土地深耕、起垄宽高、种苗选择、栽苗密度、横栽技术、有机菌肥、水肥一体、分层滴灌,到病虫防治、秧子控旺、农机采收、运输贮存等,每个细节讲得清楚明白,既有数据对比,也有技术要领演示。
村社书记们人人听得仔细认真,有的边听边记,有的全程录像,还有的向采购商详细了解收购合同事宜。“这个种植技术颠覆了我的传统种植认知,这场推进会接地气、易操作,让我们受益匪浅,一定要用新技术新方法,科学种植红薯。”鲁山沟社区党委书记王春庆说,他准备组织发动社区农户,成立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
郑以宏说,发展红薯产业,需要基层党委、政府牵头,企业或种植大户带头,激发农户积极性,争取规模达到1万亩以上,机械、种苗、肥料、贮存、加工、包装等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
“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山岭土地资源优势,实行‘龙头企业示范带动+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电商直播基地带货’的模式,全链条发展红薯产业,推动农民增收致富。”桃园区党委书记张云杰说。
来源:新派新闻记者:李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