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下午至19日,参加第十五届墨子鲁班学术研讨会的专家学者们,围绕“‘四大全球倡议’视野下墨子鲁班文化遗产与当代人文和自然科学融合发展”主议题及“墨学对人文与自然科学融通的启示”“人文与科技融通和现代社会的健康发展”等分议题展开讨论。
“墨家科学技术思想有镜鉴价值。”中国墨子学会顾问、武汉大学教授朱传棨说,依据自然科学发展规律的分析研究,科学和技术这两个概念既有区别,又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相结合,是技术;发展研究和基础理论研究相结合,是科学。《墨子》有的篇章体现了精良技术,有的篇章体现了发展研究和基础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成就。墨家的科学技术思想不仅具有历史的光辉贡献,而且具有非常贴近现实的镜鉴价值。因为,墨家科技思想和技术实践的创造活动,具有跨越时空、超越时代、与当代现实需求相协调的元素。
“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迭代的当下,尤其要警惕‘唯效率论’。科技发展的同时,也要将伦理准则、情感共鸣、价值导向等人文内核融入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的框架,实现人文科学‘温度’与自然科学‘精度’的深度融合。”围绕人工智能时代人文与自然科学的融合发展,全国政协常委、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院长王学典表示,科技发展虽可一往无前,但人文建设必须同步跟进,二者一旦脱节、人文精神出现缺失,不仅会让技术发展偏离正轨,还会导致人类生存失去精神支撑与意义锚点。
在人工智能时代,自然科学与人文需要更紧密联结,科学发展离不开人文的支撑。韩国国立木浦大学教授黄晟圭说:“人文是根基,科学、政治等需围绕人文延伸,而非本末倒置。《墨经》科学思想的基本特征是既重视经验层面的实证精神,又注重逻辑分析,展现出鲜明的实用科学观。这一观念与人工智能时代现代科学的功能本质高度契合,即科学技术唯有以增进人类福祉、服务人类实际利益为导向,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青岛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高媛媛则表示,墨家义利观所倡导的普惠性、理性精神、节俭原则以及对整体利益的追求,为应对人工智能治理、全球环境危机、生命科技伦理等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墨子思想在当今是具有深远的世界意义的,尤其是墨子的‘兼爱’思想。”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博士研究生刘华庆说,墨子“兼爱”“非攻”思想为人类在新时代和平共处,提供了一个非常广阔的理论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