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泽青
又是一年新燕到,桃花正艳思故人。清明将至,记者来到绿树环绕,青草如茵的凤凰山公墓,沿着一条宽阔的水泥大道,看见一个个墓穴整齐有致地排列着,坟前栽植的塔柏郁郁葱葱,显得分外静谧安详。从河北回乡祭祖的陈先生在他父亲的坟前植上两株塔柏。他说:“殡葬改革和文明祭祀是社会的进步,种上两棵树也是儿女们寄托哀思的好方式。”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人死葬之,入土即安,是人之常情,然而曾几何时,圈占墓地,大办身后事成了后辈们“尽孝”的体现,最终钱财散尽,身心俱疲。“为破除陋习,我们广泛开展移风易俗绿色殡葬宣传教育活动,倡树文明新风,引导红白理事会发挥作用,推动葬式葬法改革,大力弘扬尊重生命、厚养薄葬、慎终追远、天人合一等优秀殡葬文化,进一步培养文明节俭、绿色殡葬新理念新风尚。”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刘烜告诉记者。
刘烜介绍,最近几年,我市加大了对绿色殡葬和移风易俗工作的部署力度,开展了全市公益性公墓规划编制工作。根据公益性公墓覆盖常住人口数量、死亡率等因素,测算辖区内公益性公墓建设所需空间。在皇华镇凤凰山脚下、青墩水库北建设市级公益性公墓,公墓总投资1.2亿元,一期建设100亩,投资3500万元左右,预计年底前建成并投入使用。
在舜王街道大焦家庄子社区公墓,占地3.5亩的公墓也已建设完成,公墓共700个穴位,新的公墓全部采用大理石墓穴,墓穴与墓穴之间栽小龙柏。村负责人刘英民告诉记者,村里老人去世只要选择进公墓入葬,不但不用花一分钱,还可以领一笔移风易俗殡葬补贴金。刘烜告诉记者,我市在推进全市公益性公墓建设的同时,全面推进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按照2018年《诸城市关于加快公墓建设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实施方案》要求,我市各镇街园区公墓建设全面铺开,分期推进,目前,规划建设62处,面积1842亩,年底前建成并投入使用。
除了全面推进公益性公墓建设,我市还积极稳妥推进历史形成墓区的改造提升。2020年以来,已改造提升28个村居7886个坟墓,结合农村公墓改造提升,按照“一迁二改三绿化”的方式对范围内需整治墓地进行迁移或者改造,对现存在的公墓、骨灰堂、公益性墓地等所有各类安葬(放)设施进行了全面的摸排整改,现有68处均已开展改造,对未整治到位的进行严肃整改,巩固专项整治成果,坚决遏制墓地违建乱象。
在公益性公墓建设方面,我市坚持因地制宜,与植树造林国土绿化有机结合,突出生态绿色发展理念,也满足群众对绿色殡葬的需求。在提高生态安葬墓区建设的同时,我市积极推动绿色生态葬式葬法改革,加快骨灰撒散、海葬等纪念设施和草坪葬、骨灰堂、骨灰塔、壁葬等骨灰安放设施场所建设,满足群众多样化绿色殡葬要求。我市在认真落实目前基本殡葬服务减免政策的基础上,还将合理调整减免项目和减免标准,逐步把节地生态绿色公益性公墓安葬纳入减免项目,并适时组织开展1-2次节地生态安葬服务活动,对选择树葬、骨灰撒散、海葬、花葬、草坪葬等绿色安葬的家庭给予适当补助。加快推进“互联网+殡葬服务”建设和应用,为群众选择绿色殡葬方式提供更多智能化、人性化的高质量服务。
“清明节就要到了,我们倡导广大市民自觉抵制低俗祭祀用品和迷信行为,不销售、不购买、不使用封建迷信祭祀用品,不在街头广场、巷口楼道、公墓祭扫场地点燃香烛、焚烧纸钱、燃放鞭炮,并且严格野外祭扫用火管理,杜绝火源进墓区,倡导敬献鲜花等绿色、低碳、环保方式祭扫,多采用家庭追思、网上祭祀等新方式寄托哀思,缅怀故人。”刘烜说。
1 条记录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