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来蓝海一片的大好形势之下,还需要对当前职业教育所出现的一些情况予以及时关注,并对症下药、举一反三。近日,光明网报道,一些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竟成校方“摇钱树”———学机电工程的却被安排去卖饮料,送一名学生去企业“实习”能拿上千元“管理费”……实习本是职业学校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但记者调查发现,有的职校随意安排与专业不相关、不相近的实习岗位,有的职校把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出卖”给企业。
职校实习成交易,可谓屡见不鲜。前段时间,澎湃新闻报道某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在北京某游乐场鬼屋扮鬼、检查游戏设备,且工作超时、没有工资。虽然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明确要求,实习岗位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与学生所学专业对口或相近。但在实际层面,学校以实习“捆绑”学生、校方在学生实习中充当“包工头”、企业和职业学校“唯利是图”等等操作,几乎不曾间断。这期间,即便有教育部对违规组织学生实习的职业院校进行通报批评,但“别人的伤疤我不痛”的罔顾心态,加之真金白银的原始冲动,使得职校学生屡屡成为“打白工”的弱势群体。
着眼于未来国家竞争力的职业教育,肩负着建设一支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的时代任务,更担当着培养更多“大国工匠”的时代期许,它是我们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动力源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实习本来是用于去解决学生们眼高手低的问题,如今却衍生出更多的新问题———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获取不到任何实用的工作经验,自己还要沦为校方的“摇钱树”,其中的心理阴影,外人可以感同身受。更严重的是,校方这种唯利是图的行径,很可能会扭曲年轻人对于职业劳动的最初价值判断,并因此产生逆反心理。如果不幸“一语成谶”,那校方要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也有职校想道出内心苦水———很多时候,要对接到合适的实习企业并非易事。企业有市场逐利的自然属性,在暂时不能让职校学生“即插即用”的前提下,如果校方不让渡部分权益,其实习要求就可能遭到冷脸。在这种情况下,还需要从制度层面来破解窠臼,或许可以推出税收优惠、荣誉评选加分等政策。职业教育本来就不是“关门教学”,让政府和社会力量多多参与、多效并举、多管齐下,为问题破解提供更多切实可行的方案,而不是把学生变成筹码来平衡多方利益。这在日后,也应该是普遍共识。
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产物,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向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基于此,它应当始终葆有正本清源的立场。职校实习成交易,这不是小问题。我们所持有最基本的常识,是成才梦不能被利益勾兑,职校实习生更不是企业“应急劳动力”。道理浅显易懂,那就请各地相关职能部门以此为令,用自己的执行力,为年轻的职校学生矗立起一道不可逾越的“底线”。(文/谢伟锋)
1 条记录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