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夏延
在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成立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向广大文艺工作者致以诚挚问候,并寄语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团结带领广大文艺工作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努力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民族的优秀作品”。
优秀作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创新创造的能力和水平。当前,我们正在经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文艺创作迎来了繁荣发展的新机遇。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以传世之心打造传世之作,努力创作出同我们这个文明古国、我们这个蓬勃发展的国家相匹配的优秀作品,妙笔绘就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瑰丽图景。
要以德修艺,以艺养德。一切艺术创作都是人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互动,只有用博大的胸怀去拥抱时代、深邃的目光去观察现实、真诚的感情去体验生活、艺术的灵感去捕捉人间之美,才能够创作出伟大的作品。虽然创作不能没有艺术素养和技巧,但最终决定作品分量的是创作者的态度。正如歌德所言:“如果想写出雄伟的风格,他也首先就要有雄伟的人格。”文艺要塑造人心,创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把为人、做事、从艺统一起来,以深厚的文化修养、高尚的人格魅力、文质兼美的作品赢得尊重,真正做到德艺双馨。
要精益求精,潜心磨砺。文艺创作是艰苦的创造性劳动,来不得半点虚假。古人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那些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文艺精品,都是远离浮躁、不求功利得来的,都是呕心沥血铸就的。在市场经济大潮面前,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抵制急功近利、粗制滥造,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艺术定力,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执着追求,不为一时之利而动摇、不为一时之誉而急躁,才能拿出更多扛鼎之作、传世之作、不朽之作。
要讲求格调,彰显品位。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其中必然含有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文艺创作要遵循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牢记文化责任和社会担当,正确把握艺术个性和社会道德的关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严肃认真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在创作中要把艺术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成为先进文化的践行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
要深植时代,扎根人民。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文艺创作,都应该反映现实、观照现实,都应该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只有永远同人民在一起,艺术之树才能常青。广大文艺工作者要避免茕茕孑立、喃喃自语,走出方寸天地,阅尽大千世界,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推出更多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作品,奏响时代之声、爱国之声、人民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