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诸城新闻网 > 新闻 > 国内 > 社会 > 查分APP入侵校园 想用手机看试卷分析?先付费

查分APP入侵校园 想用手机看试卷分析?先付费

2018-11-13 16:21:02 来源:齐鲁晚报

 随着在线开放教育的发展,各类网络教育平台涌现,在促进教育资源共享的同时,一些教育APP同质化严重,并且慢慢浸入到中小学考试的查分、试卷分析等领域。当学校购买该类教育平台的网络阅卷功能时,学生的相关数据会留存,一些平台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对学生的试卷进行分析,家长若想查阅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

  学校称家长可自主决定是否购买服务

 近日,济南一所中学的家长张先生不淡定了。学校这个月7-8日刚刚组织完期中考试,8日,在学校推荐的智学网APP,家长可以查询各个科目的成绩,也能看到扫描的试卷。这本为学生和家长提供了便利。

 但是,让张先生头疼的是,假如想看看孩子的错题分析等进一步的信息,则需要收费。该APP上大致提供了两种套餐收费服务,一种是基础套餐,一年168元,服务项目包括“全科成绩分析,全面学情诊断,了解分数背后的秘密”,另外一种是学霸套餐,一年费用365元,服务项目包括“涵盖基础套餐全部功能,更有上万名校真题和精品微课程全面助学”。

 记者从该APP官网智学网上了解到,智学网自称是大数据个性化教学系统,有智批改、评价报告、智考试、智作业、知学宝等几个模块。官网介绍,目前该在线教育平台已经覆盖全国30省、10000所学校,服务各类班级以及年级考试等。

 张先生不解,如果购买套餐后,进行试卷分析需要付费,一切都可以由学生自己在APP上进行,那学校的老师职责又是什么呢?

 记者致电该校了解相关情况。学校的刘校长解释到,“学校只是购买了该平台的网络阅卷功能,供学校老师在网上阅卷,其他服务,学校没有任何参与,只是平台自发提供,家长和考生可以自主选择是否购买相应服务。”

 刘校长介绍,老师在该平台进行网络阅卷后,该平台自然会留存部分数据,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相关的试题分析等,家长如果想体验该服务项目,则需要收费。“假如家长不愿意购买相关服务,完全可以在学校向老师询问成绩,课堂上听老师对试题进行讲解与分析等”。

 “如果绑定APP或者购买服务的学生达到一定数量,老师或者学校是否能提取一定的利润提成?”当记者询问,学校是否与该平台存在利益及交换时,刘校长表示否认,并不存在这样的利益关系,学校只是购买了该平台的网络阅卷功能,至于该平台上的其他收费服务,与学校没有关系。

  查看孩子试卷分析等,有的APP每次10元

 在信息化时代,做作业、查成绩、上网课等中小学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不乏有学习类App的身影。记者了解到,目前,在省城体量比较大的中学,类似于智学网的APP使用非常广泛,包括“好分数”“七天网络”诸如此类。这些APP通过与学校合作的方式,家长可付费查看孩子的试卷分析等,价格从每次10元到包年365元不等。

 以“七天网络”为例,大型考试结束后,老师将学生的试卷扫描到网络上以后,老师可以实现网上阅卷,随时查看该科目考试的阅卷进度。并且,每一个题目的得分率、错题率、平均分,每个班级的及格率、优秀率等,老师可以一目了然。

 “在大型考试中,如果仍然依靠传统的手工统计手段,效率非常低,准确率也大打折扣,”刘校长说。但是老师阅卷完毕,评阅信息会留存,老师在前端无法消除后台数据,一些平台就会将学生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形成每个学生的成绩分析报告。以此,吸引家长购买服务。

 面对学校“如果不想购买服务,可以在学校向老师询问分数,课堂上听试卷分析”的回应,很多家长并不“买账”。“这些数据说白了,就是自己的孩子考试分析出来的数据,这些平台利用了数据,却要求家长掏钱,数据的所有权终究是谁的?”

 并且,应教育部门要求,目前大多数学校不会公开学生的班级排名,很多平台利用这一点向家长兜售“服务”,让很多家长的钱包“捂不住”了,还有很多家长不得不承认,一些平台推出的“个性化”分析报告,确实要比课堂上老师一对多的分析要更加具有针对性。所以,收费APP究竟是增值服务,还是变相绑架,存在争议。

 另外,当所有的阅卷工作都在网上完成时,虽然老师的工作效率获得了提高,工作负担相应减轻,但纸质试卷上已经没有了批改的痕迹,学生获得的仅仅是一个抽象的分数,对于考试题目出现的问题,无法具体感知。

 教学任务推给了APP,学生手机难离手

 家长陈女士的女儿今年上初二,她给记者展示了手机上女儿各类学习需要用到的APP软件,除了一些查分类App之外,培训班有“学而思”,还有学钢琴、绘画的APP,这还不包括各个科目各自的的APP,比如英语、奥数等。

 “每个学期开学,或者去辅导班,最害怕老师说的一句话就是,‘请家长扫一下二维码下载个App吧,回去一看就知道了’,回去看APP就知道了,需要老师教什么呢?”陈女士表示非常不解。

 在采访过程中,不少家长会不由自主地将孩子如今的学习过程与自己当年读书的时候做对比。“我们当年上学的时候哪有这些?老师手把手地教,孩子跟老师也亲,现在很多老师在课堂上就会说,‘推荐大家一个APP大家可以回去自主学习。”

 专家分析,当在线教育成为一个潮流时,各类教育APP流入校园几乎无法阻挡,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各类开放的教学方式,如翻转课堂等,无论是大学还是中小学,都受到推崇。与大学生不同,中小学生仍没有完全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信息辨别能力需要家长和学校引导。当大量同质化的APP侵入中小学生的课堂学习时,各类芜杂的信息某种程度上会对中小学生的学习专注力造成干扰,当学生对各类APP产生了依赖性,就无法专注地进行思考。

 “现在每次写作业之前,孩子都跟我要手机,说写作业需要。遇到不会的问题,总是想着去手机上找答案,而不是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现在学校和社会,一方面呼吁中小学生要远离手机,也让父母多放下手机陪伴孩子,可是这种情况下,孩子和大人都被手机绑架了,根本放不下。”

 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APP的使用在促进教育资源共享的同时,也造成学校、老师以及合作方权限的混淆。教师也在无形中将教学任务推给了APP,造成教师身份的消解。

 不少家长和老师反映,每当过了一个学习阶段要求孩子对学习进行总结时,孩子都是模仿APP平台的数据分析报告,“非常具有程式化,甚至很多孩子依赖网上的数据报告,不会自己总结和完善。”省城一家中学数学老师宋老师告诉记者,“以数学为例,到了初中我们就会鼓励孩子自己建立错题集,这个方法虽然比较笨,但在锻炼学生的总结性和创造性方面效果显著,目前很多学生缺乏这种能力,过分依赖APP打印出的分析报告。”

 专家建议,学校在购买APP的各类服务时,理应听取家长的意见。另外,通过APP支付服务查询成绩排名,是否违背了教育部门禁止学校统一公布学生排名的规定,仍然存在争议。而随着网络教育资源开放性越来越强,相关立法却没有跟上,数据的所有权应该属于学校还是合作方,存在很多灰色地带,当有些利益追逐方利用数据谋取利润时,迫切需要法律法规来保障。

  1 条记录 1/1 页
编辑:于蕊

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

娱乐新闻



关于我们 - 诸城新闻 - 娱乐新闻 - 网站公告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鲁ICP备2021025553号-1  主管:中共诸城市委宣传部  主办: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诸城市和平街173号 邮编:262200 安全狗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