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春雷乍响
温饱问题亟待解决
1957年至1978年,21年间诸城农业生产总值仅增加了18万元;农民人均分配现金收入平均每年增加不到1元;农民人均分配口粮多年达不到国家规定的360斤标准。
1978年以前,诸城农村生产力低下,粮食短缺导致的温饱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许多农民外出逃荒要饭。
饱一顿 饥一顿
多日不开灶
诸城的农村“大包干”(1978-1984)
比安徽小岗村更早的诸城“大包干”
1978年春天,诸城县石桥子公社涝洼官庄大队搞的大包干,比安徽小岗村实行的土地承包责任制(1978年末至1979年初)还早大半年。
涝洼官庄大队地处丘陵地带,“文革”中生产停顿,荒地连片,社员生活极端困难。
包产到户后,面貌大变,棉花单产比上年增加6倍,粮食亩产增长近2倍,人均口粮由200斤增加到500多斤。
专业承包责任制
1978年冬,诸城县委工作组在沙戈庄、大华村、掘村三种不同类型的生产大队蹲点调研。1979年1月,在全县面上推广以“几定一奖惩”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承包经验:对农业队实行定产量、定收入、定费用、定工日的“四定一奖惩”;对养猪、养鸡、养貂场,实行定人员、定饲养繁殖、定收入、定费用、定交售、定积肥、定工日的“七定一奖惩”,取得良好成效。上图为沙戈庄模范共产党员丁洪望与农民在麦田交流。
大力普及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1980年同1978年相比,全县农业总产值增长40.7%,粮食增长22%。
(图文由诸城改革发展历程馆提供)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