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薄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全晋文》录《艺文类聚》卷二三事父母
宋若莘
处世二要
庞尚鹏
处宗族、乡党、亲友,须言顺而气和。非意相干,可以理遣,人有不及,可以情恕。若子弟僮仆与人相忤,皆当反躬自责,宁人负我,无我负人。彼悻悻然怒发冲冠,讳短以求胜,是速祸也。若果横逆难堪,当思古人所遭,更有甚于此者。惟能持雅量而优容之,自足以潜消狂暴之气。
论人惟称其所长,略其所短,切不可扬人之过。非惟自处其厚,亦所以寡怨而弭祸也。若有责善之义,则委曲道之,无为已甚。
师说
韩愈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示儿女
陈毅
———《万金家书》
虚心
孙奇逢
治家格言
朱柏庐
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牲禽。乖僻自是,悔悟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狎呢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菲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必存君国。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训俗遗规》
《庭训格言》论勤学
爱新觉罗·玄烨
《训》曰:“为学之功,不在日用之外。检身则谨言慎行,居则事亲敬长,穷理则读书讲义。至近至易,即今便可用力;至急至切,即今便当用力。用一日之力,便有一日之效。至有所疑,寻人问难,则长进通达,自不可量。若即今全不用力,蹉过少壮时光,即使他日得圣贤而师之,未必能有益也。”
《训》曰:“朱子云:‘读书须读到不忍舍处,方是得书真味。若读之数过,略晓其义,即厌之,欲别求书者,则是于此一卷书,犹未得趣也。’此言极是。朕自幼亦尝发愤读书看书,当其读某一经之时,固讲论而切记之,年来翻阅其中,复有宜详解者。朱子斯言,凡读书者皆宜知之。”
《训》曰:“凡人进德修业,事事从读书起。多读书,则嗜欲淡;嗜欲淡,则费用省;费用省,则营求少;营求少,则立品高。读书之法,以经为主。苟经术深邃,然后观史。观史则能知人之贤愚,遇事得失,亦易明了。故凡事可论贵贱老少,惟读书不论贵贱老少。读书一卷,则有一卷之益;读书一日,则有一日之益。此夫子所以发愤忘食,学如不及也。”
《训》曰:“朕自幼好看书,今虽年高,万机之暇,犹手不释卷。诚以天下事繁,日有万机,为君者一身处九重之内,所知岂能尽乎?时常看书,知古人事,庶可以寡过。故朕理天下事五十余年,无甚差忒者,亦看书之益也。”
《训》曰:“朕八岁登极,即知黾勉学问。彼时教我句读者,有张、林二内侍,俱系明时多读书人。其教书惟以经书为要,至于诗文,则在所后。及至十七八,更笃于学。逐日未理事前,五更即起诵读。日暮理事稍暇,复讲论琢磨,竟至过劳,痰中带血,亦末少辍。朕少年好学如此,更耽好笔墨。有翰林沈荃,素学明时董其昌字体。曾教我书法。张,林二内侍,俱及见明时善于书法之人,亦常指示。故朕之书法,有异于寻常人者以此。”
圣祖《庭训》曰:“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圣人一生只在志学一言,又实能学而不厌,此圣人之所以为圣也。千古圣贤,与我同类,人何为甘于自弃而不学?苟志于学,希圣希贤,孰能御之?是故志学乃作圣之第一义也。”
《训》曰:“凡人养生之道,无过于圣人所留之经书。故朕惟训汝等熟习五经、四书、《性理》,诚以其中凡存心养性立命之道,无所不具故也。看此等书,不胜于习各种杂学乎?”
《训》曰:“读书以明理为要,理既明,则中心有主,而是非邪正自判矣。遇有疑难事,但据理直行,得失自可无愧。《书》云:‘学于古训乃有获。’凡圣贤经书,一言一事,俱有至理。读书时便宜留心体会,此可以为我法,此可以为我戒。久久贯通,则事至物来,随感即应,而不待思索矣。”
《训》曰:“朱子云:‘圣贤立言,本自平易。而平易之中,其旨无穷。今必推之使高,凿之使深,是未必真能高深,而己离其本指,丧其平易无穷之味矣。’此最要处也。自汉以来,儒者世出,将圣人经书多般讲解,愈解而愈难解矣。至宋时,朱子辈注四书、五经,发出一定不易之理,故便于后人。朱子辈有功于圣人经书者,可谓大矣。是以朕训尔等,但以经书为要者,亦此故也。”
图为我市举办的中华传世经典家训诵展读活动中,府前街小学学生在诵读《诫子书》。
1 条记录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