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诸城新闻网 > 文化 > 视野 > 琅古尧:一个与秦始皇有关的村庄

琅古尧:一个与秦始皇有关的村庄

2018-08-06 09:03:19 来源:诸城新闻网

郝敬友


  在我国历史上,村庄长期是基层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生成、维系地方经济文化和社会秩序的基本单元,亦是传统文化最基本的载体。村有村史,不少村庄拥有久远绵长的过去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仅从村名看,一些村名折射出历史演进的深刻痕迹,承载着不少值得重视的历史文化信息。有人认为村名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份特殊的文化遗产,是很有道理的。

  在今诸城市东南部与胶南市交界的鲁山脚下,有一个只有200多户人家的美丽村庄,现在的称呼是“琅古尧”,而原来的称谓是“琅琊古窑”。该村依山傍水,风景秀丽,不仅自然条件优越,而且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村落。令人值得关注的是,该村村名的由来,据传与重大历史事件——秦始皇东巡琅琊并修建琅琊台有关。这里秦代属琅琊郡。据村里老人传说,秦始皇东巡琅琊,下令建造琅琊台所需要的砖瓦就是在该村周围建窑烧制,并经人手相传的方式传递到琅琊台下。后来这里成为村落,因附近多建造琅琊台留下的古窑就有了“琅琊古窑”这个村名。从相关史料和这一代的文化遗存、自然地理环境来看,这一传说并非凭空杜撰,而是有其现实根据的。

  琅琊是个非常古老的地名。古代写作琅邪(ya),亦写作琅玡,最初指琅琊山。据传,西周初姜太公封齐时作八神,其中四时主祠就立在琅玡山上。《史记·封禅书》:“八神:一曰天主,祠天齐……八曰四时主,祠琅邪。琅邪在齐东方。”“盖岁之所始”之地。后来这一地名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变化,由专指一山变成了覆盖今山东东南沿海地区这一更大范围的地理名词,广指今山东青岛、临沂、诸城、日照一带。春秋时齐国曾在此置有琅琊邑,秦、汉时设有琅琊郡。秦始皇主持修建的琅琊台即在琅琊郡境内的琅琊山上,距现在的琅古尧村仅约30公里的直线距离。

  琅琊台在琅琊山上。琅琊山位于今青岛市黄岛区西南,三面环海,滩、岛、山、海交相辉映,风景优美,是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好地方。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曾三次登临琅琊山,一住数月,还下令从内地徙黔首(百姓)三万户于山下,并于山上修筑琅琊台。《史记》载:“始皇二十八年,(始皇)南登琅琊,大乐之,留三月,乃徙黔首三万户琅琊台下,复十二岁,作琅琊台。立石刻,颂秦德,明德义”。数百年后,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对琅琊台的盛景有所描绘:“孤立特显,出于众山上,下周二十余里,傍滨巨海”“台基三层,层高三丈,上级平敞,方二百余步,高五里”。今天的琅琊台,海拔183.4米,台仍分3个层次,递级而上。从中依然可以想象台建成之初的壮观景象和当时建台工程之浩大。

  西汉末年,琅琊台建筑毁于一次大地震,从此渐被湮没。明清时,琅琊台在诸城县境。明万历二十六年,诸城知县颜悦道曾在台上修建海神庙和礼日亭。万历《诸城县志》记载:颜氏在台上建庙掘地时,曾发现不少古瓦文石等故台旧物。而从近些年的研究成果看,琅琊台三层台体均系夯土筑成,部分地段由砖瓦石所砌。台内台上常发现秦砖、汉瓦、陶片等物,附近还发现过筑台时铺设的陶制水管,台下海边发现过蓄水池。上山的路称为御路,“盖瓦级砖,随在多有”。

  琅琊台的建造规模是巨大的,无疑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鉴于琅琊台建造的形制规模、始皇帝下令建造的历史背景,可以推测,这项工程对建筑材料的要求必然是很高的,需求量也是很大的。结合实地调查,笔者认为,今琅古尧一带曾是秦人作为建筑琅琊台取材地之一的可能性是极高的。除了有相关传说为证以及两地相距不远外,以下两种情况亦引起笔者的关注:

  一是从今天琅琊台一带的地理情况看,这里附近皆丘陵,周围数十里内地质则多为沙土,这样的土质烧制出的砖瓦品质难以保证,用来建筑琅琊台显然是不行的;而琅古尧一带,虽然地里状况也系丘陵,但该村周围的地质情况却与其他截然不同,是丘陵中的小平原,这里的土壤主要是黏土,烧制出来的砖瓦品质上乘,适合建造对材质要求很高的大型工程。即使现在,周围村庄要烧制砖瓦,也要到该村地里买土掺进去才能烧制出好的陶器。

  二是从今天琅古尧一带的文化遗存看,这里烧制土陶的历史悠久,至少从西周起就有人在此居住并烧制精美的土陶器皿了。据笔者调查所知,上世纪70年代,这一代尚有许多古窑遗址。当时在村南数百米处一个叫“南小窑”的地方有古窑遗址10余处;村西北数百米处也有10余处;村西南数百米处有7、8处;村东约500米处也有7、8处,并且出土过窑灰、古砖等遗物;在村东北约2000米处出土过窑灰及尚未出窑的土砖等物;2002年在村西北出土过商、周时期的陶器,可见这一带烧制土陶器皿的历史之悠久和深厚的文化特色。这种情况当然会引起当时秦人的关注,所以在这里建窑烧砖也就在情理之中。(附图:琅古尧村周围出土的商周时期的陶器)。

  “琅琊古窑”这个村名在全国具有“专名”,它不同于用其他方式命名的村庄具有通用性。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今天琅古尧一带极可能是秦人修建琅琊台时获取建材的地方。该村以前的村名“琅琊古窑”与秦人修建琅琊台这一重大事件是有关联的,它蕴含着秦人兴建琅琊台的某些地理、历史信息,也折射出这一带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特色。从这层意义而言,琅琊古窑是个极富历史韵味和风情的地名,也是个非常值得后人品味、遐想和研究的不宜改变的地名。它应属于诸城地方文化宝藏的范畴,因而也是诸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琅琊古窑这个村名,为研究秦始皇巡行这一地区和兴建琅琊台以及周围的地理环境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需要说明的是,上世纪60年代初该村名仍称“琅琊古窑”,文革时期村名被简写为“琅古窑”,再后来又简写为“琅古尧”。这一变化,虽然简化易记,实际上却割裂了与历史的联系,丧失了原有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特色,成了纯粹的字面形式。笔者认为,村名是历史发展、社会进步的一个缩影,某种程度上见证着历史发展的曲折和荣耀,也沉潜蕴含着历史发展变动的某些重要历史信息,我们应加强对包括特色村名在内的村庄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力度,尽力维护好地方文化的多样性和特色,为后人保留和传递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无疑,这对地方文化的发展繁荣是极其有益的。

  (作者系诸城市地方文化研究会理事,诸城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1 条记录 1/1 页
编辑:于蕊

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

娱乐新闻



关于我们 - 诸城新闻 - 娱乐新闻 - 网站公告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鲁ICP备2021025553号-1  主管:中共诸城市委宣传部  主办: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诸城市和平街173号 邮编:262200 安全狗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