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8日电(袁馨晨)“近年来,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持续上升,且呈现年轻化趋势,树立早期预防意识迫在眉睫。”在“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流行病学研究室副主任赵方辉教授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呼吁全社会关注女性健康,加速建立宫颈癌三级预防体系。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流行病学研究室副主任赵方辉教授接受新华网专访。新华网 左琪摄
建立一级预防屏障 从源头上遏制宫颈癌发生
宫颈癌在我国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中,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居于第一位。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宫颈癌新发病例约10万例,死亡约3万例。
“在过去的十多年中,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逐渐升高,而且患者的发病平均年龄提前了约10岁,呈现年轻化趋势。”赵方辉指出,长期持续感染致癌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导致宫颈癌的主要原因,而性行为是传播HPV病毒的主要途径。数据显示,60%-70%的女性一生中会感染HPV病毒,但是这种感染一般可以在一两年内被人体自身的免疫力清除,只有少部分人无法消除体内的HPV病毒,导致持续感染,长期可诱发宫颈癌。
如何有效预防宫颈癌发生?赵方辉介绍,在HPV疫苗问世前,女性预防宫颈癌主要是靠定期筛查等二级预防措施,尽量早发现、早干预,将病变阻断在萌芽阶段,而接种HPV疫苗则可建立起对抗宫颈癌的一级预防屏障,更有利于从源头上遏制宫颈癌的发生。
从2017年7月起,二价HPV疫苗、四价HPV疫苗已先后在我国内地上市,其中,二价疫苗被批准用于9-25岁女性,四价疫苗被批准用于20-45岁女性。但据调查显示,HPV疫苗上市至今,我国人群对HPV疫苗的知晓率仅有17%左右;在知晓HPV疫苗的人群中,对疫苗的接受率为66%,但初中生家长对子女接种HPV疫苗的接受率仅为36%。不愿让孩子接种的原因包括担心疫苗的安全性(78%),担心有效性(53%),认为孩子太小不愿接种(47%)等。
究竟哪些人适宜接种HPV疫苗?“研究显示,女性通常会在初次性行为后最初几年开始感染HPV病毒,因此在首次性行为前接种HPV疫苗将获得更好的预防效果。”赵方辉介绍,国内外专家均推荐青少年女性及年轻女性通过接种HPV疫苗来预防宫颈癌,比如,世界卫生组织推荐9-14岁女孩为接种HPV疫苗的优先目标人群;而根据我国《子宫颈癌综合防控指南》的建议,接种HPV疫苗的重点对象为13-15岁女孩。
“根据苏格兰的一项横断面研究结果显示,在当地12-13岁女孩中大规模接种二价HPV疫苗7年后,HPV16/18和HPV31/33/45感染率显著降低。这5种致癌高危型HPV病毒型别可导致绝大多数的宫颈癌。”赵方辉还强调,打了HPV疫苗并不等于进了“保险箱”,做好定期筛查等二级预防措施同样重要,但是在接种疫苗后,筛查间隔可以适当延长。
完善宫颈癌防控体系 需坚持“全程干预,预防为主”
3月4日,首个“国际HPV知晓日”中国站活动在深圳、上海、成都三地同步启动。据悉,该活动由全球性学术组织国际乳头瘤病毒学会(IPVS)发起,旨在呼吁更多人关注女性宫颈健康,了解宫颈癌的防控知识。从今年起,每年的3月4日也被确定为“国际HPV知晓日”。
“抗击宫颈癌,全社会要树立起‘全程干预,预防为主’的防控策略,其中,预防是最关键也是最困难的一环。”赵方辉建议加强健康宣教,在全社会尽快树立宫颈癌三级预防的意识,“健康教育不仅要面对普通公众,也要面向医务人员、政府部门等,让更多人及时了解宫颈癌是如何发生的,该怎样预防、筛查、治疗等科学知识。”
除了树立健康意识外,进一步提高宫颈癌预防措施的可及性也至关重要。日前,深圳市政协委员、深圳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副主任林汉城在提交的预提案中,建议面向该市初、高中女生推广接种HPV疫苗,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对此,赵方辉表示,“当前,80%-90%的宫颈癌新发病例、死亡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主要原因就是这些国家缺乏有效的预防干预方法。考虑到宫颈癌全球负担在发展中国家更为沉重的现状,世界卫生组织也建议更多国家将HPV疫苗纳入国家公共卫生战略,包括采取综合方法预防和控制宫颈癌。但是,该如何有效地推广普及预防干预措施,包括HPV疫苗究竟要怎么打?是否应该免费?……诸多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基于可靠、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
据悉,为加强我国宫颈癌健康教育和疾病防控,北京协和医学院培训中心计划倡导发起APEC宫颈癌综合防治项目,旨在通过搭建各国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医务人员、创新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交流和合作平台,开展中国宫颈癌防控策略高峰讨论,提出中国宫颈癌防控路线图计划和试点区域,推动循证决策、有效干预举措的加速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