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见闻
每隔十分钟冲进一辆救护车
几乎每隔十分钟,就有一辆救护车疾驰到雅安人民医院住院部,响亮的警笛声从未间断过。该医院是地震伤员的分流点,绝大部分伤员都需在这里经过医学专家确诊后,要么住院治疗,要么转入雅安另外两家医院或位于成都的华西医院、省医院。因此,雅安人民医院也成为地震后最忙碌的后方医院,在记者采访的时间里,几乎每隔十分钟就有一辆救护车风驰而来,有时能接连来两三辆。
在医院住院部八楼骨科病房里,陆续送进来的伤员占满了床位,医生不得不先在走廊里为伤员简单地查验病情,然后再确定推进哪间病房。
副院长李先告诉记者,目前伤员的病情最集中在神经外伤、颅损伤和颅内出血,地震发生当晚医院已经进行了三台大手术,已有部分伤员转出至其他医院治疗。
伤员情况比汶川地震“乐观”
除了四川当地的医护人员,北京的医疗小分队也已早早在此候命。昨日零时15分,北医三院医疗救护队抵达成都,由于道路不通畅,在交警的开道下,救护队于昨日清晨5时抵达雅安。仅仅休整了两个小时,恢复一下体力并准备好药品与器具,就开始了全面执行任务。队伍中的薄世宁告诉记者,目前来看,小分队治疗最多的是骨伤病人,其中包括一名重症患者。
庄震是小分队的队员,这已经是他第二次作为地震救援队队员进川了,第一次是在五年前的汶川大地震时。与五年前的惨烈相比,庄震觉得目前伤员的情况相对较乐观,他说:“除了地震烈度不同,我想还得益于这次道路抢通的情况比较好,伤员能较快地转运出来。”
昨天,武警总医院首批19名救援人员也在雅安人民医院执行救援任务,到记者发稿时已救治伤病人员180多人。最紧急的是芦阳镇一名28岁男性,心脏骤停生命危急,后来经过心肺复苏与紧急救治,各项生理指标已经逐渐恢复正常,生命体征平稳。
记者了解到,地震发生后,全国医疗系统调集精兵强将赶赴灾区:第一支国家专家医疗队赶来后,还有国家级的36支医疗队和25支专家医疗队也24小时待命,随时准备赶赴灾区;河北、山西、上海等省市也已做好医疗和血液准备,踊跃请战,随时待命;四川省也向灾区派出医疗队12支、医务人员近200名。
■亲历讲述
一声“跑啊” 七旬老人救了儿子命
“娃儿,跑啊!地震了。”地震发生时,71岁的岳杰宣老汉大喊一声让儿子快跑,而自己却被劈里啪啦掉下来的砖块砸倒在地。昨天,从重灾区宝兴县转运出来的岳老汉躺在雅安人民医院的病房里。大难逃生的古稀老人保持了乐观的心态,看到记者采访,老人呵呵地笑了,说:“我没事,你要问啥,随便问吧。”笑,是这位劫后余生的老人最常见的表情。
年龄虽大精神头挺好
在骨科住院病房的伤者名单上,岳杰宣老人的年龄绝对能排前三位了。被推进病房时,老人穿着厚厚的衣服,棉衣、毛衣里里外外套了三层。在厚厚的衣服包裹之下是输尿管和腿上清晰的包扎带,护士问:“您怎么穿那么多啊?”老爷子很认真地说:“早上从宝兴出来挺冷的,我也70多岁了,不穿多点能行吗?”
地震对伤者而言无疑是巨大的灾难。因此是否采访岳老爷子,记者颇为犹豫。当记者试探性地轻声询问他的病情时,老爷子的话匣子打开了,而且嗓门还挺洪亮。
谢谢来救我们的好心人
别看老爷子是古稀高龄,但地震发生时,他正和儿子在一家工厂车间里,热火朝天地加工汉白玉石材。岳老爷子回忆说,地震刚发生时,他听到了很明显的轰鸣声,“我没在意,以为是锯子在响呢。后来感到地在动,我这才觉得不妙,地震了。”随后,老爷子冲着距离自己一米远的儿子吼了一声:“娃儿,跑啊!地震了。”就这一声,提醒了正在埋头工作的儿子,让儿子得以逃命,而岳老汉自己腿脚慢了点,却被劈里啪啦掉下来的一堆砖块砸倒在地。
逃出车间的儿子看到老父亲被砖砸倒,双腿动弹不得,他赶紧找来工友,大家一起用双手搬开一块块砖头,这才把老父亲救出来。当时宝兴县城的道路还算通畅,厂长用车把老爷子运至医疗点做了简单治疗。
昨天清晨,经过一天的等待,岳老爷子和越来越多的来自宝兴的伤员被送至雅安人民医院。对于自己的伤情,老爷子看得很开:“没事,我就是腿被砸伤了。我家里四个儿子,五个孙子,全都好好的,我自己一个人受伤,没关系的。”在采访结束时,老人努力地向记者举起他受伤的手臂,轻轻挥了挥手说:“谢谢你们啊,谢谢那些来宝兴救人的好心人。”
众人援手 救出天花板下的丈夫
在雅安人民医院骨科病房里,58岁的董女士侧身向着窗户,一声不吭,她怎么也想不通,这地震怎么这样来势汹汹,一点不含糊地撕毁了自己和美的家庭。在她的身后,另一张病床上,丈夫张先生平躺在那里,鼻子上插着输氧管,身体状况十分不好。
阳台天花板掉下来了
4月20日清晨,早起的董女士在卫生间里洗衣服,在她看来,这清晨与平日没什么不一样。8点02分,地震袭来,董女士感觉到地板在晃动,赶紧从卫生间冲出来。她不知道丈夫是否还在客厅或者阳台休息,她要去提醒他。但地震并没有给董女士时间,短短时间内,家里阳台的天花板屋顶开始往下坠,大水泥板子毫不犹豫地砸下来,丈夫还没来得及跑,便被水泥板压住,而董女士也被纷纷掉下来的屋顶砸中胳膊。顾不上伤痛,董女士赶紧往屋外跑,那压在丈夫身上的水泥板无论如何也搬不动,她得去找救兵。
“我也记不住找了多少人,反正亲戚、邻居、朋友听到我的喊声后都来帮我了,有的人只穿了条短裤。”董女士回忆说,在还没有等到救援队时,她和亲朋一起撬起水泥板,救出了早已昏迷的丈夫。
夫妻同在一间病房
也许是为了方便儿女们照顾父母,董女士和丈夫张先生分在同一间病房,董女士的病床靠窗,丈夫的床就在旁边,这样她能随时和丈夫说说话,看看尚不能行动的丈夫。
董女士的伤情比丈夫轻很多,她的右胳膊断了,打着厚厚的石膏,这让她感到有些不舒服。记者注意到董女士的右侧鬓角处有已经干涸的血渍,衣服上还有点点血斑,董女士安慰记者说:“有就有吧,只要不疼就没事,就是这胳膊什么时候才能好呢?”
现在,最让董女士放心不下的是张先生。经医生诊断,张先生胸、脑受伤、腿粉碎性骨折,曾出现过神志不清的情况。在记者采访时,张先生鼻子上一直插着输氧管,眼睛微闭。
女儿星夜赶来照顾父母
昨天清晨,董女士两个远在湖南、湖北工作的女儿星夜兼程,赶到雅安人民医院照顾父母。大女儿一直在为父亲细心地擦手、擦脸,就如同小时候父母照顾她一样悉心呵护。在记者与董女士交流时,大女儿担心母亲说话太多伤精神,便提醒母亲该歇歇了。
董女士告诉记者,地震发生后,尤其是因为丈夫被砸伤,夫妻俩不敢给女儿打电话,怕她们担心,是亲戚告诉她们父母受伤的消息。昨天上午,两个女儿星夜兼程,开了一夜的车终于赶到雅安,见到了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