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都知道,旧时金陵四十八景中曾有“神乐仙都”一景。然而,个中详情可能了解的人就不是很多了。
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即开始陆续兴建宫室庙社,其中在今光华门(明时称正阳门)外东南一带,建有规模宏大、用于祭祀天地山川的“大祀坛”、“山川坛”等,并附有一系列辅助建筑群,内中就有建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的“神乐观”。从古“明都城图”中可以看出,神乐观地处大祀坛与山川坛之间,其性质是“为郊庙习乐之所”,即专门为祭祀天地山川活动时服务的音乐舞蹈机构,故名“神乐观”。可能有些读者还不知晓,在音乐方面,朱元璋可以说能算得上是个内行,他很重视音乐,因而作为音乐舞蹈机构的神乐观,组织规模也就非同一般了。
当时南京共有大观两所,中观16所,小观50所。其中的两所大观,一个指朝天宫,另一个便是神乐观。虽说是时朝天宫是全国道教的管辖中心,又是南京宫观的主要管理中心,但神乐观却不受其管辖。它直属礼部太常寺,并设有正六品提点和正八品知观负责掌管。全观有乐工62人,歌工12人,引舞2人,协律郎1人。舞蹈分文武两组,各有舞生62人,加上舞师2人,共130人。舞乐两队共达200多人(有说600人),皆为道士。
神乐观内的这些乐舞生,有着一套严格的挑选、培养、考核、淘汰和给养制度,成员俱系少年出家,投师训练,经久有余。每逢春秋两季,皇帝亲临南郊祭祀,整个过程都有一整套隆重的礼乐相伴,以示对天地神灵的虔诚。除此以外,发生严重灾荒及朝廷有重大事件而举行祭祀活动时,也都是神乐观乐队出场演奏。
神乐观地盘比朝天宫大得多,内有山门、大殿、画廊、祠堂、食堂、仓库、住房、提点公房等,道院147房,且亭台楼阁林立。朱元璋去世后不久,北京燕王朱棣起兵“靖难”,攻破南京,建文皇帝下落不明。有一种民间流传很广的说法,当年建文就是由皇宫通往神乐观的地道中逃匿出亡的。
明亡后,神乐观曾改建为真武大帝庙,至清代中叶,神乐观开始衰微,随着岁月流逝,古神乐观早已淹没于历史长河之中。1982年文物普查中,在天堂村西的江苏冶金机械厂内发现原神乐观内的澧泉碑及石井栏,此外关门口附近尚存一口古井。关门口古称“观门口”,即神乐观大门遗址。经市文管会论证,石井栏、石碑、古井确系神乐观遗物,已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