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把一把斧头成功卖给了美国前总统小布什”,是世界著名的布鲁金斯学会出的一道考题。此前,该学会也出过一道考题是:“谁能把一条内裤推销给克林顿先生?”这道题至今都没有人能够完成。不过,一个叫乔治·赫伯特的推销员,解开了“把一把斧头成功卖给了美国前总统小布什”这个悬疑。布鲁金斯学会把一只刻着“最伟大的推销员”字样的金靴子奖励给了他。
如今类似广州华南理工大学招考“神题”在各大学的自主招生面试中屡见不鲜。中山大学问考生“北京上海雾霾哪个更重”、“电视征婚节目是否该取消”,上海交大的试题有“为什么动物头都是圆的”,清华面试题问“H7N9信息发布后引起社会恐慌怎么办?”去年,复旦招考面试时,一道“如来佛祖和玉皇大帝谁大”的题目在网上疯传,争议颇大。今年,考官仍然问:“《西游记》里面一共有几个妖怪?”
这样的题目看似无厘头,却自有其道理,它考核的是学生思维能力、应对能力、表达能力等,靠死记硬背的老办法是没用的。正因为如此,此类试题也为国外大学所青睐。英国牛津大学也曾公开过一份由导师提出的面试题样本:“为什么人有两只眼?”“为什么很多动物身上有斑纹?”“诗是否应难懂?”甚至国内的企业面试时,也学会了这一套,南宁的一个求职者被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准确数出南宁的所有路灯?”
中国的考生和公众对这类试题不理解、不赞同,认为不着调,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它与我们传统的考试不一样,最大的区别是“没有标准答案”。专家指出,“出题者只是用这样的题目考量求职者的一些能力。”中国的学生为什么对此类试题抓瞎?因为我们的教育多是灌输性教育,所有问题都有标准答案。
去年底,世界卫生组织(WHO)资深顾问、英国资深心理剧专家罗恩博士接受记者专访时说:“2006年至今,我来过中国三次,每次都有一个相同的感受,那就是中国人太乐于寻找标准答案,正确的神奇的万能的标准答案,找不到这个答案就很焦虑。人生的意义在于体验、经历、探索、觉察、感受,世界上哪有这样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
或许这样的考试更有现实意义。因为在学习阶段,学生接受前人的知识是存在标准答案的,但将来无论是研究自然和社会,都需要自己去寻求真理。而人生本来就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都是根据自己的思考作出决策,选择自己的道路。如果想在今后的人生中按照标准答案去做,结果就可能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