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五项支撑 落实三大保障
推动全市工业经济转型跨越发展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13年,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总的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以加快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核心,强化科学投入、创新驱动、节能降耗、两化融合、企业管理“五项支撑”,落实运行调控、平台建设、强化服务“三大保障”,全力实现工业经济和信息化建设转型跨越发展。
一、把握“一条主线”,明确转型发展思路。围绕加快工业转型升级这一主线,突出抓好“七个转型”。即提升主导产业,实现由量的扩张向质、量并重转型;做大新兴产业,实现由潜力产业向主导产业转型;深化自主创新,实现工业经济增长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加大市场开拓,实现市场由单一型向多元化转型;加大科学投入,实现由相对低效向高端、高质、高效转型;推进节能降耗,实现由资源能源相对低效利用向高效利用转型;加强企业管理,实现由传统管理向现代化管理转型。制定实施工业提升计划,出台转型发展工作意见,同时细化提升主导产品、培育知名品牌、推进节能减排3个专项计划。努力实现“四个同步提升”。工业增长速度与发展质量同步提升。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80亿元,利税183亿元,利润13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10%和8%。发展小微企业和打造龙头企业同步提升。实施“双百工程”,扶持发展100家有市场、有前景、有发展潜力的小微企业;着力打造100家规模大、实力强、有市场带动能力的龙头骨干企业。排出“双百”及10家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单子,帮助制定发展规划和推进措施并督促实施,稳步实现县域工业梯次成长。年内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突破300家,其中过10亿元的24家;利税过千万元的260家。传统产业高端化与新兴产业扩张化同步提升。在打造4大主导产业高端集群的同时,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全年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200亿元,增长20%。工业现代化与工业信息化同步提升。开展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中心、数字化装备制造中心、智能化供应链管理中心、能源监测自动化控制中心建设,创建省级物联网示范基地,加速两化融合步伐。
二、强化“五项支撑”,加快推进转型升级。一是科学投入支撑。实施一批高端高质项目。围绕提升主导产业,实施恒信基汽车零部件、和利肉牛深加工、新纺高档纺织品、大汉飞龙航空工业园等项目,同步推进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润生淀粉30万吨葡萄糖酸钠、东晓生物2万吨高品质氨基酸等项目。全年实施总投资过千万元的高端项目180个,完成投资200亿元,增长17%;其中过亿元的110个,完成投资180亿元。实施一批挖潜改造项目。督促企业整合现有低效闲置的土地、厂房、设备等资产,对现有工艺流程进行改造提升。实施义和车桥四驱拖拉机前驱动桥、天雁服饰绿色水洗等160个“零增地”技术改造项目,年内完成投资70亿元。同时,着力推进恒信基100万件汽车冲压、泸河600万套半钢子午胎等20个优势产品提升项目。实施一批节能重点项目。推动节能技术进步,鼓励企业对现有项目进行改造提升,实现存量技改节能降耗。实施外贸养殖场电机系统改造等43个节能重点项目,总投资40.5亿元,年内完成20亿元。实施一批招商引资项目。发挥局招商小分队的作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推进青岛可颂食品、上海新纺高档纺织品等项目开工建设,同时推动青岛麦迪绅集团与威尔浦传动轴、通力车轮公司的战略合作和浙江义阳集团新能源电动车等在谈项目的尽快落实。
二是创新驱动支撑。成立“科技平台建设科”,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建立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全年企业技术研发经费投入达到3%,新增冠泓数控等省、市企业技术中心5家。深入开展产学研联合,引进、聘请高层次人才,加大培训技术工人力度,为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撑,新增产学研联合企业30家。探索高层次、宽领域的科技合作,招才引智、招院引所,推进与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和浙江大学的深层次合作,联合成立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在此基础上,整合全市现有科研资源,在开发区规划建设科技创新创业园,搭建全市统一的产学研联合公共服务平台。帮助企业进一步对接南京理工大学诸城研究院,重点推进金日东充电桩和传感器、奥铃工厂节能电机等,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引导企业加快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步伐,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提升核心竞争力。争取义和车桥电动车后桥开发、大业金属空客飞机轮胎专用钢丝等50个项目列入省创新计划。同时,大力开展“品牌建设年”活动,推进标准化战略,引导企业有标贯标、无标建标,积极参与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制修订。
三是节能降耗支撑。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深入开展清洁生产,加快淘汰落后设备和产能,提高资源利用效能。新增清洁生产企业10家以上,淘汰落后设备100余台套,省级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达到5家,全市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达到100%。强化项目用能评估审查,坚决杜绝新上万元增加值能耗超过0.58吨标准煤的项目,严格控制能耗总量。重点推进短流程铸造、电机节能、太阳能集热、合同能源管理、节能照明产品推广为主要内容的“五大重点节能工程”。对年能耗3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强化执法监察。建立节能预警调控常态化机制,促进高耗低效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完成上级下达的年度节能任务目标。
四是信息化技术支撑。深入推进“智慧诸城”建设,以两化融合示范园区建设为重点,深化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关键环节的集成应用,推动两化融合向纵深发展。规划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基地和技术中心,支持电子信息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发展层次,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加大整合力度,统筹推进数字城市综合管理系统、社会管理服务综合系统、综合信息数据中心、地理空间信息平台和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加强政府门户网站群运维监管,积极推进“三网”融合,构建城乡一体化信息服务网络体系。
五是企业管理支撑。每季度举办一次企业管理经验交流会,引导企业提升成本、财务、质量、技术、安全等基础管理水平。帮助企业深度拓展市场,年中和年末分别召开一次企业营销报告会,总结推广桑莎等先进经验,扩大市场占有率。发挥会展中心的作用,举办第三届食品博览会,以及汽车、房产、纺织服装等大型展会,为企业开拓市场搭建平台。引进高端培训机构,优选100名中青年企业家进行重点培训。开展“中小企业服务年”活动,推进信用体系和融资平台建设,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三、落实“三大保障”,确保工业稳健发展。一是运行调控保障。加快建立镇街企业预警机构,将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全部纳入预警范围,完善企业预警体系建设。每月定期发布《企业预警报告》,密切关注企业经营指标、合同履行能力、资金流量、工资发放和劳保信息5个关键节点,对企业实时监控,跟踪管理。对进入预警范围的企业,分析原因,强化针对性措施,有效控制并化解运行风险。搞好经济运行调度,切实抓好煤电油运等重要生产要素的组织协调,确保企业健康运行。
二是平台建设保障。把园区建设作为下步工业发展的新的空间和平台,配合镇街和部门建设提升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青岛保税港区诸城功能区、高端安全食品示范区等13处重点园区。推动全市多层标准化厂房建设,在密州、龙都、舜王、昌城、林家村等镇街先期规划建设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7个多层标准化厂房园区。同时,加快滨海区诸城产业园建设的规划选址,调度落实汇通机械、佛士特环保机械等企业和因条件受限不能在诸城投产落地的招商引资项目,到滨海区投资建设,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借势借力发展。
三是强化服务保障。帮助企业用足用活调整振兴、节能环保、两化融合、进口设备退税、技术创新等各项优惠政策。对已储备的义和车桥大马力拖拉机驱动桥、晶品机械全自动真空包装机等项目,帮助完善相关手续,为争取扶持打好基础。与人社局等相关部门合作,缓解企业招工难。完善企业产权,搞好政银企对接,帮助企业缓解融资难。开展“机关建设年”活动,落实市委常委会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牢固树立“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理念,确保年度目标任务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