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而廉价的公益墓地被大量空置,看来殡葬面临的并非单纯是“死不起”的问题。更触及到了“厚葬”这一根深蒂固的习俗。消除目前在殡葬礼仪上过于悬殊的差距,恐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经之路。
为了“死得体面”,国人在丧葬问题上的攀比之风古已有之。而在商品经济刺激下,这种风气更是急剧膨胀。在“天价墓地”、“超豪华墓园”大行其道的当下,仅有一块铭牌的公益性墓地相当于现代版的“草席裹尸”,要逝者家属接受这样的“薄葬”显然于情不合。只要墓地规格悬殊的差距还存在,“死者为重”的心情就必然驱使着尚有能力的家属们“舍低就高”。
然而,在丧葬礼仪上的三六九等终究是传统等级社会的附属品,它与现代社会人人平等的精神是格格不入的。美国的阿灵顿国家公墓,所有安葬者无论生前身份地位,从排位到规格一律平等。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可能有大小之别,财富可能有多少之分,但论及生命的尊严,现代社会不承认任何人比其他人“生而高贵”,只有法老和皇帝才会修建金字塔和皇陵。殡葬规制上趋同,体现的是国家对每个公民生命价值平等的认同,是现代国家必不可少的标志。
日益加速的市场化进程刺激着贫富阶层殡葬待遇差距的拉大,而现代社会的生命尊严平等的理念则要求减小这一差距。在这对矛盾面前,政府有着无可推卸的社会责任,不能予取予求地放任殡葬业“市场化”。像搞“坟地产”、擅用职权为亲属修建奢华坟墓这样的行为,更是在刺激殡葬待遇悬殊化的趋势愈演愈烈。生有所养,死有所葬,是现代社会每个人应享有的权利,管理者应保障这一权利的公平分配,而不是用其折现。
殡葬向节约、环保移风易俗,政府的主导力量至关重要。让奢华的墓穴不再成为身份的标志,让每个人生命的尊严都得到平等的尊重,这才是现代社会对逝去的国民应有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