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槐德
通 讯 员 宫恩刚 季廷勇
密州街道卢山小学学生体验3D打印
学校体育运动会
诸城市青少年基地学生通过天文望远镜看太空
诸城教育历史悠久。春秋时期,孔子弟子、女婿公冶长,在家乡北部的城顶山修建茅屋用于读书、授徒、传艺,对诸城一带的经学传播有开创之功,促进了诸城古代教育的发展。以后各朝各代相继举办过各种书院、塾、馆、学堂。北宋时期,苏轼的弟弟苏辙来密州看望他,看到诸城浓厚的读书氛围,挥笔写下了“至今东鲁遗风在,十万人家尽读书”的诗句,可见当时诸城浓厚的崇文尚教之风。1949年,我市适龄儿童入学率仅有17.3%,文盲占全市人口的80%以上。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把发展教育列为经济发展的三大战略之一,教育事业得以快速发展。1987年撤县建市以来,诸城教育步入了发展快车道,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日趋合理,质量逐步提高。
30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教育系统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提升内涵和保障公平为重点,坚持改革创新,全面深化素质教育,教育工作实现了均衡发展、特色发展、健康发展。先后被表彰为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先进单位、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全国数字化学习先行区、全国教育创新先进单位、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市。首批通过了“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被评为第一批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教育工作在潍坊市科学发展群众满意度调查和家长满意度测评中,连续多年列潍坊各县市之首。 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蝉联潍坊各县市教育督导第一名。目前,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153所,其中小学115所,初中29所,高中5所,高职院校1所,中职院校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15.8万人;幼儿园256所,入园幼儿2.6万人;教职工1万余人。
教育投入持续增长。撤县建市以来,我市教育经费逐年增加。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教育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先后三次调整财政体制和财政支出结构,在全省领先建立了以县为主的经费投入机制。严格落实教育经费法定增长要求,保证财政教育支出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不断提高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优先保障教育支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日趋完善,足额落实预算内义务教育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县域内统一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学前教育、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等各学段教育公用经费全部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促进了各类教育持续均衡发展。教育投入快速增长,1986年全市教育总投入1936.8万元,2000年教育经费总投入23296.6万元,2016年全市教育总投入达到260453.1万元,是1986年教育总投入的135倍。
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百废待举的情况下,高度重视办学条件改善,采取国家、集体、个人相结合的办法,对农村中小学进行彻底改造。1987年起,我市将校舍改造的重点转移到城区公办学校,通过财政拨款、乡镇集资、企业集资、干部职工捐款、工商个体户捐款、提取勤工俭学收入等渠道筹集资金,为城区公办学校新建翻建校舍41183平方米,改造维修校舍28260平方米。1988年11月,山东省教育厅和财政厅在我市召开了公办学校校舍改造现场会,向全省推广我市的经验。在进行校舍改造的同时,我市非常重视中小学实验室建设和仪器的配备。1988年底,我市已有41所小学,37所初中,9所高中的实验室建设和仪器配备达到部颁标准,仪器总价值217万元。以后,各乡镇学校和城区学校相继建成了高标准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及学生餐厅,极大改善了办学条件。进入2009年以来,全市大力实施“全面改薄”“标准化学校建设”“解决大班额”等工程,在城区先后新建诸城一中、明诚学校、东鲁学校、科信小学、明德学校,扩建文化路小学、东武小学、繁华初中、实验初中、繁华中学、实验中学、龙城中学、府前街小学、第一小学等,在农村中小学累计投资12.44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81所,建筑面积64.8万平方米,先后新建、改扩建了卢山中学、卢山小学、贾悦初中、林家村初中、百尺河初中、辛兴初中、辛兴小学、石桥子初中、石桥子小学等一大批现代化学校,农村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2000年,全市已建成微机室117个、配备微机4043台,语音教室69个,多媒体教室21个;截至2015年,全市已配备教学用微机3万台、多媒体设备3500多套,在全省率先实现“班班通”,实现了光纤上网“千兆到学校、百兆到桌面”。学校布局不断调整优化,1986年,全县共有普通高中12处;2005年,调整至8处(城区4处,乡镇4处);2013年撤并最后两处农村高中——诸城二中、诸城四中,全面实现“普通高中进城”。至2016年,全市共有普通高中5处。初中、小学的学校布局也进行了不断调整,小学由1987年的998所调整至2016年的115所,初中由155所调整至29所。
学前教育稳步发展。1985年,全县有幼儿园830所,入园幼儿2.3万人,其中3-5周岁入园率43.2%,学前一年入园率90.2%。1989年,《幼儿园管理条例》颁布以后,学前教育由教育部门接管,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2000年,我市被评为山东省首批学前教育先进市。2009-2015年,市镇两级政府投资2.1亿元,建成了161所普惠性社区幼儿园,逐步形成以中心幼儿园为龙头、辐射农村社区园、民办幼儿园的学前教育服务网络,构建起全覆盖的市、镇、社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形成“市级统筹、以市为主、市镇共管”的农村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报道诸城学前教育办学经验。总投资2.7亿元,建成了36所高标准的居民小区配套幼儿园;集团化办园得以迅速发展,诸城市实验幼儿园、纺织幼儿园、小神龙幼儿园都分别建立了4所园区,帝中海儿童之家、希努尔小哈佛幼儿园等一部分办园有特色、深受社会欢迎的幼儿园都建立了分园。截至目前,有昌城、舜王、密州、林家村、相州、枳沟、百尺河、石桥子、龙都、桃林、开发区等11个镇街,先后被表彰为潍坊市普及学前教育工作先进镇街,有2所“山东省十佳幼儿园”,30所“山东省示范幼儿园”,90所“潍坊市示范幼儿园”。全市在园幼儿2.69万名,3-5周岁入园率达到99%以上,基本上普及了学前三年教育。2016年,我市被潍坊市政府确定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试点县区,被山东省教育厅确定为山东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全省有13个市县区,我市是潍坊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实验内容是探索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途径和规范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监管方法。“公益早教萌芽诸城实验”和“山东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两项实验,开启了我市学前教育发展的新里程。
基础教育硕果累累。1984年开始进行“五四”学制改革,至1992年完成。我市探索出的“三年全面打基础,初四分流学特长”的办学模式,被列为山东省六大初中办学模式之一,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2年,全面启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并果断地将“五四”学制过渡到“六三”学制。由于诸城在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不断努力,促进了整体办学质量的提升,自恢复高考以来,诸城高考成绩一直位列潍坊市前列,一度取得潍坊市“十连冠”的优异成绩。据统计,自1977年至2016年,我市共走出大学生11.9万人(本科7.0万人、专科4.9万人);中专生至2000年共2.1万人(2001年起,没有高中中专,初中中专实行注册入学)。其中,2016年,诸城市本科录取4689人,录取率高达51.5%;一批本科录取1848人,列潍坊各县市区第一名;尖子生成绩突出,6人被北大、清华录取,1人夺得全省文科状元。2017年,高考成绩再创新高,文理过自主招生控制线(重本线)1919人,比去年1848人(列潍坊各县市区及潍坊市直学校第一名)增加71人;文理本科过线4369人,比去年增加114人;艺体过线906人,比去年增加13人。文理艺体本科总过线人数5275人,随着录取分数线调整,有望突破5800人,占本届毕业生总数(含往届)的68%以上。特殊教育发展迅速,1985年创办了聋哑学校,1998年改称为特殊教育学校。1992年经省政府验收,成为全省第一个实现“两基”的县级市;1993年又通过了国家教委的“两基”复评验收;1997年被评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市;2003年被评为山东省农村教育工作先进市;2013年首批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截至2015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100%,小学、初中年巩固率都达到省定标准以上,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和年巩固率均达95%以上。
职成教育成效显著。职业教育方面,1985年,全县有农技中学6所,且全部分布在农村。1987年,农技中学改称为职业高中。1988年,在城区建起了市职业高中,后改为市职业教育中心。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先后撤销了地处农村的第二至第六职业高中。在诸城市职业中专基础上创建了潍坊市经济学校,迁建了二职专、成人中专,在成人中专原校址成立了潍坊市农贸中专,职工中专搬迁至新校区更名为经贸职专;以昌城镇成教中心为依托,成立了得利斯职业中专。2003年,投资3.2亿元,在开发区搬迁建设了占地330亩、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的技工学校新校区。2005年,我市被潍坊市政府表彰为“潍坊市职业教育先进市”。2008年,投资4.5亿元,在密州街道驻地建设了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的工商职业学院新校区。潍坊市经济学校升格为潍坊工商职业学院。随后,诸城市电大进修学校、成人中专、二职专先后撤并到潍坊工商职业学院,经贸职专、得利斯职专撤并入技工学校。2010年,经潍坊市教育局批复,将经贸职业中专更名为诸城市福田汽车职专;2014年,技工学校(福田汽车职专)被评为首批国家中职改革示范学校。2016年,福田汽车职业中专被评为首批省级示范性中职学校,超然综合高中批复成立,招收电子商务和计算机2个专业。中国高科集团与诸城市人民政府合作举办潍坊工商职业学院,启动“专升本”工程。截至2017年,我市先后多次承办全国、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服装和现代制造技术等项目比赛,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斩获“19金29银24铜”,大赛成绩连年居山东省县市区榜首。成人教育方面,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市里先后兴建了职工中专、成人中专、电视大学分校等成人教育学校,乡镇和村也成立了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成人教育中心成为乡镇教委的四个中心之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市、乡、村三级成人教育网络进一步健全。2000年以来,我市推行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一体化发展,将乡镇成教中心更名为职成教育学校。2007年,抓住农村社区化发展的机遇,推进农科教结合,积极推动农村成人教育向社区教育转型。2009年,依托潍坊工商职业学院成立全国首家农村社区学院,在镇街组建了14处镇街社区分院,设立了208个社区服务中心。2010年,启动镇街社区分院标准化建设工程,投资6000多万元,开工建设了14个标准档次较高的镇街(开发区)社区分院教学楼。2013年5月,山东省城乡社区教育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2014年以来,与市委农工办联合,在全省率先启动了第一轮“百名家庭农场主、千名青年农民和万名新市民”教育培养工程,培养了1.1万名新农民、新市民。龙都、枳沟、舜王、石桥子4个镇街被表彰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乡镇”,辛兴、百尺河、昌城、相州4个镇街被表彰为“全国农村优秀学习型乡镇”。
民办教育发展迅速。我市积极鼓励民办教育发展,2000年8月,建成全市首家九年一贯制民办学校——龙源学校。2012年,由民间投资建设的超然中学投入使用,开始招收高考复读学生。2014年,开始招收高一和初一新生。2014年,诸城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民办教育的意见》(诸政发[2014]10号),大力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个人等利用社会资本投资教育。2016年,经潍坊市教育局批准,“诸城市超然中学”更名为“诸城市超然综合高级中学”。2017年,由山东启辰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诸城市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学校开工建设,学校占地700亩,计划总投资10亿元;由山东慈海医疗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诸城一中国际学校开工建设,学校占地面积410亩,计划投资4亿元。另外,经教育局审批成立的民办教育培训学校共有103家,其中艺术类30家、成人高考助学1家、文化补习类72家。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的历史机遇期,诸城教育一定会以更加昂扬的姿态,锐意进取、阔步前行,夺取新的胜利,创造新的辉煌!
诸城一中
超然中学
1 条记录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