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诸城新闻网 > 新闻 > 诸城 > 热点专题 > 希望田野硕果香

希望田野硕果香

——我市农业工作三十年发展纪实
2017-07-17 11:06:59 来源:诸城新闻网
  本报记者 孔繁亮  通讯员 张咏梅

农林科技孵化器组培中心一角

泰田农业“七位一体”生态温室大棚

润竹山田园综合体露营地

梅香园
万亩板栗园

  七月,穿行在诸城的山川田野,环常山万亩果品产业带、华山万亩榛子园、润竹山生态农场、卢山绿达农业生态园、诸城绿茶万亩生产基地、泰田农业科技示范园、青鸟农庄特菜基地、梅香园生态基地、驿丰有机葡萄庄园、惠邦果蔬生产基地等现代农业园区,它们如一块块碧绿的翡翠,镶嵌在诸城大地上,使诸城农业焕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梅花香自苦寒来。改革发展三十年来,诸城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和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加快农业发展步伐,相继创造了农村商品经济大合唱、农业社会化服务、贸工农一体化、农业产业化等一系列享誉全国的经验,并持续深化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在农业的标准化、园区化、安全化、品牌化方面有了全面突破,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180元,比1987年增长了28倍。先后荣获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称号,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
  纵横正有凌云笔。诸城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围绕建设“三区一城”的目标,确立了农业品牌化引领、园区化布局、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融合化发展的“五化”发展宏图,制定出台鼓励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扶持政策,以“三调两提”为手段,深入实施种植业大田调大棚、山地调林果、零散调规模,畜牧业提升标准质量、提升养殖效益为主要内容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谱写着诸城现代农业发展新华章。
  品牌化引领 打造“诸城味道”品牌
  2017年5月26日,在青岛市春季“农超对接”暨优质农产品推介会上,我市参展的30家农业企业和合作社受到青岛市商超、物流配送企业、集团消费单位的广泛关注,现场有11家企业与青岛方面达成合作意向,“诸城味道”受到青岛市民青睐。
  近年来,我市制定农业品牌发展规划,在抓好“诸城味道”区域公共品牌创建的同时,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合作组织参与品牌创建,构建“区域公用品牌+企业自主品牌”的品牌体系,形成“政府推动、企业主动、市场拉动”的良性格局,打造了“诸城绿茶”“诸城花生”“诸城特菜”“诸城板栗”“诸城速冻食品”等一批区域特色优质农产品。其中,诸城绿茶,发展到2万多亩,主要位于桃林镇,茶叶豌豆香浓郁,叶片肥厚、耐冲泡,被农业部评定为地理标志农产品。诸城特菜,走订单种植、网上销售模式,发展冰草、石莲、紫苤蓝等功能蔬菜,受到高端客户欢迎。诸城板栗,发展1万多亩,借助电商平台搞好营销推广。诸城生态蔬菜,以推广绿色生态技术为重点,打造了泰田菇菜、康盛源韭菜、辛蜜甜瓜等一批生态品牌。诸城特色果品,推广引进矮化苹果、吉塞拉大樱桃、秋月梨、映霜红桃等鲜果品种,以及大榛子、核桃等干果品种,加快果品规模化种植,产品逐步走上高端市场。
  为搞好品牌创建,我市实行品牌认证收费财政全额补助,大力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及地理标志商标注册、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等活动。目前,全市有效期内“三品一标”认证总数93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27个、绿色食品62个、有机食品3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个。同时,强化宣传推介,积极利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依托利用交易会和其他相关农交会、农展会等展销平台,开展品牌营销推介活动,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快农业对接青岛步伐,组织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参加青岛市“农超对接”洽谈活动,形成对接融入、互惠共赢的良好格局,逐渐打响“诸城味道”品牌。
  种苗化先行 抢占现代农业高地
  现代农业发展离不开良种的推广。我市把加快种苗产业发展作为提升现代农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路径,着力打造国内一流的种苗培育研发基地。
诸城市农林科技孵化器的建设就是一个典型案例。我市市委、市政府把农林科技孵化器作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发动机和助推器,确立了立足本市,打造山东半岛果品苗木繁育核心区的发展定位,邀请国内专家进行了高水平规划,按照高标准进行建设。孵化器座落在南湖区常山社区,占地1600亩,总投资5000万元,是山东省最大的矮化果树组培育苗基地。孵化器依照科研、生产、培训的需求,分为科研中心、组培中心、智能温室、育苗基质准备车间、恒温库、接穗圃、观光示范园、繁殖圃8个功能区。目前已引进开展苹果M9T337矮化砧、吉塞拉大樱桃矮化砧、梨、榛子、草莓和马铃薯等6个品种组织培养,已完成三级繁育体系的技术储备。孵化器年设计培育优质组培脱毒苗木1000万株,可建设果树园林基地10万亩,带动农民增收20亿元。
  我市围绕培育壮大育繁推一体化种苗企业,鼓励全鲁科润、舜丰种苗、希望种业、舜耕种业等企业联合科研机构,组建育种研发团队,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加快新品种引进、繁育和推广,搞好地方品种的开发、培育、认定工作,打造自主研发基地,种苗产业发展呈现出良好势头。目前,全市具有生产经营资质的种子种苗企业7家,建立良种生产田4.5万亩,形成年生产各类良种2万吨的规模。改革发展30年来,诸城主要农作物品种先后进行了3-4次更新换代,共引进推广粮食、蔬菜、瓜类、果茶等优良品种300多个。这些主要农作物品种,每更新1次,增产5-10%以上。结合种植结构调整,还重点引进推广蔬菜、瓜类、果茶新品种,主要有M97337矮化苹果、吉塞拉矮化大樱桃、秋月梨、霜红蜜桃、无性系茶叶、伊丽莎白甜瓜、甜椒、花椰菜、草莓、太阳杏等系列品种,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
  园区化布局 推进种植结构调整
  我市现有耕地154.2万亩,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稳定在260万亩左右;2016年粮食播种面积190万亩,种植蔬菜36万亩、瓜类3万亩、烟草8万亩、花生18万亩、果品5万亩、茶叶2万亩;全市累计建成各类现代农业示范园区300多个。农业园区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示范展示窗口,为推广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引导种植结构调整发挥了突出作用。
  2016年,为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我市设立农业产业发展基金,强化政策和技术扶持,引导农民发展果茶、瓜菜等经济作物,促进了农业园区快速建设和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按照“一带、一路、一区”果茶发展格局,以密州、皇华、林家村、桃林、南湖5处山区镇街(园区)和高速公路两侧带动,山区与“两河”齐头并进,大力推广发展M9T337苹果、吉塞拉大樱桃等矮化果树和无性系茶叶新品种,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同时,以潍河、渠河、涓河流域沿河镇街为重点,积极引导发展瓜菜和设施农业。为提升规模档次,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园区建设,打造现代农业发展样本,全市建设了泰田生态、常山永辉、青鸟农庄、梅香园、舜丰种苗、驿丰葡萄、惠邦果蔬、惠源农业等一大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稳定粮食适度规模种植区域,实施新增千亿斤粮食项目,投资6000万元建设高产稳产粮田4万亩,发展50亩以上种粮大户和种粮家庭农场400多个。
  今年以来,我市以“三调两提”为抓手,将瓜菜、果茶、花卉、中草药及油用牡丹、核桃、大榛子等高效经济作物作为主要发展对象,市财政采取对规模化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奖补、投资主体贷款全额贴息两种方法进行鼓励扶持,进一步加快了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立足打造高端精品园区,引导农村土地向种田能手、专业大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转移,支持合作社、企业承接和连片开发经营流转土地,发展规模化现代农业。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累计达67.2万亩,占承包土地面积的44.3%;参与流转农户21.9万户,占承包土地农户85%;今年计划新增高效经济作物13.8万亩,已完成土地流转9.6万亩,已种植6.6万亩,其中新增瓜菜2.4万亩、果茶3.4万亩、其他高效经济作物0.8万亩。
  产业化经营 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2017年6月13日,山东惠发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举行上市交易敲钟仪式,发行股份3000万股,募集资金22890万元,主要用于年产8万吨速冻食品加工项目、营销网络项目和高端立体库项目。与此同时,惠发公司还积极推行“润农”模式,与林家村镇郑家沟等村合作,大力发展高效农业,让农民获得土地租金、工资性收入以及销售利润分红等,带动农民致富。多少年来,诸城农业龙头企业不忘初心,“农民发展我发展、我与农民共兴衰”的产业化理念没有变。
  诸城是全国农业产业化的发源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市开始探索以产业化经营形式组织农业生产,率先提出通过“商品经济大合唱”,实现贸工农一体化发展的思路,这被看作是农业产业化的萌芽。90年代,我市开始实行以龙头企业带动农户为特色的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典型代表诸城外贸公司,这种形式得到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的拥护并踊跃参与,随后出现了以市场带农户为特色的产加销一体化发展新模式。在此基础上,潍坊市于1993年提出“确立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布局,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的农业发展战略。同年,山东省在调研基础上提交了《关于按产业化组织发展农业的初步设想与建议》的报告。在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各地经验后,山东省于1994年初,将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写入1号文件,使农业产业化在全省得以推广,随后中央在全国推广。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指出:“发端于诸城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全国起到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近年来,我市以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契机,不断探索农业产业化升级新模式,构建完善产业链条,膨胀规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快推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目前,全市农民合作社达到2517家,家庭农场1340家,潍坊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10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9家、潍坊市级98家,居潍坊各县市区首位。形成了年加工玉米淀粉160万吨、肉鸡1.2亿只、生猪650万头、瓜菜90万吨、粮油800万吨、烟叶90万担的生产能力,全市各类农业龙头企业的年社会投入额200多亿元,90%的农产品得到了就地加工转化增值,农民收入的75%以上来源于农业产业化经营。创新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力推广惠发公司润农模式、竹山弘毅生态农场模式和相州佳博天益大田托管等模式,实现农业由粗放式管理到精准化管理转变;指导成立了绿茶协会、农产品加工协会、食用菌生产协会、水果生产协会,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提升产业水平。
  标准化生产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日益受到公众和社会的强烈关注。近年来,我市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硬,不断强化种植环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
  强化网格化监管。按照“提升市级、完善镇街、强化社区、健全村级”的要求,建立市、镇、社区、自然村四级联动、功能互补、职责清晰、运行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在镇街,加强监管机构建设,按照“七有”标准,落实办公场所、人员、设备、制度、经费等。在社区、自然村聘任农产品质量协管员,并层层签订责任书,加强绩效考核,确保监管无死角、无漏洞。
  加强基地标准化管理。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每年举办生产基地、农资业户培训班30期以上,发放标准化规程、宣传资料、培训教材5万多份。制定完善各类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并认真抓好落实,近两年新建园区全面达到标准化要求,实现了主要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全覆盖。开展农产品基地专项整治行动,对所有处在生长期、陆续收获上市且面积在0.1亩以上的种植地块常年开展排查,保障农产品安全上市。
  严格农业投入品监管。全面推行农资连锁经营、农药定点经营、农药经营告知、有奖举报、质量承诺等制度,严厉打击高毒农药和国家禁限用农药的违法生产、经营和使用等违法行为,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实现农药减量控害。2016年全市农药经营告知门店达到600家,抽取农药、肥料样品39个,立案查处9起,保证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加大农产品检测力度。建立农产品例行检测制度,发挥市检测中心和镇街检测室的作用,加大对农贸市场、蔬菜种植地块的抽检力度,每年速测样品6000个以上,检测合格率98.5%以上。
目前,我市正在按照“坚持一个标准、统筹两个市场”的要求,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健全完善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体系,特别是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盯住国外认证标准,不断提升企业标准体系,力争通过ISO系列认证,努力争取HACCP、日本JAS、英国BRC、德国IFS等国际认证,获取国外市场通行证。
  社会化服务 加快科技兴农步伐
  2017年3月10日,我市麦田统防统治现场会在相州镇举行。会上演示了智能无人直升飞行喷雾机和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等现代植保机械,通过运用现代化的植保机械,不仅能节省劳动力和用药成本,更能提高防治效果和效率。这是我市推行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一个侧影。
  近年来,我市把科技兴农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加大招才引智工作力度,以农林科技孵化器为平台,吸引农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国内外种业公司进行深度合作,探索建立实习实验基地,引进转化一批先进科技成果。从中国农科院、山东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引进常年指导专家、教授20多人,指导全市农业发展。
  为发挥农技服务的主渠道作用,我市实施农技人员包社区、联农户制度,组织农口部门机关干部和农技人员,深入基层一线推广先进技术,确保一半以上工作时间在农村、办公地点在田间,并配合采用科技特派员巡回坐诊、专家在线视频、12316“三农”热线、“农信通”短信、农业科技直通车现场出诊等服务模式,为种植大户、科技示范户提供便捷的农业科技服务。实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每年选聘农技指导员100名、村级农民技术员100名,培育科技示范户1000个,通过入户指导、科技示范,辐射带动周边农民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对家庭农场主、合作社负责人和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展精准培训,每年培育职业农民300多人。同时,结合社区特色农业发展的需要,每年举办社区和田间地头培训班60多期,培训农民1万多人次。
  为拓宽社会化服务渠道,我市鼓励和支持各类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化服务,如以龙头企业为依托的经营性服务、以合作社为基础的互助性服务、以农资企业为支撑的链条延伸性服务、以供销社为龙头的托管式服务等,使农业龙头企业与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之间结成利益共同体,推广病虫害统防统治、农机作业、农资统销统供、配方施肥、秸秆还田、水肥一体化等实用技术,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从而实现公益服务与社会服务有效衔接、互为补充,进一步提升了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融合化发展 培育壮大“新六产”
  我市因地制宜,加强产业链横向拓展,探索多种融合发展模式,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体育、会展、养生、养老等产业融合发展。
大力发展种养循环型农业。围绕关联产业发展,将种植业、养殖业连接在一起,构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生物产业链,形成农业内部紧密协作、循环发展的生产方式。争取实施了生态循环和休闲农业示范建设、病虫害统防统治能力建设、农药残留治理工程、秸秆综合利用等项目,集成推广生态循环农业技术,促进废弃物生态消纳和循环利用、农牧结合互动、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发展绿色清洁能源,2016年新建户用沼气200多个、小型沼气25个,新增沼气发酵池7100立方米,年可处理畜禽粪便1万多吨,生产沼气54万立方。推广普及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1%,被列为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县。
  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依托优质生态资源,强化农业与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的融合,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培育新型业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文化农业、创意农业,建设休闲农庄、农业庄园、特色农场,提升农业价值。近几年,我市新建、扩建润竹山、梅香园、常山永辉、大源生态、泰田农业、驿丰葡萄、春江农业等高档观光采摘园20多处,不断优化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线路,融合恐龙文化、名人文化、南部山水文化和乡村文化,打造特色鲜明、品牌突出、质量安全、采摘游乐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品牌,被列为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
  探索发展复合型农业综合体。开展“农业+互联网”行动,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完善配送及综合服务网络,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目前,全市开展农产品电商的农业企业、合作社、电子商务平台达到50多家。发挥资源、资金、技术等比较优势,依托农业龙头企业,促进涉农企业集聚集群发展,实现一产“接二连三”、三次产业联动发展,打造融合生产加工、科技研发、物流储藏、商务会展、信息咨询、金融服务等于一体的复合型农业综合体。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我市将大力发展瓜菜、鲜果、干果、绿茶、菌菇、中草药等特色产业,培育壮大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旅游观光等跨界融合产业。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发展高效经济作物50万亩,发展产业融合示范园区60个以上,乡村旅游收入超过35亿元。
  寄语龙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勤劳勇敢的诸城新农人,正在农业实践中诠释着实干担当、激情创业的时代精神,沿着全面推进“五化”发展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三调两提”结构调整步伐,推进农业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三链重构”,培育壮大“新六产”,建设全国优质安全农产品基地。我们相信,诸城农业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万亩诸城绿茶基地

  1 条记录 1/1 页
编辑:张淼

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

娱乐新闻



关于我们 - 诸城新闻 - 娱乐新闻 - 网站公告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鲁ICP备2021025553号-1  主管:中共诸城市委宣传部  主办: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诸城市和平街173号 邮编:262200 安全狗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