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世界睡眠日的主题是“自然深睡眠 多睡一小时”。记者从市中医院耳鼻喉科和脑病科了解到,超过一半患者失眠是由心理原因造成,也有些是长期生活不规律引起的。
“我们在实际诊疗中发现,由压力、焦虑等心理原因引起的失眠在患者中更为多见,有很多人是因为长期的生活不规律如通宵、熬夜等原因而造成的,还有些人失眠是身体某部器官病变所致,如我们常见的打鼾,其主要是咽喉部急性炎症,未彻底治愈,反复发作引起的慢性炎症。我们耳鼻喉科就有专门的睡眠监测仪,可用来记录和分析睡眠,正确评估和诊断失眠、发现睡眠呼吸障碍、确诊某些神经病变、确诊隐匿性抑郁症等。”市中医院耳鼻喉科的王大夫对记者说。
记者也随机采访了些市民,不少市民也正深受失眠的困扰。“我睡觉的时间太短了,晚上11点入睡,第二天凌晨四五点就醒了。”54岁的曹女士对记者说。“我总是担心自己睡不好觉,结果担心什么就来什么,致使自己经常失眠,如此形成恶性循环,有时整夜辗转反侧,实在难以入睡,就只好借助安眠药来入睡。”市民李先生说。
睡眠时间要顺应四季变化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生物钟应当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健康的睡眠,不仅有赖于正常的作息规律,而且还要顺应四季变化,适应四季生、长、收、藏的规律。
一般来说,春夏季节适宜晚睡早起,每天需睡5个小时至7小时。秋季适宜早睡早起,每天所需的睡眠时间在7个小时至8个小时。而冬季则适宜早睡晚起,每天需8小时到9个小时。
由于现代人工作时间的固定性,很难根据四季变化来严格调整作息,但对于工作忙碌的人来说,应尽量按时作息。晚上9 时到次日凌晨3 时是人体细胞生长最快、也是人类生长荷尔蒙分泌的时间,错过了这段睡眠的“黄金时段”,就会影响细胞的新陈代谢,从而加快衰老。
预防失眠 要保持生活规律
首先要保持生活有规律,比如,尽可能提早到24点以前睡,最好是22点前睡,第二天早上6点起床,这是最合乎自然规律的睡眠时间。中午有可能的话再睡15分钟到半小时则更好,可补充夜睡不足,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
如果出现失眠症状,应及时调整休息,不要一失眠就害怕生其他重病,立即服安眠药。此外,失眠者往往是精神活动超负荷,建议可适度增加体育活动。平时还可多吃些百合、桂圆、黄花菜、小米粥、红枣等,这些天然食物都有助于睡眠。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调整生活节奏,尽量回归正常生活节奏,舒缓神经也是很必要的,平时可以多培养听音乐、看书的习惯,学会自我放松。
营造有益于睡眠的环境
优雅宁静、光线柔和、温度适中的环境,对于息梦安眠是非常重要的。睡眠的环境一般有如下要求:
环境安静:安静的环境是睡眠的基本条件之一。嘈杂的环境,使人心情无法宁静而难以入眠,故卧室窗口应避免朝向街道闹市或加隔音设施。
光线宜暗:在灯光下入睡,使睡眠不安稳,浅睡期增多。因此,床铺宜设在室中幽暗的角落,或以屏风或隔窗与活动场所隔开,窗帘以冷色为佳。
温湿度适宜:卧室要保证温、湿度相对稳定,室温一般以20℃为佳,湿度以60%左右为宜。卧室内还要清洁优雅而利于入眠。
室内空气新鲜:卧室白天应保证阳光充足,空气流通,以免潮湿之气及秽浊之气的滞留。卧室必须有窗户,在睡前、醒后宜开窗换气,睡觉时亦不宜全部关闭门窗,应保留门上透气窗,或将窗开个缝隙。氧气充足,有利于大脑细胞恢复疲劳,并利于皮肤的呼吸功能。(耿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