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
三伏贴又称三伏天灸,是一种源于清朝的中医疗法,以“冬病夏治”为原理,在一年中最炎热的三天(“三伏天”)用辛温的外用药材,如生姜、白芥子、麝香、细辛,敷贴于特定的身体穴位上,可疏通经络,调理气血,从而达到振奋阳气、促进血液循环、温肺化痰、祛除寒邪、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再发作等作用。可防治过敏性鼻炎、咽喉炎、哮喘、咳嗽、慢性支气管炎等秋冬发作的疾病。
诸城中医医院通过对古方进行优化、加工,于2004年在我市率先开展“三伏贴”疗法,以其“简便廉验”备受患者青睐。他们总结近三万例患者的治疗效果后,发现总有效率达90%以上,像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等许多在冬季易复发很难治疗的疾病,在农历三伏天里治疗,不但能迅速见效,在当年冬天的复发次数也会大大减少,有的患者巩固治疗一段时间后,就此告别了此类疾病的困扰。
2017年最佳贴敷时间:
根据中医理论,每伏第一天是开穴的日子,此时敷贴疗法效果最佳。所以,最好每伏第一天来进行三伏贴治疗,当然也不必过分拘泥于此,错过了第一天也会有满意的疗效。
初伏时间:7月12日-7月21日
中伏时间:7月22日-7月31日
润中伏时间:8月1日-8月10日
末伏时间:8月11日-8月20日
三伏贴适应症:
1.呼吸系统疾病: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反复感冒等。
2.耳鼻喉科疾病:过敏性鼻炎等。
3.儿科疾病:哮喘、咳嗽、支气管炎、体虚易感冒、脾胃虚弱、遗尿等。
贴敷地点:推拿科、针灸科(门诊三楼),儿科(门诊一楼)
三伏贴咨询热线:推拿科(6071831)针灸科(6071832)儿科(6071750)
“三伏贴”常见问题解答
冬病夏治为何选三伏?
从入伏第一天起,就意味着一年中气温最高、天气最热的三伏天正式登场。这时,利用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随之生发渐旺,体内凝寒之气易解的状态,运用补虚助阳药或温里散寒药物,天人合击,最容易把冬病的病根拔除,这也是中医强调“春夏养阳”的原因。夏季人体气血流通旺盛,药物最容易吸收,而三伏期间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此时进行贴敷治疗,最易恢复和扶助人体的阳气,加强防卫功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哪些病算“冬病”?
中医认为,冬病主要指人体受寒气侵袭容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常见的如反复感冒、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鼻炎、关节炎等。这些疾病呈明显的季节性,秋冬季加重,夏季有所减轻。
冬病有两大特点:1.患者为平素阳虚体质的人。多表现为面色苍白、怕冷、四肢冰凉、自汗。2.疾病症状遇寒加重。如80%的哮喘患者都属于阳虚体质,入冬以后,咳嗽、喘憋的程度都明显增加,此时,应“急则治其标”,先控制咳痰喘的症状,等到夏季再采用温阳散寒的中药外敷祛除伏痰、扶助阳气、增强体质,使冬季症状减轻或不再发病。
三伏贴的基本作用
一是穴位作用:运用敷贴疗法刺激体表穴位,通过经络的传导和调整,可纠正脏腑阴阳的偏衰,改善经络气血的运行,对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产生良好的、温和的治疗和调整作用,从而达到以肤固表、以表托毒、以经通脏、以穴驱邪和扶正强身的目的。
二是药效作用:药物直接敷贴于体表穴位上,药性透过皮毛腠理由表入里,渗达皮下组织,一方面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另一方面可通过经络的贯通运行,直达脏腑失调、经气失调的病所,发挥药物“归经”和功能效应,从而发挥最大的全身药理效应。
三是综合作用:敷贴疗法是传统针灸疗法和药物疗法的有机结合,其实质是一种融经络、穴位、药物于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既有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又有药物本身的作用,几种治疗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补充,共同发挥整体作用。
三伏贴注意事项
三伏贴强调在夏季慢性疾病的缓解期通过药物或针灸等疗法,提高机体免疫力与抵抗力,使秋冬季节少发病或不发病,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但贴敷时也有颇多讲究,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贴药期间:药饼贴好后最好不要去空调房,因为遇冷会使毛孔收缩,影响药物吸收;也不要出汗,否则固定药饼的胶布会脱落,最好呆在阴凉的地方或者电风扇微吹。贴敷药物期间应减少运动、避免出汗;贴敷时宜穿透气性能好的宽松衣衫;注意防止药膏污损衣物。药物贴敷后,部分患者无明显感觉,多数患者会出现麻木、温、热、痒、针刺、疼痛等感觉,有些反应强烈,这些均属于正常反应。大约有1%-5%左右的人可能会起疱,是由于药物被人体吸收充分、穴位敏感或皮肤敏感所造成的,但是皮肤起疱、反应强烈的病人疗效往往出乎意料的好。
时间控制:一般成人贴敷时间为4-6个小时,少儿及成人体质敏感者或既往用药曾出现起疱等反应者,应缩短贴药时间至2小时左右。时间一到应按时揭下,切不可为了加强效果,自行延长时间,或在有感觉后及时取下药物。前几次贴敷时间不必太长,最好别把皮肤贴出水泡,以免影响后面的治疗,到最后一次贴敷的时间可以适当延长。如出现奇痒、灼痛难忍等应立即去掉药膏。
日常护理:贴敷期间饮食以清淡为宜,尽量避免食用寒凉、过咸等可能减弱药效的食物;尽量避免烟酒、海味、辛辣及牛羊肉等刺激食物。药饼取下后可以洗澡,但不要搓背,淋浴后用毛巾轻轻吸干穴位上的水。如果贴敷部位出现水泡了,尽量不要揭皮,也不要包扎,可到医院进行相应的治疗。
特殊情况的处理:如背部有红、肿、刺、痒等症状,或背部贴药处出现针尖至小米大小的水疱,请及时取下药物,用清水冲洗局部,切不要搓、抓、挠,也不要用洗浴用品及其他止痒药品,防止对局部皮肤的进一步刺激,仅需保持背部干燥即可或局部涂抹烫伤膏;如果水疱较大或有少量渗出,可用消毒过的针刺破水疱,用消毒棉球吸干水疱中的渗出液,再用紫药水涂抹局部;如果渗出液体较多,应终止贴敷治疗或到医院让医生处理,切忌自行处理。 (上)
1 条记录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