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诸城新闻网 > 文化 > 视野 > 寒门难出贵子VS中产鄙视链:在今天,教育怎么了

寒门难出贵子VS中产鄙视链:在今天,教育怎么了

2017-06-29 09:34:11 来源:新京报书评周刊

“高考是阶层性的考试,农村地区越来越很难考出来,我是中产家庭孩子,生在北京,在北京这种大城市能享受到的教育资源,决定了我在学习时能走很多捷径,能看到现在很多状元都是家里厉害,又有能力的人,所以有知识不一定改变命运,但是没有知识一定改变不了命运。”

这是2017年北京高考文科第一名熊轩昂,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的一段话,此话一出便引发热议。有人说“太耿直”;有人说“第一名才有资格谈论游戏规则”;也有人说他和其他的高考状元相比,似乎更有“胸怀和良心”。无论是哪一种评价,熊轩昂无疑触动了“敏感”地带,将教育与阶层之间的微妙关系一语道破,戳到了时代的痛点。

寒门难出贵子VS中产鄙视链:在今天,教育怎么了

一个县城的高考。纪录片《高考》(2005)剧照

早在2011年,一名中学教师在网上发帖称:“这个时代寒门再难出贵子!”表示成绩好的孩子大多来自家庭条件相对好的家庭,而单靠吃苦,已经不能弥合教育水平的差距,“寒门学子输在了教育起跑线上”。

寒门难出贵子VS中产鄙视链:在今天,教育怎么了

城市中产子女教育的焦虑。电视剧《小别离》(2016)剧照

从乡村到城市,从低收入家庭到高收入家庭,再到庞大的中产阶层内部,已然形成一道“鄙视链”,牵扯到孩子读的绘本、看的动画、旅游目的地和兴趣班的选择,也涉及早教机构和择校。它关系到形形色色的家庭和个人,关系到孩子的成长环境和未来走向,也关乎教育与人的讨论。

高考录取开始了,公众和媒体的目光再度聚焦于各个省市的第一名,当我们关注他们怎么复习知识点,关注他们是去了清华,还是去了北大时,能否走出“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条条框框,关注到那些没有享受过“得天独厚”的家庭条件,无论如何努力都做不到“勤能补拙”的群体?以及,在这个“知识改变命运”不再有信服力的时代,我们该信什么?

撰文|张畅

农村教育之艰

“寒门出贵子”究竟有多难?

2016年底,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综合全国12个省份的调研数据,发布了《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6》(后文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在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中,农村教育虽然比过去有所改进,但依然存在生源规模逐年减少、办学规模萎缩、教学质量欠佳、农村教师队伍老龄化等诸多问题。

《报告》指出,仍有54%的县没有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由于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大量学龄儿童由村庄进入县镇上学,引发县镇大班额的现象,师资力量跟不上,教育质量堪忧。

学前班和幼儿园是儿童教育的关键阶段。据调查,农村中只有半数的学龄前孩子能享受与父母共读的乐趣,在城市这一比例达78%。

寒门难出贵子VS中产鄙视链:在今天,教育怎么了

《留守经历与农村儿童发展》

作者:佘凌

版本: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3年6月

“不完整的家庭。”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显示,在我国5亿9千万农村人口中,留守儿童总量达到6100万人,在早期教育和亲情双重缺失的情况下,他们的教育前景不容乐观。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国有48%的三岁以内的孩子生活在贫困的农村,全国范围内,有1200万儿童处于绝对贫困,2880万儿童处于相对贫困

2013年至2015年一项涉及174个乡镇、351个村庄,针对陕西省1808名6—30个月大的儿童的贝利测试(评估儿童早期发展的国际量表)显示,18—24个月幼儿的认知发展滞后的比例高达41%,25—30个月大的孩子滞后比例高达55%。在脑智发育的黄金期——生命最初的1000天,这些认知发展滞后的农村孩子大多处于被忽视、无人干预的状态。在6100万留守儿童中,约有40%的孩子不满18个月就被迫与母亲分离。

寒门难出贵子VS中产鄙视链:在今天,教育怎么了

纪录片《高考》(2005)中的高考与农村。前不久,有媒体采访当年该班考到北京名校的学生,面对记者,她感叹向上流动的艰难

除了婴幼儿阶段和义务教育时期的“先天匮乏”之外,农村孩子的高考录取比例也值得关注。根据媒体报道,尽管有博雅计划和逐梦计划等加分政策的支持,北大2016级3363名本科生中,农村学生仅占16.3%。而在全国范围内,农村中学生的总数比城市中学生的总数高出9个百分点。

寒门难出贵子VS中产鄙视链:在今天,教育怎么了

《跳出农门:农民子女的职业非农化与身份市民化》

作者:李丁

版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年5月

农民子女向上流动的一种图景

从上述数据来看,熊同学所说的确是实情。他没有将成功首先归因于自己的努力,也没有为了不被看做是“书呆子”而夸大轻松应考、多才多艺的一面,而是能够看到自己在同等条件下享有的资源,关注到那些被成功和财富的叫好声淹没的人们。可以说是非常清醒的了。

“‘状元’为人追捧,人们追捧的到底是什么?是那不可及的一卷高分,还是缥缈的学习好方法?或者一路过关斩将的锐利与得意?熊轩昂寥寥数语,将这些打破得一干二净,把大家的视线与思考全部拉回到地面上来。当越来越多如熊同学这样诚实且善良的年轻人涌现,那么,让我们乐观一点,这个世界会好的。”长期执教于乡村小学、专注儿童教育的教师冷玉斌在接受《新京报·书评周刊》采访时说。

中产焦虑症

“育儿鄙视链”何时方休?

和农村孩子相比,城市孩子先天得以享受相对优质的教育。但日趋激烈的资源竞争似乎并没有让这些孩子和家长松一口气。对于仍需靠奋斗积累财富的中产家庭而言,子女教育依然是他们心头放不下的一块石头。

寒门难出贵子VS中产鄙视链:在今天,教育怎么了

《日本新中产阶级》

作者:傅高义

译者: 周晓虹等

版本: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7年5月

日本二战后的新中产,深受考试制度膨胀的影响。但他们的前进也改变了日本的发展进程

前不久在网上引发热议的《中产鄙视链:绝不让娃和没英文名的孩子同读幼儿园》一文写道:“从孩子出生开始,家长们就精心挑选更好的房子、更好的玩具、更好的早教班、更好的服饰、甚至更好的动画片、更好的旅游地……早在学龄前,因为各种自愿或不自愿的攀比,中产阶级内部就已经形成了一条条育儿鄙视链。”

文中,没有英文名的小朋友被其他小朋友嫌弃;家长为了让孩子能交到“身份相当”的朋友,认为将孩子送去学外语的高额花销太值得;为了给孩子选到最好的幼儿园,家长亲自上阵,和老师用英语交谈,以测试他们的口语;各式各样的兴趣班之外,出国游学、全世界旅游成了互相攀比的项目;除了穿着打扮之外,孩子读的绘本和看过的动画片也能划分他们的交友圈;家长的才艺,比如烹饪、编舞、手工制作也成了幼儿园和学校考察的对象,能为孩子“加分”。

寒门难出贵子VS中产鄙视链:在今天,教育怎么了

《情感依附:为何家会影响我的一生》

作者:亨利•马西 内森•塞恩伯格

译者: 童俊等

版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3年9月

美国加州两位精神科医生(亨利•马西和内森•塞恩伯格 )曾对76个婴儿做了横跨30年追踪调查,在其医学报告《情感依附:为何家会影响我的一生》中说,从婴儿时代开始,父母的能力、观念,以及亲子互动关系就已在塑造我们未来一生的生命形态。错综复杂的教育环境,日益激烈的教育资源的竞争,层出不穷的商业化教育机构、产品,究竟什么才是真正对孩子有益的?什么是出于为人父母的虚荣心和攀比的心理压力,而故意制造的社会恐慌?似乎没有人能说得清。

中产父母出于自身的身份焦虑,惧怕走向“下滑通道”,因而身体力行,尽一己之所能,为“教育是最好的投资”正名,却无意间在孩子的世界构筑了成人世界才有的壁垒,财富、身份、地位都是这方壁垒得以稳固的基石。当这些父母们以“可怜天下父母心”为说辞,以所谓“鄙视链”作为身份界定的依据,而渴望下一代冲入更高、更稳定的阶层时,其实是跌入自造的焦虑之中,越陷越深,以致无法逃脱。

寒门难出贵子VS中产鄙视链:在今天,教育怎么了

电视剧《小别离》(2016)中的中产阶级的教育焦虑

罪与罚,因与果,成与败,在这场焦虑导致的中产博弈之中,没有绝对的胜者,只有不停攀比、追逐的个体。

然而,除了比来比去之外,还有别的出路吗?

寒门难出贵子VS中产鄙视链:在今天,教育怎么了

《窗边的小豆豆》

作者:黑柳彻子(著) 岩崎千弘(图)

译者: 赵玉皎

版本: 南海出版公司 2011年1月

在这一点,或许日本作家黑柳彻子所写的《窗边的小豆豆》一书可以为我们提供教育的范本。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由校长小林宗作创办的巴学园里,践行着和外界全然不同的教育理念。当日本教育当局以考试成绩划分学生,决定是否升入下面的学校,而导致很多日本学生迫于升学压力,精神紧张、身体疲劳、身心受损时;在军国主义的影响下,学校教育要以“虔心诚意、效忠天皇”为主要目标时,巴学园里的孩子们被鼓励不穿泳衣游泳,因为“不论什么样的身体,都是美丽的”;校长要求孩子们穿最差的衣服到学校,这样孩子们就可以遵从本心,放心地玩耍,也不必在意谁的衣服好看。

“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环境的影响,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地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并让它们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这是小林宗作先生笃信的教育方针和终生践行的教育理念。

能够在孩子的天性没被“污染”之前,挖掘他们的优良品质,让成人的功名利禄、游戏规则远离他们的世界,是每位家长和教育者的首要责任,而不是用所谓的“鄙视链”玷污他们的世界。

寒门难出贵子VS中产鄙视链:在今天,教育怎么了

《促进中国农村转型》

作者:Albert Nyberg / Scott Rozelle

版本:世界银行出版社 1999年9月

焦距于农村食品安全与扶贫。

斯坦福大学的经济学者Scott Rozelle在中国偏远地区开设了一项农村教育项目,深入探寻中国农村教育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Rozelle表示:“就财富而言,中国是亚洲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但是孩子却成了这种成功的牺牲品。中国的发展确实很快,他们在教学资源和师资上投入了很多金钱,但是他们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人性因素。”

所谓人性,就是试着把目光从成功者身上移开,望向那些没那么“优秀”、那么“光鲜”的人;就是大谈特谈“中产鄙视链”的时候,想一想本应毫无芥蒂、自由奔跑的孩子;当我们习惯性地望向高处,想给孩子“最好的”时,也问一问他们想要什么。

“我年纪还轻,阅历不深的时候,我父亲教导过我一句话,我至今还念念不忘。 ‘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他对我说,‘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了不起的盖茨比》如是说。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文中数据引自《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真实数据:农村孩子考北大清华有多难?》)《人口隐形危机:逾50%农村幼儿认知之后》(《第一财经》)等。作者:张畅;编辑:阿东。

  1 条记录 1/1 页
编辑:李杰欣

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

娱乐新闻



关于我们 - 诸城新闻 - 娱乐新闻 - 网站公告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鲁ICP备2021025553号-1  主管:中共诸城市委宣传部  主办: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诸城市和平街173号 邮编:262200 安全狗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