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诸城新闻网 > 新闻 > 诸城 > 热点专题 > 车的变迁话发展

车的变迁话发展

2017-06-26 08:58:26 来源:诸城新闻网

  丁秀红

 

  诸城撤县建市,转眼就是三十年。三十年弹指一挥间,其变化让人喜悦,让人感动、让人自豪!
  衣、食、住、行,是人们生活的四大要素。任何一项,都是现在人们生活水平和精神面貌的见证。花开满园,各表一枝。我就先从“行”开始吧。
  说到“行”,从最原始的步行,到自行车的普遍应用,不知道经过了多少个世纪的漫长的岁月。如今,仅仅三十年,那车的换代变迁,确实让外来人瞠目结舌。
  1987年左右,平常老百姓最普遍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当时流行这样一句俗语——借老婆不借车子。就是说:老婆可以借,自行车不行。可见,自行车在其主人心中的重要性。
  1988年正月初,亲戚给我介绍对象。对方是马庄人,在部队服兵役。初十那天,本人应约前去相亲。那时,潍徐公路正在修,路上到处堆满了沙土,十分难走。马庄距离枳沟走大路六十多里,我和介绍人骑着自行车去。半路上,男方雇了一辆破旧的小型农用拖拉机来迎接。车斗里放了一些玉米秸。相遇后,我们便和自行车一起被装在了拖拉机上,完成了这一生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辉煌的“壮举”——相亲。
  这年放暑假的第二天,我要去部队探亲,进行一下“火力侦察”。天不明,大哥就找人用三轮车送我去仅五里路程的枳沟车站,坐汽车去潍坊乘火车。因为车次极少,得早去候着,去晚了就坐不上汽车,就赶不上当天的火车了。
  当年九月,我们结婚,婆家雇了一辆客车,把人和嫁妆一起拉到了他家那三间茅屋里。那时在一般人的眼里,这样的婚车还算高档,毕竟寻常百姓女孩子出嫁,绝大多数坐的都是农用拖拉机。
  第二天回门,大哥开着他的手扶拖拉机去接我。往回送时,因为走得早,尽管我临出门时刻意的多穿了衣服,坐在那手扶拖拉机上,还是冷得瑟瑟发抖。实在是受不了了,我便下车跟着“手扶”跑。
  从此以后,我就骑着结婚时婆家给我的彩礼——一辆长征牌的自行车,往返于婆家娘家,
  有一次,是个星期六。上午上完课,下午开全体教师例会。我请了假没去开会,到婆家去。我在娘家吃了中午饭,骑上自行车就往马庄走。那天北风特别大,我骑着自行车根本就蹬不动,车轮转不上几圈,就要下来走几步。从我村出门往北抄小路穿过贾悦,也有五十多里,我整整走了五个小时。那时我就在想:要是有辆车坐坐该多好啊?这个破地方,什么时候能通上车啊?
  乡村的路,来回跑的几乎都是拖拉机,或者是货车。突然一天,一辆黑色矮矮的,明净净的甲壳虫似的小汽车从我村前路上跑过。人家说那是轿车。我想:这么漂亮的小轿车坐进去会是什么感觉?我这辈子能坐上体验一下吗?
  记忆中,那时,枳沟车站上已经有了出租车,只不过是带着棚子的三轮。
  1993年我民师毕业,被分配到昌城工作。尽管那时昌城的工业就比较发达了,得利斯火腿和泸河轮胎在全国都比较闻名,可是,街上的出租车普遍的还是三轮。我家亲戚都在枳沟、马庄,距离昌城少说也得将近七十里。坐汽车还要到城里倒车,不方便,骑自行车又太累,双方老人还要随时去看望。于是,就买了一辆两轮摩托车。这样,不管路途多么遥远,就不用犯愁了。这摩托车骑上,是省力省时,可是,一旦遇上个恶劣的天气,骑着它可就受罪了。
 有一年冬至月初,我们回家看婆母,孩子还小,我老公在前面驾驶者,我抱着孩子在后面坐着。回来时,遇到降温,坐在那摩托车上,尽管穿着棉衣,凉气还是打透了。结果,回到家里,三口人都感冒了。尤其是孩子,挂了几天吊瓶才好。
  1994年左右,才有了跑乡镇的公汽。具体多长时间一趟,记不住了,反正人们再也不用愁着费功夫去车站候车,只要在路边等着就行……
  转眼到了两千年。街上的三轮车被彻底淘汰了,代替它的是各式各样的轿车。2001年秋天,我家里终于也买了车,不过,只是一辆二手面包车。面包车便宜又实惠。可以人货一起拉。再走娘家,回婆家,就可以风雨无阻了。
 2010年,我有了自己的轿车。这在有些人眼里,早已算不了什么稀罕物了。可是,一个平常家庭,能拥有一辆崭新的轿车,尽管它不怎么值钱,开到家也不过是十万左右,我还是比较满足的。当我坐在自家的车里,却没有了当年期盼时的自豪感,因为放眼望去,满大街跑的轿车,五花八门,档次高低不等,如龙穿梭。不说人手一辆,至少家家户户都有。
  如今的公交车坐起来比私家车还方便实惠。城里乡下,形成了一张密密麻麻地交通网。只要不出城里,随便你到哪里去,一元钱就能随时把你送到目的地。更让人欣慰的是老年人凭老年证,可以免费坐。只要你愿意,不花一分钱,坐上公交车,城里乡下观景小旅游,一天不下来,也没人嫌。
  如果特殊情况不能开私家车,做公汽又觉得不方便,只要在手机上一点,几分钟后,就有出租车出现在眼前。就像童话里说的那样,轻轻呼唤一声,就有神灵出现在眼前,问:主人,有何吩咐……
  人们常用“沧海桑田”这个词语,比喻世事变化之大。我们龙城舜的故里,仅仅车的变迁这一项,短短三十年的变化,难道不可以用这个词来形容吗?

  1 条记录 1/1 页
编辑:李杰欣

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

娱乐新闻



关于我们 - 诸城新闻 - 娱乐新闻 - 网站公告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鲁ICP备2021025553号-1  主管:中共诸城市委宣传部  主办: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诸城市和平街173号 邮编:262200 安全狗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