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诸城新闻网 > 文化 > 视野 > 诸城北极台小考

诸城北极台小考

2017-02-19 09:56:34 来源:诸城新闻网

乔云峰


  天下名台——超然台因苏轼在台上作中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而名扬四海,苏轼堪称天下第一才,《明月几时有》堪称天下第一中秋词,超然台便可称为天下第一台。在超然台东侧同样是城墙上的另一台子就没有这么幸运了。没有苏轼的眷顾,以致于现在连诸城人都不知道还有这么一个与超然台东西并峙的北极台。北极台留下的资料比较少,在此主要借助县志记载,略加考证。
   一、北极台的修筑时间
   关于北极台的修筑时间,在康熙《诸城县志》介绍“超然台”的条目中有如下说法:
   超然台,县北城古东武县北关厢也。至元魏永安二年始筑为城,以置胶州。城北面无门,当城东西分,中立州治。北抵城根为马道,仅通人行。于治东东市北城上因城为一台,又于治西西市北城上亦因城为一台,两台东西并列,盖前人筑城所为,意应有在,今不可晓矣。
   从这儿可以明显地知道,元魏永安二年,设置胶州,筑城为州治,北极台与超然台一样,都是筑城时一起修建而成,因为它们与城墙合而为一体,不大可能为后来加筑。至于为什么在城墙上修筑这么两个台子,结合中国古代的实际情况来考察,不会仅仅为观赏,更多的应该是军事考虑,就像后来长城的瞭望台一样,除观察敌情、通讯以外,就是储存石块、木材、石灰等战备物资了。
   二、北极台的位置
   关于北极台的位置,万历《诸城县志》是这样说的:
   北极台,在北城东市尽北城上,与西市北城台东西相并。
   康熙《诸城县志》也是沿袭了这种说法:“北极台,在北城东市尽北城上。”上引康熙志还通过与超然台的对比,交待了其在北城布局上的位置。
   乾隆《诸城县志》在建置考“街巷”条目下则曰:
   自县治南抵永安门曰大街,苏轼所谓“尽城之南北,想望如引绳”也。县治前自东武门抵西宁门横街,东曰东市,西曰本市,人迹骈阗,居一城之最。东市北抵北极台者曰东巷,西市北抵超然台者曰西巷。
   在“超然台”条目里,也提到“北城上与超然台东西并峙者,为北极台,真武庙在焉”。
   乾隆志上还有“县治东北天齐庙,东岳行宫也,即前志北极台下之天清观,未详所始”的记载。
   通过以上可知,北极台的位置就是在北城墙上,西与超然台对峙,南临东巷,由东巷南行就是东市,与西市一样,东市也是城里最繁华最热闹的市场。台下即天齐庙。
   据《苏轼在密州》一书中韩岗先生《密州故城》一文“北城长宽均六百米”的说法,参考以康熙志所附城区图,以及《苏轼在密州》中超然台宽八丈左右的说法,北极台应该在超然台东四百米左右,距离城墙东北角大约百米。
   三、“北极台”名字的出现时间
   有人认为,“北极台”这个名字的出现时间,与“超然台”相当。对于这种说法,笔者不敢苟同。从苏轼研究方面来看,“北极台”这个名字出现在苏轼知密州之后。假如在苏轼时期就有这个名字的话,以苏轼的性情和才华,怎么会不到上面一观,怎么会不留下诗作呢,或许再动工修葺一下,那就会留下另一个与超然台齐名的文化名胜了。同样是筑城,同样是在北城墙上留下两个对峙的台子,苏轼为什么选择西北角这个而不选择东北角这个呢?从八卦方位上来看,东北为艮卦属土,西北为乾卦属金,但很难从这个层面讨论苏轼的选择。问题的重点是哪儿呢?笔者以为,应该从“超然台”之“台”来理解。无论是苏轼之前的人所说的“北台”还是苏轼自己所说的“超然台”,亦或苏轼之后以至今天我们所说的“北台”或者“超然台”,从实物的角度来理解,都应该包括城墙上那个台子以及台子上面的建筑,也就是苏轼自己所说的“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的那个台子上的房子,并且,这个房子及诗人活动所形成和创造的精神成果渐渐成为“台”的主要内容,渐渐超越了城墙上那个土台子本身。
   苏轼在自己的大作《超然台记》中说,“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很明显,台子上面已经有房子了,台子和房子也已经被称为“北台”了,苏轼只是“稍葺而新之”而已。看来,在苏轼那个时期,城墙东北的“北极台”还只是一个城墙上的土台子而已,上面没有什么建筑,更没有被称为“北极台”。
   其实,参照诸城县志,问题还是比较容易弄清楚的。
   万历《诸城县志》除保存了明朝方豪的《超然台专祀东坡记》的文章之外,还有如下记载:
  嘉靖初,于上建祠三间,以奉安真武像。后复铸为铜像,名为“北极台”,亦名“真武庙”。
   康熙《诸城县志》也有类似说法:
   嘉靖初,于上建祠三间,以奉真武。后复铸铜像,名为“真武庙”。
   康熙志还有以下内容:
  豪…遂作《超然台专祀东坡记》以贻瑶。豪去,瑶劝谕千户所好善富人王升,于东城台上创建真武庙,名为“北极台”,迁真武祠于东城台,而超然台专祀苏公。
   乾隆《诸城县志》说得更详细了:
  北城上与超然台东西并峙者,为北极台,真武庙在焉。旧祠真武于超然台,而苏祠在其侧。明嘉靖元年,恤刑,刑部郎中方豪录囚至县,始撤其神,专祠苏公,且为之记。今真武庙在北极台者,亦圮矣。
   这就是说,明朝嘉靖初,“北极台”正式命名了。
   四、北极台的地位和作用
   关于北极台的地位和作用,则有一个其作为“真武庙”的事实。
   道教的发展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宋朝时,由于统治者们受到北方契丹、辽国的威胁,主和政策再加上国力不济,统治者们开始借助神的庇佑来提高人们对抗外族的信心,于是,北方大神玄武大帝得到了人们的重视。据说,北宋开宝年间,玄武神降于终南山。后来,“玄武大帝”更名为“真武大帝”,据《集说诠真》等书,说是避宋真宗(曾名玄休、玄侃)的讳,据《朱子类语》,乃是避赵宋“圣祖”赵玄朗(字公明,即后来的财神,宋真宗追尊为“上灵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庙号圣祖)之讳。个人觉得,朱子这个说法更可信一些。宋真宗、宋徽宗、南宋钦宗等都对“真武大帝”进行了加封,真武大帝的形象也完成了由动物向人形的转化,元朝也加封真武为“元圣仁威玄天上帝”。明成祖朱棣由于靠武力平定北方,迁都统治,更是信奉真武大帝,以至于各级都建真武庙,永乐年间又在武当山大兴土木,真武大帝进一步得到重视,在全国影响越来越大。在这个过程中,也形成了天蓬元帅、天猷副元帅、真武将军以及黑煞将军被称为“北极四圣”或者“北极四圣真君”的说法。
   既然各地皆建真武庙,诸城县恐也不能例外,只是不知什么原因,把超然台正堂当作了真武祠,苏公祠反而在西厢房了。超然台正堂本来是作为苏公祠的。据《苏轼在密州》孔凡礼先生《苏轼密州系年》,在徽宗时期,人们就“肖东坡苏公像于城西彭氏之圃,郡人岁时,相率拜谒”,至于具体什么时间把超然台正堂作为苏公祠的,据任日新先生《超然台历代修建考略》一文,“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密州同知庚伯麟重修超然台、苏公祠”,既然是重修,看来把北堂作为苏公祠是应该在此之前的。明景泰六年,诸城知县黄武新建慕贤亭。那么,把超然台正堂作为真武祠看来应该在景泰六年之后,嘉靖元年之前了。
   明朝嘉靖元年,朝庭为犯人减刑,刑部郎中方豪到诸城查看狱情,不满于真武大帝占据超然台北堂,作《超然台专祀东坡记》留给诸城县令张瑶,张瑶游说千户所乐善好施的富户王升出资,在县城东北角的那个台子上另建祠三间,安放“北极四圣”之一的真武像,这个台子开始被称为“北极台”了。张瑶和王升就成为北极台重要的建设者了。不久,真武大帝虽然又被铸为铜像,而作为刑部郎中的方豪竟然敢称真武为“邪神”,看来到嘉靖时期,真武大帝的地位已经有所下降。
   五、“北极台”名字的消失
   说到北极台的消失,首先应该说一下真武庙的消失。关于真武庙的消失,乾隆《诸城县志》上说得比较清楚。“今真武庙在北极台者,亦圮矣”,也就是说,到了修撰《诸城县志》的乾隆甲申年(1764),北极台上的真武庙已经倒蹋了。这样算来,从嘉靖元年(1522)算起,北极台上的真武庙总共存在了240年左右。
   要讨论北极台的消失,由于没有直接的资料,只能从民间使用的“台下巷”这个名字入手。
   在万历、康熙、乾隆《诸城县志》上,都没有看到“台下巷”这个名字,“县治前自东武门抵西宁门横街,东曰东市,西曰本市,人迹骈阗,居一城之最。东市北抵北极台者曰东巷,西市北抵超然台者曰西巷”,“台下巷”的正式名字叫“西巷”。
   虽然同为北城墙上的台子,超然台为什么名传千古呢?这主要得力于千古才子苏轼的大名。苏轼之后,超然台有记载的修葺先后进行了16次之多,并且康熙五十八年的诸城知县罗廷璋主持修葺的那一次,“方广倍之”,而“北极台”呢,随着道教地位下滑,真武庙坍塌,北极台在人们心中也逐渐变成只是比城墙稍微凸出一点的地方,没有其它什么特别的了。
   当“台下巷”之“台”已经约定俗成地变成“超然台”的时候,“北极台”就淡出人们的视线,淡出了人们的记忆。
   所以,“北极台”名字消失的时间,大约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台下巷”之际。
   没有了真武庙的北极台并不是一个特别醒目的地方,怎么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呢,特别是人们更愿意把目光聚焦在千古大家苏轼身上,聚焦在千年名台——超然台上的大环境之下。没有了文人们、诗人们的歌颂和记录,没有了真武庙的曾经的辉煌,“北极台”渐渐地湮没在了时间的长河中,湮没在了人们的记忆里,直到民国末期,诸城老城墙拆毁,“北极台”更是难觅蛛丝马迹了。
   六、歌咏北极台的诗文
   按明清时期诸城人文之盛,歌咏北极台的诗文应该不少,但流传至今可见的却比较少。笔者目前仅找到了两首。
   一个是保存于万历《诸城县志》的丁惟宁的《登北极台怀旧》:
  石磴经霖势欲斜,相将筋力老还赊。
  台凌积翠仍千祀,楼俯长衢几万家。
  历历遥山明霁雪,依依晚树绕寒鸦。
  追欢俱是金兰契,话入山阳文起嗟。
   丁惟宁,诸城人,嘉靖万历年间的大名士,自小聪慧,弱冠举于乡里,年青就中进士,一生大量创作,近年又考证为《金瓶梅》的作者之一。通过这首诗,可以看出当时人们登上北极台,目之所极,景色与超然台一样美丽。
   还有一首是保存于《东武诗存》的王翰《雨后登北极台》:
   乱山耸翠雨初晴,北极台高野色平。
  原树栖乌啼落日,人家寒杵急秋声。
  百年往事沧桑里,满眼浮云感慨生。
  咫尺苏公亭子在,风流不尽异时情。
   王翰,乾隆《诸城县志》列传第八在隋平传里简略地提到,“同时范德寿、王翰、王谦、曹玉锡皆能诗。德寿,字侣佺,拔贡。翰字为宪,谦字卢大”。据诸城百尺河王家大村乾隆二十九年所修王氏族谱,王翰为王化普之子,为明末明臣王化贞之从子,“字维宪,工诗”。据光绪《增修诸城县续志》隐逸补遗条目,王翰属于“石梁九老”之一。这首诗除了登北极台所见景色之外,更有趣的地方在于诗人站在北极台上观望超然台,把当时的两大名台作了对照,给北极台留下了宝贵的资料。只是真武大帝怎么会比得上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大诗人呢,诗人的感慨也值得我们深思啊!
(作者系诸城市超然台管理处主任)

  1 条记录 1/1 页
编辑:李杰欣

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

娱乐新闻



关于我们 - 诸城新闻 - 娱乐新闻 - 网站公告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鲁ICP备2021025553号-1  主管:中共诸城市委宣传部  主办: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诸城市和平街173号 邮编:262200 安全狗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