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诸城新闻网 > 文化 > 读书 > 千古村落——近贤村

千古村落——近贤村

2016-12-07 10:09:01 来源:诸城新闻网

王泮政


    一个小村落,诞生了一位历史名人
    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齐国一个小山丘下只有十几户人家的贫穷村落里,一个婴儿呱呱坠地。
    这是一个男孩,但这个男孩与常人不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越来越表现出自己的异常,因为他的许多异常举动被人们视为异类,因为他的异常险些命丧囚牢,也因为他的异常引起天下第一等圣人的青睐。
    他就是传说中通百鸟之语的一代文士公冶长。
    公冶长诞生的村落就是现在的诸城市贾悦镇近贤村。近贤村坐落在贾悦镇政府驻地西北6公里处的锡山子山东南麓。据《公冶氏族谱卷一》记载:公冶长生于周景王25年(公元前520年)。他幼年生活清贫,但节俭勤奋,锲而不舍,攻读诗书。
    谁也不曾料到,古代这个贫穷落后的小村诞生了一位闻名遐迩的文化名人,而且他竟还成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孔子的七十二贤中的高足,最终还成为孔圣人的乘龙快婿。

 这位历史名人,是世界上最为奇特的异类人才
    说公冶长是世界上最奇特的人才,就奇特在他不仅博书达礼,而且传说他通百鸟之语。公冶长出生地在海拔174米的锡山子东南山脚下。锡山子刺槐繁茂,郁郁葱葱,孩提时的公冶长经常到山上游玩,就和树林中的百鸟嬉戏、聊天。一天早晨,公冶长在睡梦中被一群鸟啼惊醒,他仔细地听着群鸟的相告:“公冶长,公冶长,锡山顶上虎托羊。你食肉,我食肠,快去取来莫彷徨。”公冶长听后立即披上衣服,蹬上鞋子,赶到锡山。果然,在半山腰上有一只被老虎咬死的羊。他把那只羊拖回家中,扒皮下锅煮之,煮熟后同家人美美地饱餐一顿,享受了懂鸟语带来的实惠。
    公冶长在尽享美味的时候,却犯了一个错误,他把羊肠子埋在了自家的菜园里,没有送给报信的鸟儿吃。这群鸟儿十分生气,决定报复一下公冶长。一天,锡山脚下的街市上有个老翁被一恶人打死,恶人畏罪早已逃跑,许多围观的人议论纷纷。这时,那群鸟儿又飞到公冶长的住处啼叫:“公冶长,公冶长,大街市上虎拖羊,你食肉,我食肠,快去取来莫彷徨。”公冶长没有怠慢,跑到街市上,看到一大群围观的人,以为里面是死羊,于是大喊:“是我打死的,是我打死的!”衙门里两个来办差的正一筹莫展,突然从天降下了个自投罗网的家伙,他们喜不自禁,心想正好可以带他回去领赏,不容公冶长分辩,就把他带回衙门关进了监狱。公冶长这才意识到上了鸟儿的当,后悔当初只顾自己享用美味忘了把羊肠子给报信的鸟儿吃。任凭他怎么解释,官府也不信他懂鸟语。公冶长想,这下完了,等着判死刑吧。
    被诬陷在狱中的公冶长因懂鸟语而引来杀身之祸,感到非常窝囊。无奈,他在囹圄之中苦读经书,打发最后的时间。不料,有一天,一群鸟儿飞到监狱附近啼叫:“公冶长,公冶长,齐人领兵侵我疆,沂水滨,沂水旁,当去御之莫彷徨。”他听到后觉得这又是上苍在冥冥之中来解救他了,就立即要求见鲁国国王,并说是鸟儿告诉他的。狱卒经不起他的软磨硬泡,答应层层上报。鲁国国王半信半疑,但为了预防万一,还是急忙派兵前往。果然,齐兵在沂水滨、沂山旁调兵谴将、蠢蠢欲动。鲁王这才相信公冶长真的通鸟语,于是派奇兵突袭,把齐军打得落花流水。鲁王亲自过问了公冶长的案子,确认他是无辜的,又因为他御敌有功,就下令把公冶长从牢狱里放出来,还要封其为大夫,然而,认为通过鸟语获此官位是羞耻的公冶长婉然谢绝了。
公冶长因懂鸟语经历了大喜大悲后,慕孔子大名,徒步跋山涉水三百多里来到鲁都曲阜拜孔子为师。公冶长勤奋攻读,呕心沥血,终于业成。他博通六艺,学业出类拔萃,孔子三千弟子中最著名的有七十二人,公冶长名列第二十位。孔子了解他因懂鸟语遭诬陷坐过监狱,更了解他“鲁君欲为大夫,其不受,终身治学,而不仕禄”的历史,孔子认为他“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并“以女妻之”(《论语》)。就这样,勤奋好学而又质朴善良的公冶长成为万世师表、世代景仰的孔子的女婿。
    古今中外历史上,除了公冶长,还没有一个懂鸟语的记载,这不是世界上最为奇特的人才吗?就凭这点,公冶长就可以上吉尼斯纪录了。

 在历史名人生活的地方,寻觅公冶长的古村落遗迹
    公冶长,复姓公冶名长。《史记》上记载是春秋齐国人,《孔子家谱》上记载为鲁国人。今锡山子春秋时原为鲁国防亭一带领土,后被齐国吞并。《管子》上记:“长城之阴齐也(此是指齐国长城)”,此地乃长城之阴。可见锡山子一带先属鲁,后属齐。所以《史记》与《孔子家谱》二说是并存不悖的。
    公冶长为治学授徒,携妻子回归故里,因家境贫寒,房屋破旧,便到家乡西北50华里的城顶山(今山东安丘市石埠子镇)东麓之阳,盖了三间茅屋,在那里读书、带徒弟。那里群山环抱,古木参天,泉水潺潺,曲径通幽,尘嚣不染,确是读书授徒传艺的佳境。此后,公冶长专心治学,直到老死。乡人十分怀念他,便将此山改称书院山,并立公冶祠,后人称之为书院。书院已成为潍坊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公冶长故里原存有公冶墓、公冶祠,墓、祠原在锡山,因明王朝在此山开矿,将公冶墓迁于山下公冶场村北。明弘治六年(公元1493年),山东按察司巡海御史赵鹤令来诸视事,拜谒公冶长祠。赵鹤令由县令冯杰陪同,参拜公冶祠毕,赵鹤令查问墓在何处,冯杰回答,神像位下就是墓。赵鹤令听后甚为不悦,认为这样年久会无墓可指,殆将泯没。遂即提议,将祠移于墓前,把墓培土成冢,移植树木。从那时起,移祠于墓南数步,修筑完臻。明朝修筑的公冶祠,有祠堂三间,建筑精美别致,中间安坐公冶长泥塑彩像,四壁挂满了历代圣哲名流的诗画文幅,文墨荟萃,蔚然大观。门上写有“天下门士祖,贤人弟子群”的对联。堂前碑碣排列整齐,长石安放有序。祠堂与坟墓之间有洞沟通,坟周围古树参天,幽雅肃穆,历朝历代前来参拜的香火不断。只可惜土改期间公冶祠被毁灭殆尽,破四旧时再次遭到一些狂热分子的洗劫。而今,在公冶长的家乡近贤村仅存他的墓庐,并被列为诸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公冶长故里原名公冶场,以后,和它相邻的一个不知名字的小村与公冶场村合并,共同叫公冶场村,因为公冶长的名气,后人也叫这个村“公冶长”。建国后,在“破四旧”的浪潮中改了一个时髦的村名——先进村,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又改为现名——近贤村。从两千多年前只有十几户人家的贫穷村落穿越到今天,近贤村已有杨姓、王姓、公冶姓、韩姓和卢姓人家170多户,630多口人了。
    (作者系山东青年作家协会理事)

  1 条记录 1/1 页
编辑:王秀丽

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

娱乐新闻



关于我们 - 诸城新闻 - 娱乐新闻 - 网站公告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鲁ICP备2021025553号-1  主管:中共诸城市委宣传部  主办: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诸城市和平街173号 邮编:262200 安全狗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