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诸葛亮无疑是最出色的辩论家。诸葛亮在下江东的时候,正值刘备颠沛游离之季。火烧新野非但没有让他获得新的领地,反而将自己的大本营给烧掉了。此时,诸葛亮临危受命,开始了自己在《隆中对》中提到的“联孙抗操”之计,后来所发生的著名的“舌战群儒”即指此事。
在舌战群儒时,首先发难的是东吴的首席谋士张昭,诸葛亮早已了解此人:张昭在东吴中有着极为特殊的地位,他是东吴文官的意见领袖,而孙策在去世之前为孙权留下的建议即:“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由此便可得知张昭之力。面对张昭,诸葛亮,娓娓道来,严密防守之后大举进攻,令张昭无一言可对。在面对张昭洋洋洒洒的反驳时,他又表现得周密细致、丝丝入扣,向张昭一一陈述联盟的好处,并最终令张昭成为了他第一个说服的人。
诸葛亮以其高超的语言技巧令整个论辩过程变成了一场精彩纷呈的高手对决:在谈到刘备新野之败时,诸葛亮说刘琮“暗自投降”,其意即在讽刺那些东吴主降曹操之人,并指出,联盟之力“非等闲可知也”,暗示张昭等皆等闲无能之辈。他特意避开了某些辩士为了一己之力而游说的特点,在反击对方的同时,也为自己张目:我为匡扶人国而来,你们却为葬送人国而辩,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在整个谈判过程中,诸葛亮以其过人的胆识向东吴群儒展开了舌战,并以自己的滔滔辩才令对手成为了“口”下败将,使孙权被说服,同时也令吴蜀联盟共抗曹操的局面得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