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2016年博物馆举办过的大大小小展览,无论是从《蛇杖Ⅲ:左开道岔》、带你了解魔都历史的《市民都会——上海:现代城市主义的样本》,还是容易引发吃货本质的《零食》群展,我们都从中获得不少灵感和启发。就在上周,万众期待的第十一届上海双年展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盛大开幕了。
蕃茄田艺术首席教育官郑怡女士受邀出席此次上海艺术界盛会,与各界艺术家、艺文爱好人士以及媒体们,在第一时间感受新锐艺术的魅力。
上海双年展
上海双年展创立于1996年,是中国历史最悠久、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也是亚洲最重要的双年展之一。
上海双年展始终以上海城市为母体,聚合最优秀、最新锐的国际策展人和艺术家资源,探讨都市文化、当代艺术和社会公众的互动关系,成为每两年一次集结于上海的大型国际当代艺术展示与交流平台。
在过去的20年里,上海双年展经历了从“不自信”到“自信”,从“国产品牌”到国际知名的过程。
艺术不分国界,如同蕃茄田艺术这个由中国本土孕育的少儿创新艺术教育品牌,历经多年,遍及全国123个城市,也终将迎来走出国门,实现创意中国的梦想。
主题:
何不再问?正辩,反辩,故事
“何不再问?何不从一个问题或者欲望的原点、末端、中点——开始发问(因为‘提问’的任务既是提出问题也是唤起欲求)?”
——这段文字,是Raqs媒体小组(Raqs Media Collective)受“印度新电影”( Indian New Cinema)运动先驱李维克•吉哈塔克(Ritwik Ghatak)的作品《正辩,反辩,故事》(Jukti, Takko aar Gappo, 1974)启发而书,它锚定了本届上海双年展的策展构思。
▲上海双年展由来自印度的Raqs媒体小组担任主策展人
在Raqs的构想中,作为本届上海双年展主角的艺术家就如同一个寓言中的人物,抛出各种谜团和动机,提出必要、艰难而动人的问题,从而转化了他们自己所处的那个故事。
“正辩,反辩,故事”——三者就像物理学中的“三体问题”。
受此启发,本届双年展期待:
•充满寓言和故事中浑然天成的惊喜,并以新奇有趣的方式展开问题和辩论;
•构建介于图像、观点与表达之间,艺术、文学与哲学之间的异于主流、非教条化的链接矩阵;
•超越并质疑对世界的惯常划分的艺术和话语视角。
11位重点艺术家
本届双年展艺术家们围绕着“终端站”展开,每个艺术家是问题的化身。首次公布的重点艺术家名单为:孙原和彭禹(中国)、李明维(中国台湾)、托马斯•萨拉切诺(阿根廷)、罗班•迈耶(瑞士)、乔治∙阿德阿格伯(贝宁)、杨振中(中国)、王海川(中国)、张怡(美国)、SUPERFLEX(丹麦)、默依纳克•比斯瓦(印度)、郑重宾(中国)。
《层层天墙》
▲《层层天墙》(2015年),郑重宾,图片来源艺术家本人
《层层天墙》是一件具有纪念碑性的、多维的纸上着墨作品,放置在一个由半反光的地板与倾斜的墙面搭建组成的空间里。
《So
Far》
▲《So Far》(2016年)孙原和彭禹,图片来源艺术家本人
《So
Far》是一件雕塑装置作品,由一个管子连起的三个坛子组成,一台真空机通过管子将坛子中的气抽空。这些坛子将成为一个系统,被两台叉式升降机从不同端拉住,在作品周围创造出一个具有张力的场域。
时间:2016年11月11日
– 2017年3月12日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回首过去的二十年、十档双年展,我们同时也经历了无数观念、思维、逻辑上的改变与扩宽。每一次看展都有与上双说不尽的独家回忆与历史……而来此次双年展,参展的艺术家,向观众抛出各种谜团和动机,从而挖掘理性、直觉与美妙间不断变化的奇妙感。
如果这周您不是那么忙碌,如果你也是个艺术迷,那就千万别和孩子错过这么特别的双年展,好好地来实地享受一番吧!
蕃茄田艺术专注于2-15岁少儿创新艺术教育,欲了解更多,欢迎关注官微及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