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市府前街小学大华校区 闫燕
自2014年7月份诸城市教育局对城区部分学校的管理体制进行调整以来,诸城市大华学校成为府前街小学北校区,隶属府前街小学管理。合校两年来,大华校区在府前街小学“行知教育”教育理念的引领下,以“崇德明礼,知礼乐行;读书明理,尚学雅行”为办学特色,以培养“健康乐学 行端 友爱”的大华学子为核心。快速地实现了从地处城区的村小到市直分校的转型,学校从精细化管理入手,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教师提升活动,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四个转型”。
一、 教师成长转型
通过青蓝结对,师徒结对,骨干引领,集体探讨等手段,促进教学相长,实现教师成长由学习型向专业型的转变。
青蓝结对既是青年教师培养的有效途径,又无形中提升了老教师的专业素养。我们将课堂教学研究活动与府小坚持多年的青蓝结对活动有机结合,提出了青蓝结对的“四个一”要求:即徒弟每周听师傅一节课,学习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师傅每周听徒弟一节课,现场评课指导;徒弟每周写一篇学习笔记或反思,师傅点评;徒弟每学期面向学校讲一节汇报课,以此成绩量化师徒。同时,学校每学期开学第一个月,责成骨干教师定期举行公开课和观摩示范课,组织青年教师进行观摩学习,集体研讨,促使他们在观摩学习中不断完善自己,在讨论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以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二、教师业务转型
学校以研读课标为手段,以提升教师业务为目的,帮助教师明确教学方向,把握教材重点,实现教师由知识型向业务型的转变。
学校为每一位老师配备了《课程标准》和《课程标准解读》,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的办法,组织教师学习《课标》,研究《课标》,先是教师自学,并对照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反思,写出教学反思与体会,进行交流学习,然后再分学科进行《课标》的集中学习与解读。充分利用周三集中教研活动时间,集体学习《课标》,交流反思与体会。同时,定期邀请教研室领导和优秀教师做主题报告,以指导教师更加深刻地学习《课标》,理解《课标》,把握《课标》,应用《课标》,促进教师的业务成长,改进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三、教研活动转型
学校在单一的学科教研基础上,开展了三级教研联动活动,实现由单一的教研型向三级联动教研型的转变。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实行跨校区听评课教研。组织老师们到校本部听课、评课,并邀请校本部的优秀教师到大华校区进行教学示范,管理经验介绍,进行交流学习。并利用每周一年级组内的教研活动,进行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先周备课活动,以把握教材重难点,找准教学难点,确定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同时,利用每周三下午学科教研活动的时间,分学科组织教师听课、评课,让外出学习的教师,向教师汇报学习经验,交流学习体会,进行复盘式教研。
通过跨校区教研、年级组教研和学科组教研三级联动教研,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四、课堂教学转型
采取研究课堂的手段,调动广大教师自觉研究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梯次推进课堂教学研究,实现课堂教学由传授型向研究的转变。
两学年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研究分别按四个阶段梯次推进:
一是通过举行推门课、组内研讨课、个人申报课、优秀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赛课,“五课”活动,了解全体教师的课堂教学状况,引发老师的思考,引领教师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打造优质高效的课堂。
二是结合教研室下发的“六课型”,分学科组织指定课型赛课,以数学科为例,我们举行了计算教学课、空间与图形课、解决问题课、综合实践课、单元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的赛课研究。通过每一种课型的打磨,让老师从根本上了解了所任学科各种课型的基本流程,为上好每一个课型奠定了基础。
三是开展教研组内的“同课同构”研讨,教研组长带领同组教师,结合课例,集体研究备课,共同分享智慧。先由第一位讲课教师形成教案后,再进行二次研究,然后由组内五位教师依次执教公开课,同学科教师进行观课议课,一轮下来后,再责成一位讲课教师集中进行本课题精彩的课堂呈现和展示。在一次次的课例打磨中,促进老师们正向着课改的方向努力前行,不断进步。
四是开展两个校区的“同课异构”研讨,先由两校区的教导主任分别带领老师们打磨选定课题的课例,展示自己的教学设计和风格。然后采用复盘式教研,通过做课教师再现课堂环节、听课教师议课辩课,引发参与者对两个课例的环节设计、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的有效性、目标达成度进行对比和思考,学习借鉴有效设计方案,针对问题,共同研究改进方案,达成共识,共同提高。
适时的转型,扎实的校本教研,使教师的专业素养有了质的飞跃,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两年来,有四位教师参加课改优秀教师评选,成绩都名列前茅;在“一师一优课”评选活动中,我校共录制了22节课,全部被推荐到潍坊平台,其中有 11节被推荐到省平台,这真实记录了自转型以来,教师取得的优异成绩,也是在转型中教师成长历程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