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诸城新闻网 > 新闻 > 诸城 > 要闻 > 金鉴往事:谁言寸草心

金鉴往事:谁言寸草心

2016-09-09 09:13:41 来源:诸城新闻网

 9月7日晚,王金鉴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又一次在政府礼堂进行(下图)。尽管台下的多数人已经不是第一次聆听和观看,但是,每一次听和看,台下的人都会被感动,感动到落泪,感动到走出礼堂时发现自己真的受到了洗礼。身为一名记录者,我也是这样,与其他观众不同的是,身为记者,我们知道更多的故事,也愿意分享这些故事,让更多的人看到,有所思、有所想、有所为。

金鉴往事:谁言寸草心
记者 王玮

 

  “娘,俺大大来?我拿点钱使。”
  “恁大大没在家,你得使多少钱?”
  “400。”
  “我就剩下400块钱了,你拿着吧。”
  在王金鉴的老家东丁家庄子村,年迈的双亲说起儿子生前往事,依然无法抑制内心的悲恸。白发人送黑发人,这其中的人生况味,难以用语言来描述。
  王金鉴的老母亲忆起的这段往事发生在2014年,老母亲说,她没有问金鉴要钱做什么,金鉴也没有说,拿着钱就走了。
  老父亲告诉记者,他心疼儿子,所以这些年,每当金鉴回家要钱,他都不难为他,有一千就给一千,有五百就给五百,“他拿着这个钱贴补了那些有困难的病号。”老父亲也记不清金鉴从他那里用了多少钱了,但他理解他的儿子:“俺这个孩子打小就心疼人,心很善。”
  王金鉴上初中的时候,路上会经过一个五保老人的家,他经常在上学放学的时候去老人家里帮着老人打水打扫卫生,在普遍贫困的那个年代,他还将家里人的吃食偷偷拿出去给老人吃,在他工作后,身上仍旧保留了年少时候的那份悲悯,也许是天性,他就是看不惯别人受苦受罪,一而再地帮助别人,帮助更多的人。
  “他总是先看到别人的难,从来也不考虑其实我们自己也难。”
  王金鉴的二弟一家在村里开了个卫生室,据他的二弟媳妇回忆说,大哥经常打电话嘱咐说:“看着人穷的,能不要人家的钱就别要人家钱了。”二弟一家也总是按照大哥说的去做。王金鉴有两个弟弟,一个小他两岁,一个小他五岁,他们从小就一直受到大哥王金鉴的关心和照顾,从小就相信他,大了就支持他。
  王金鉴是在16岁那年顶替父亲成为程戈庄卫生院的一名药剂师。老父亲知道那时候他更愿意去上学,而不是去接班。他学习好,想先学更多的知识,考上医科大学。“那时候农村,能顶上一个就轻松一个。”尽管不情愿,但是为了父母,为了家人,王金鉴还是去上班了。后来,他在卫生院边上班边学习,考上了卫校,虽然有了更高的学历,他也没有选择离开,而是继续踏踏实实留在乡镇上。
  “大大,给你钱!”老母亲至今仍清晰地记得,王金鉴发了第一个月工资时的情景,他有些欣喜有些激动地告诉父母,自己发了24块钱,并要把钱全部留给父母。父亲留下了一半。
  “大大,给你钱!”这是刚开始工作时候的王金鉴,孝敬父母;“大大,你给我点钱使。”这是当了卫生院院长以后的王金鉴,待病人如亲人,视人民如父母。
  王金鉴的老父亲说,一次,金鉴回家看望他们老两口,是租车回去的,老汉诧异:“金鉴啊,你都当上院长了,你们院里不送你回家啊?”金鉴回答说,“咱自己的事,不能耽误了医院用车,公私不分还中?”
  “大哥,你给我找个工作,去你们医院开个车也好”“你别去,干不好再给我丢脸。”王金鉴的堂弟找到王金鉴,希望他帮着解决工作,王金鉴一次又一次拒绝了;他的另一个亲戚多次希望从一家医院换到另一家医院,这样能离家近一点,王金鉴在这两家医院都干过院长,但是始终不肯帮这个忙。他一辈子都在求人,但是家人求他的事情,他却从不答应。
  老父亲没有什么文化,对王金鉴的教育就是“贪、偷的事咱不干。”王金鉴是个孝顺的儿子,当年在程戈庄卫生院的时候,他常常骑着自行车,赶30里的路回家看望父母,父母在农村,王金鉴在城里看到有什么老两口没见过没吃过的点心,就买回家给两位老人吃,匆匆回趟家,再匆匆赶回自己的卫生院,陪着父母吃顿饭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在辛兴卫生院病房楼建设期间,忙得没有时间回家,老父亲就时常到辛兴去看儿子,“咱盖楼不能留下骂名”,老父亲的教育,直白得让人听了多少有些不舒服,王金鉴没有对父亲说什么,但用行动证明着,作为父亲的儿子,他没有让父亲丢脸;作为一方百姓的儿子,他让当地百姓竖起大拇指。
  谁言寸草心?谁言寸草心!

 

心系百姓自芬芳
  ■ 李峰


 
  事靠人为,事在人为。打造一支德才兼备的干部队伍,是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县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层战场,是纾解民生问题的最前沿。做好县域发展各项工作,关键是培育一批扎根基层、勇于奉献的好党员好干部。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努力以道德的力量去赢得人心、赢得事业成就。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有一位“不忘初心,始终如一”的好党员——王金鉴感动了山东诸城。他生前是一名乡镇卫生院院长,34年扎根基层,从一名赤脚医生一路成长,直到去年8月积劳成疾不幸去世。王金鉴的身上,闪耀着共产党人特有的宝贵品质。
  2003年,王金鉴临危受命担任诸城辛兴卫生院院长,为改善医疗条件、提高医疗水平,他多方筹资、积极外聘名医、提升职工素质。一年多后,一个业绩倒数的卫生院成了市里乡镇卫生院的排头兵,周围百姓享受到医疗条件改善带来的实惠和便利。我们常说党的干部要“忠诚于党,忠于组织”,忠诚的政治品格,是以切实的行动来体现的。王金鉴忠诚于党、干事创业、服务群众,不计较个人得失,不向组织提要求,心中挂念的始终是百姓健康,为我们树立起忠诚的典范。
  基层干部离群众最近,群众看我们党,首先就看基层干部,看基层干部的作风和行动。为加快门诊楼、病房楼建设进度,王金鉴天天蹲守工地,“鞋上满是水泥渣子,衣服上净是涂料油漆”;为落实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他连续加班,累晕在医院。一个实干苦干的干部,对党组织而言是一面兴国立业的鲜艳红旗,对老百姓来说是一笔无形的精神财富。王金鉴是坚守基层、默默奉献的一个标杆,对我们而言,要像他一样把基层当舞台,立足岗位履职尽责、真抓实干,用一流服务、一流业绩回馈党组织和群众的信任。
  “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一个好干部,总是把群众当亲人,胸膛里跳动着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为让病人能住得安心放心,王金鉴有时间就往病房跑,设身处地为患者排忧解难,多次为家庭困难的患者和孤寡老人垫付医药费。为了分流人员以减轻医院负担,让妻子第一个下了岗;医院聘了一位放射科专家没地方住,把自家房子让了出去。老百姓说,“病号跟着院长走”,足见患者对王金鉴的信任。“小家”服从“大家”、廉政先廉家,王金鉴给我们做出了最好的示范。他也用自我示范告诉我们,群众才是共产党人最大的牵挂,为群众办具体事、做实在事,做老百姓的贴心人,我们不应有推辞。
  我们常常说,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也是最好的说服。一个好党员、好干部,如同一朵盛开的玫瑰花,由内而外散发着芬芳气质,让周围的人闻其香赞其行、慕其名承其志。脱贫攻坚、深化改革、全面小康,实现伟大的事业,无不需要这样的榜样引领。一个党员做得好,就能带动一群党员,鼓舞一批群众。王金鉴离开了我们,但更多像王金鉴一样心系百姓的好干部,会源源不断涌现出来。
  原载于《人民日报》(2016年9月6日6版)

  1 条记录 1/1 页
编辑:李杰欣

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

娱乐新闻



关于我们 - 诸城新闻 - 娱乐新闻 - 网站公告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鲁ICP备2021025553号-1  主管:中共诸城市委宣传部  主办: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诸城市和平街173号 邮编:262200 安全狗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