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精益研发2.0 -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工业研发》(以下简称《2.0》)是工业研发界的一件大事。作者安世亚太公司高级副总裁、国家工业软件与先进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田锋先生,系统地阐述了精益研发2.0理论体系和其当前对国内产业发展需求升级的适用性和针对性。
咦?!好像哪里不对?在“工业4.0”沸腾天下的今天,这位田先生怎么用2.0来给精益研发定调?是无知?低调?无视大势?抑或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
我们认真研究《中国制造2025》,不能不说,我们不仅领会到了作者的务实,也体会到精益研发的自信。
全本《中国制造2025》,85%的篇幅强调工业强基,15%的篇幅引领智能制造。这一点也反映了中国政府和专家的清醒与务实,没有在铺天盖地的工业4.0中迷失自我。在《中国制造2025》的解读中,进一步强调,中国工业需要“2.0补课、3.0普及、4.0示范”。4.0是中国三个十年计划之后、建国一百年时的结果,德国也尚把工业4.0作为未来二三十年追求的目标。
所以,针对今天乃至未来五到十年的中国,本书作者提出“用2.0强基,用3.0发展”,不仅表现出务实精神,更体现出在纷繁嘈杂环境中的淡定和自信。
在以后的书评中,我们再谈本书中提出的精益研发3.0——智慧研发,即精益研发的智慧化。本文先谈这个2.0。谈到精益研发2.0,我们不妨先回顾一下1.0。
精益研发1.0实现“模式转型”
作者在《2.0》的论述中提到:作为企业搞精益研发的首个阶段,精益研发1.0的目标是“模式转型”。针对企业多年形成的研发积累,我们将研发流程显性化和数字化,将流程中蕴含的隐形能量释放出来,反哺研发体系,以达到夯实能力、提高效率、加强协同及持续提升的目的。这里所说的“隐形能量”指的是在研发过程中形成的知识经验、研发工具、质量要求和过程数据等。
我们可以把精益研发1.0这“模式转型”的核心内容理解为“将研发流程显性化和数字化,把企业研发软硬实力体系化,提升研发效率”(引号内摘自《2.0》)。
翻开历史资料,2008年3月,田锋先生和其所在企业,国内工程研发领域的先锋,安世亚太公司就对精益研发体系就有了非常明确的阐述。所谓精益研发,就是将知识、工具和质量方法与研发流程深度融合,达到提升研发价值和产品品质的目的。企业通过实施精益产品研发,实现投入最少,效益最高,研发最优。
安世亚太公司从代理国际最先进仿真软件工具起家,能站在更高高度,提出针对研发体系设计的可商业化的精益研发解决方案实属可贵,这是当时没有其他任何一家国内企业做到的。而且,精益研发不只是理论,更是实践的思路和工具系统。安世亚太开发出的精益研发平台PERA,基于企业基础研发平台之上,形成基于品质管理、注重技术创新、支持产品优化的虚拟样机开发环境,支持全数字化产品的协同化开发,这让当时国内很多进行复杂系统工程研发的高端企业眼前为之一亮。
随后若干年间,精益研发1.0的成功实践在不同行业领域结出硕果。其中,精益研发系统在航空航天、兵器船舶等行业的实施效果尤为明显。比如某飞机设计企业,在安世亚太的帮助下,从千头万绪的内部问题中梳理出5大核心问题。继而安世亚太为此企业提供了包括流程体系、质量体系、综合设计体系、知识工程体系,4大子系统的完整精益研发方案。上线成功后,这家企业从设计师每年能积累1万多条知识,对培养研发团队新人的作用非常显著,产品设计进入到这个平台之后就不再出去了。从领到型号开始,所有设计研发工作一直在精益研发平台上运行,需要调用知识、数据、工具,就在平台中完成。而且,同样的工作在多家航空单位研究所也都得到了成功的落地。
精益研发平台的研发诊断、监控与指挥场景
精益研发2.0目标“正向设计”
有了精益研发1.0的成功,才有《2.0》的提出。用田锋的话说,“如果说1.0是提升效率的体系,那2.0则是促进创新的体系。而2.0这个阶段的目标就是正向设计。”对于精益研发2.0,田锋还用行军打仗作比喻:1.0是建立全军布局的新型阵法(譬如八卦阵),而2.0就是打造士兵手中的新型兵器(譬如从冷兵器向火器的升级,与之伴随的局部战法也会随之升级)。
“打造士兵手中的新型兵器”的“正向设计”是企业技术发展和产品创新必备的能力,也是中国企业一直缺乏的能力。精益研发2.0就是要通过对系统工程V模型的引入,注重从需求入手的系统设计,并采纳MBSE方法作为系统设计的支撑,强化综合仿真和综合实验,充实综合设计体系。
与正向设计相反的设计方式就是逆向工程。产品逆向设计过程虽然研发见效快,成本低,但因设计重在模仿,没有经历需求工程和系统设计等阶段,容易造成对产品及其技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如果说中国企业的发展历程中,逆向设计是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但超越源于创新,创新源于正向设计。这在中国高铁装备的发展历程上尤为明显,从一开始引进德国、日本等先进技术经验,并通过不断的消化、吸收、再到创新,逐步走向了产品的正向设计,最终形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铁技术和产品。
目前精益研发2.0的很多工作都在某航空企业展开了,比如需求管理、系统设计等,可以看到,精益研发的升级和企业的研发需求升级息息相关。
还有某机车车辆集团企业,旗下有几十个子公司,集团曾把综合仿真体系完全引入到研发设计相关的所有的企业中,形成协同仿真、协同开发。现在又基于精益研发2.0理念,新上线了仿真云平台子系统,通过仿真云进行共享,开发经费大幅降低。
2.0致力于理清研发体系的所有要素,提出完备的企业研发系统理想模型。通过与理想模型的对标,企业可实现对研发体系的差距分析并实施变革,挖掘人员和组织的创造潜力。
经过精益研发1.0的积累后,不少国内高端制造业的优秀企业的研发架构体系已初具规模,成效显著。然而,面向2025发展目标的国内工业企业实践精益研发2.0绝非一日之功。这就类似改革开放30年取得辉煌成就,但接下来的改革进入深水区一样。
系统工程及复杂产品的正向设计开发可不是一件能急于求成的事情。中国工业企业面临的问题的确不是单点的问题,也不仅仅是技术问题,需要用系统思维来思考,用体系方法来解决。精益研发2.0体系基于系统工程的成熟理论和方法来应对这些复杂问题是非常正确有效的探索与选择。
而让我们乐见的是在工业领域,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的众多本土企业中的佼佼者,正在继往开来,将精益研发实践更进一步,从而达到中国制造业研发实力的全面升级,而这正是倡导精益研发2.0 -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工业研发,恰逢其时的价值所在吧。
作者介绍
田锋,安世亚太公司高级副总裁、国家工业软件与先进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北京市综合仿真工程实验室主任、机械工程学会设计分会委员、精益研发体系和综合仿真体系创始人、《精益研发》杂志主编。
作者微博:精益研发_田锋_Hill 欢迎大家关注共同探讨先进研发体系与信息化建设思路。
书友会招募
添加安世亚太个人号-小安为好友(微信ID:2962565253);加为好友后暗号:书友会
通过后,小安会将您拉进“书友群”,方便大家对先进研发体系与信息化建设进行交流学习。
书友活动:参与线上直播交流会;有机会免费获得此书;书评征集等全年活动。
公司网址: http://www.peragloba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