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诸城新闻网 > 教育 > 资讯 > 最美的行走

最美的行走

——诸城市新教育实验行动纪实
2016-07-06 10:52:23 来源:诸城新闻网

 基于对新教育实验“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价值认同和推动区域教育整体变革的现实需求,2012年4月,我市整体加入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倡导的新教育实验,成为全国第36个实验区。自此,新教育的种子在诸城这片沃土上扎根、发芽、开花、结果……
    2015年以来,诸城实验区在努力践行新教育理念,创办幸福教育进程中,密切联系区域教育实际融合“十大行动”,重点聚焦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以推进“每月一事”为抓手,着眼行动,注重实践,强化研究,在行动中努力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和学生的生存状态,共创幸福生活;以制定《诸城市教育局关于全面推进新教育实验的实施意见》为契机,创新机制,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整体推进体系,促进新教育理念在各级各类学校、各个层面落地生根,同构最美教育。

 

着眼每月一事,
为学生系好第一粒扣子


    交流中分享智慧。2015-2016学年伊始,全市坚持“一校一品”,引领学校立足实际,结合育人目标与办学特色,全市中小学和幼儿园全面个性化推进“每月一事”。通过8次校长论坛,1000余人次的交流展示;2次榜样教师叙事,近100名教师的实践分享等行动研究,学校、教师在交流中碰撞智慧,在学习中创新,不断明晰实践路径。特殊教育学校从残疾学生实际出发,把主题定为“劳动”,结合时令和其他资源,培养孩子烹饪、叠被、播种等劳动技能,让他们的生活在劳动中丰盈。实验幼儿园的七彩生活课程以生活为核心,以七种颜色为子课程:红色安全课程,橙色亲子课程、绿色生态课程,青色习惯课程、蓝色节日课程、紫色阅读课程。七彩生活课程以多姿多彩的活动形式贯穿教育的始终,用活动扮靓童年,让孩子在七彩童年中,开启幸福人生。各学校分享交流的同时,2015年底,对“六礼课程”与推进每月一事有机融合的府前街小学大华校区,将“四德”教育贯穿教育始终的明德学校等6所学校经验进行全市推介。通过论坛引领、榜样教师带动、面上推动、点上突破,全市中小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步入新境界。
    课程中涵养人生。坚持以课堂为主阵地,以学科教学为载体,以课程推进为核心,把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总体要求细化,转化为具体的行为细节。各学校围绕月主题,整合书籍、影视、艺术、游戏、社会实践等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实现“每月一事”教育课程化。找到学科教学与每月一事的结合点,让每一位教师通过挖掘各学科在习惯培养上的育人价值,参与到“每月一事”的课程实施中。科信小学以三学段主题细化逐层推进“播种一份绿,收获满园春”主题活动,低年级段爱绿、中年级护绿和高年级植绿。相州镇封家岭小学根据村小学生特点,低年级寻找春天、中年级留住春天、高年级感悟春天,体现了学生的年龄特点,也符合认知规律。石桥子小学在把节日带进校园的过程中,为每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选取了不同的典型节日进行体验,低年级体验全国爱耳日;中年级体验学雷锋纪念日;高年级体验世界水日。城北学校在推进每月一事中,全科参与绿色课程的开发,美术的“春景如画”、音乐的“春之歌”等给学生不一样的收获,他们还坚持东坡文化搭桥,内外联动,个性创新,思路清晰。
    融合中孕育个性。我们倡导让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将特色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彰显生命力。第一小学围绕“阳光生命教育”,系统化推进,特别是将学校的班级仪式特色与活动、评价等联系在一起,并借助学校微信公众号,及时向家长和社会宣传,推介典型。贾悦初中把每月一事和学校剪纸课程相结合,用剪刀再现学生一日生活、“剪”出三月春风和最美教育故事。实验小学大源校区立足农村,凸显生态育人特色,以天时地气为凭依,举办首届春耕文化节,通过“惊蛰开犁”等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带着生态意识去生活。我们还成立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研究中心和家庭教育研究中心,1000余名教师获得国家三级及以上心理咨询师资格,落实学校每学期8课时的家庭教育,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水平共同“推进每月一事”。结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打破学科壁垒,开展跨学科主题教育活动,实验小学在课程整合中找准育人途径,体现学科魅力;郑连叶老师发挥自己的音乐特长,在数学教学和素养培养中植入音乐元素,走出了一条特色育人之路。我市充分利用诸城本地的自然和社会资源,强化实践育人功能,推动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把“每月一事”的课堂由校园走向广阔的大自然和社会,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好习惯。

 

着眼理想课堂,
让教师拥有发展的密码


    聆听中拔节生命。持续推进教师专业阅读和专业写作,把各学科课程标准及解读、各学科能力标准及教学指南等列为教师必读书目,并以考促学,于年底组织全市8059名中小学教师(含教学管理干部和教研员)参加专业水平考试。创造机会,选派优秀教师走出校门、走近名师名家,聆听窗外声音,分批组织校长到国内顶级名校挂职学习,了解全国课改名校的经验做法;定期组织校长论坛和校长挂职学习展示交流汇报;坚持市训、校训和分散研修相结合的方式,创新新教师培训,将理论培训和学科月教研活动紧密结合,组织8次新教师专家报告、辅导讲座,2次观课议课、常规观摩等活动,促进了新教师快速成长。组织校长和骨干教师300多人次赴江苏海门、北京新教育实验学校等地观摩卓越课程和完美教室建设。各级各类学校结合校本培训大力开展多形式的讲座、论坛、读书沙龙等活动,促进教师成长。诸城一中的百家讲堂,从校长到教师,从校外名人到校园职工,从历届校友到在读学生,都留下了精彩的瞬间和永恒的教育影响,形成校园内一道亮丽风景。
    研究中构筑理想课堂。深刻领会新教育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和“六个度”,规范教学路径。加强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队伍建设与指导,在全市公开推选35名市级首席教师、235名教学能手、493名课改优秀教师,强化了首席教师、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在学科教学中的组织与引领作用。制定《关于加强中小学集体备课的若干规定》,落实学校半日教研制度,开展基于个体的集体备课。制定并下发《小学六课型基本要求》和《中学六课型基本要求》,强化教学目标细化研究,强化问题设计和活动设计,强化持续性评价,全面推进基于标准的教学实施。加强课堂观察维度分析,形成“明确目标—设计量表—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规范流程,从基于经验的分析,转向基于证据的判断。加强教科融合,基于问题开展教学研究,以科研的方法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问题。持续推进“实施课堂开放,缔造完美教室”活动,推动学校理想课堂构建走向深入,龙源学校的“活力”课堂教学模式,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

 

着眼卓越课程,
让学校拥有成长的力量


    行走中完善课程规划。聘请全国著名课程建设专家,先后四次实地调研我市中小学、幼儿园的发展现状和需求,开展3000余人次的课程领导力指导培训,高端定位区域课程改革改革。成立市、校两级课程发展中心,完善“全员培训,需求调研,分层推进,跟踪视导,典型带动,经验共享”的工作机制。各学校立足“一校一品”,坚持办学理念、育人目标、课程方案整体一致,不断完善课程体系网络图谱,形成课程方案。学校课程建设及实施取得了长足进展,百尺河日记教学、繁华初中经典诵读课程、实验初中的“三和课程”、文化路小学“诗性童年”课程体系、实验小学“幸福课程”体系、明诚学校的明诚课程体系、科信小学的诗意课程、枳沟小学的科学素养课程等,已具雄厚的基础和规模,学校多元课程体系逐步形成;府前街小学行知教育、石桥子小学《一点一横练好字,一撇一捺写人生》和明诚学校《“快乐提升课程”初探》作为潍坊市小学“课程改革”典型,在潍坊市小学教学工作会议推介,有两项特色课程荣获山东省特色课程一、二等奖。
    协同中共享资源。教育局教研室作为全市新教育实验的组织者、实施者和领导者,全程、全员、全面介入学校课程领导力建设项目,组建以“教研员+学科首席教师+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学科教师”的课程建设团队,协同研究、实践、对话,精心打磨以小初衔接、重点学科行动振兴的区域课程,做好主题语文、生活数学、话题英语等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区域化实施和优质校本课程资源的遴选。
    推进中锻造特色。各学校积极探索多样的卓越课程实施路径,让学生在体验中激发兴趣、发展个性、培养特长、提升素养。昌城幼儿园坚持“一日生活皆课程”,从“喝水”这一小事做起,让学生不仅学会自觉喝水,还养成守秩序、懂安全、乐奉献的好习惯;东武学校围绕“公益”主题,设立种植节,并开展首届种植节节徽设计大赛。玉山小学的感恩成果博览会,组织全校师生巡游参观,并邀请家长参与。大华学校开展“雷锋银行”等特色活动,让学生每天一事,做爱心小明星。龙城中学将每月的5日设为学校的“爱心日”,将3月的“爱心”主题得以在每月延伸。密州路学校将学科教学、缔造完美教室进行融合推进,全面提升办学品位;全市还编辑出版《课程规划》《课程故事》《个性教学》等师生实验成果。

 

推动机制创新,
让区域教育呈现最美姿态


    家校合作中助力学生成长。扎实推进家长进校园、家长进课堂,让故事爸爸、故事妈妈进校园等系列活动常态化,为学生的幸福成长构建更宽阔的平台。府前街小学结合行知教育办学理念,实施“牵手假日”活动,实现家校育人深度构建。扎实推进手心网的普及,家长注册136794人次,发帖150多万人次。扩大手心网平台在促进学生阅读、习惯培养、聆听窗外声音等各个方面的功能,推动家长了解新教育,践行新教育,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线上校外结合拓展教育空间。推动中小学校无线网络100%覆盖;选择部分学校推进在线阅读等移动学习终端进校园,充分利用新教育基金会英语远程助教项目,培训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城乡英语教学均衡发展;建设密州网络教研学院网络平台等,将信息化、数字化资源融入学生学习生活中。加强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不断拓展实践资源,分期分批对小学、初中学生进行轮训。依托社会实践基地,推动中小学生以多种方式积极走进社会,走向自然,拓宽视野,发展特长,提升素养。
    文教融合中丰富教育内涵。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强大功能,引导各学校研究传统文化教育、开发传统文化课程,从中汲取教育的营养,影响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心理和思维习惯。我市已被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国学教育研究中心吸纳为“国学经典教育联盟单位”,被海峡两岸传统文化教育研究院吸纳为“海峡两岸传统文化教育实验区”。我们努力挖掘、保护与传承诸城地方历史和文化,让孩子寻找文化的根。各学校开发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校本课程,传承地方文化,以文化人;贾悦初中的剪纸、文化路小学的诸城派古琴、百尺河中心校的东路大鼓等已形成规模。此外,我们还吸纳不同类别的专家,如法律专家、交警、技艺大师、科学家、作家等进校园,举办讲座、担任社团导师或开设选修课程,实现资源共享。
    阅读推动中打造书香区域。多措并举落实《诸城市中小学实施“高效海量阅读”指导意见》,建立健全阅读推进机制,加强阅读指导,培养阅读习惯。举行了首届高效海量阅读“千百十”读书评选活动,对“读书之星”“书香教师”“十佳书香校园”进行表彰;在全市中小学设立了20个流动书屋;开展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小学生经典诵读活动,全市各校形成了较为浓厚的阅读氛围,推动书香校园建设内涵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借助网络平台,拓展家校亲子阅读空间,营造学校辐射家庭、家庭带动社会阅读的良好风气,努力打造书香区域。
    诸城教育人在用真情和执着丰满着新教育理念的内涵,用行动和坚持倾诉追寻新教育的幸福,用激情和梦想演绎新教育的魅力,书写美丽幸福的人生。(记者王槐德   通季廷勇 王瑞玉

  1 条记录 1/1 页
编辑:王秀丽

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

娱乐新闻



关于我们 - 诸城新闻 - 娱乐新闻 - 网站公告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鲁ICP备2021025553号-1  主管:中共诸城市委宣传部  主办: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诸城市和平街173号 邮编:262200 安全狗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