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
眼睛是人类观察世界的重要器官,又是人类沟通外部世界的渠道。目前,因用眼习惯不良和眼健康知识的普及率低,近视已成为当今世界发病率最高的疾病,而我国近视发病率位居世界前列,并且低龄化近视人群越来越多。据统计,3-5年后,我国低龄儿童眼近视比例会井喷式增长,更严重的是低龄近视儿童,将来是高度近视发病的主要人群。对此,在今年6月6日全国第21个“爱眼日”来临之际,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联合发出呼吁:“呵护眼睛,从小做起”。
潍坊名医、诸城中医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孙洪然指出,面对如此来势凶猛的“近视潮”,学校和家长应引起足够重视,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要共同监督孩子注意健康饮食、保证睡眠充足、多进行户外运动锻炼、端正用眼姿势、限制使用电子产品。
孙洪然说,尽管青少年的近视问题严重,但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家长们对待青少年视光问题存在误区,尤其是主流观点重“矫正”不重“防控”,进一步加剧了孩子们近视治疗的难度。他提醒家长,要妥善防控和治疗近视,首先要远离七大认知误区。
误区一:假性近视不用治疗
孙洪然说,许多家长在听到自己孩子是假性近视时常常问:“假性近视还用治疗吗?”他介绍,真性近视与假性近视均表现为远视力下降,近视力好。假性近视为功能性,多发生于青少年,视力可在数周或1至2个月内下降,适当休息后又可得到某种程度的恢复。真性近视为器质性改变,不能自然恢复。由于只有假性近视具有治疗价值,通过矫正可避免成为真性近视,因此,应该积极治疗防止假性近视演变为真性近视。
误区二:配眼镜去眼镜店就行
孙洪然指出:确诊为真性近视,要及时到正规医院验光配镜。他说,佩戴眼镜要基于双眼散瞳后视觉功能等全面的综合验光,明确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双眼视功能状况、眼位、瞳孔距离及主视眼等,只有通过双眼视功能检查,查明视力减退的原因,进而才能选择适合的个体化矫正方案。而这些科学检查只能在医院进行。
误区三:戴眼镜会使度数加深,选择不戴眼镜
孙洪然说,戴眼镜不是造成近视度数增加的元凶,而佩戴不合适的眼镜才会导致近视度数加深。对于已经有近视度数的人来说,配眼镜可以避免视力进一步恶化。
误区四:散瞳验光有害眼睛
孙洪然介绍,散瞳对眼睛并不会造成伤害,所造成的不适是因瞳孔散大造成的怕光,一般散瞳后数小时或数日瞳孔即可自行恢复正常。青少年验光需要散瞳,即用眼药水使睫状肌麻痹、瞳孔散大,在消除调节作用的情况下验光。散瞳验光不仅可以避免睫状肌调节过强,而且还能避免由于调节痉挛而引起的假性近视。尤其是幼儿或小学生散瞳验光,更有助于得到一个客观的指标,使验光度数更为准确。
误区五:近视可在短时间内治愈
在“全民恐近视”的情形下,市面上出现了名目繁多的短期治疗真、假性近视的方法,许多不良商家声称,某种方法或仪器可在一个月甚至十几天内治好近视,导致许多家长上当受骗。孙洪然指出,防治近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任何短时间的突击性治疗都不可能根治近视。另外,防治儿童近视一定要从孩子五六岁时做起,一直坚持到20岁左右方可停止,因为此时人们的眼轴已经停止发育了,近视一般不会再发展了。
误区六:戴眼镜后不必复查
许多家长在给近视患儿配眼镜后,就不再带其去医院做检查了。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临床实践证实,经常让戴眼镜的近视患儿去医院复查具有以下好处:1.能明确患儿原有的假性近视是否已被治好;2.能明确患儿的混合性近视中的假性近视是否已被治好;3.能明确患儿原有的真性近视是否发展。因此,家长们在近视患儿戴上眼镜后,应经常带其去医院复查,每年至少应复查一次,这样才能及时了解近视患儿的病情变化。另外,对于没有患近视的学龄儿童,家长们也应经常带其去医院检查眼睛。因为视力正常的学龄儿童若不坚持科学用眼的话,其视力也可能下降。
误区七:孩子近视可用激光矫正
“近年来开展的准分子激光、放射状角膜切开、角膜塑形、角膜热成形等手术方法,因青少年还在发育过程中,是绝对不能使用的,希望家长及青少年要慎重从事。”孙洪然提醒,正确的近视防控措施是早期干预,通过健康饮食、充足睡眠、体质锻炼、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等措施来防止近视的发生,确诊近视后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配戴合适的框架眼镜或角膜塑形镜。
近视不可逆,一旦发生,只能控制度数增长。因此,孙洪然呼吁,要以防为主,家长、学校、社会和政府都应该高度重视,通过建立长效机制和综合防控治疗体系来呵护孩子的眼睛,家长们更应该杜绝近视认知误区,为孩子眼健康选择合适的诊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