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初中毕业后,薄维玲顺利考取潍坊市卫生学校。在学校里,她用功读书,品学兼优,毕业后,她没有进城,而是顶着理想的光环一头扎进了乡村卫生室。但简陋的医疗条件与复杂的病情处理很快给一腔热情的薄维玲泼了一盆冷水。她发现,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工作中接触到的病例相去十万八千里。她没有有效的辅助诊疗设施,没有各种效果显著的特效药物,也没有可以药到病除的经验与信心。面对各种窘境,薄维玲感到深深地失落与仿徨。然而,当她看到群众们那一双双善意的、充满渴望的眼睛时,她又坚定了决心:知识不够用我边学边干,硬件不足我靠软件补。她把所学所看的理论知识和病人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请教老专家,查阅各种能查到的资料,为病人出到十分力,逐渐得到了患者信任,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薄维玲在当地建起了不错的口碑。
薄维玲深深知道,医生获得患者的信任不是靠包装、靠广告,而是靠高水平的技术、高质量的服务和高尚的医德。因此,哪里有病人,她就送医送药到哪里田间地头、荒山野郊也常见她匆忙的身影。她常说“医者,先做人,后行医。”在乡村卫生室行医的生涯中,她始终把医德作为乡村医生的灵魂。村卫生所面向的农民群众本来就是一个弱势群体,她实施了减、缓、免的收费规定,对经济困难的减免医药费用,忙于看病而忘记带钱的病人可以先看病后付费。
有一次晚上一点多钟,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把薄维玲从睡梦中惊醒。开门时,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满头大汗,不断央求薄维玲去给他妈妈瞧病。薄维玲急匆匆地备好药箱跟着孩子去了他家。一进家门,看见孩子的妈妈满头大汗地在床上翻滚。经简单问诊,薄维玲确诊病人是患了肾结石,她又跑回卫生室配药,经过三个多小时的努力,病人终于减轻了疼痛。望着病人舒心的睡容,薄维玲疲惫的脸上露出了微笑。这样的例子,在薄维玲的行医生涯中还有很多。
随着党中央一系列惠民政策的摧出,薄维玲带动周边医生加入一体化管理,实现人、财、物统一管理统一调配,使医疗资源得到有效整合,社区卫生室技术力量得到充实。卫生室实现六室分开,宽敞明亮、布局合理、制度齐全并开展合作医疗门诊报销,使居民在卫生室看病能报销药费,把党和国家惠民政策落实到实处。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平凡的岗位上,薄维玲用实际行动实践着自己的信念和人生价值。人员实力增多后,薄维玲积极外出学习,增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在业务上精益求精。患者都夸她是个“学历不高水平高,年龄不大学问大,不是亲人胜亲人的好医生”。
1 条记录 1/1 页